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乾陵简介     
乾陵在陕西省乾县城北梁山上,东距西安市80公里,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为唐陵中规模最宏大的一座陵墓。墓建于梁山主峰下,南有二小峰,峰顶各建阙楼一座,造成以山为阙的雄伟气势。墓道两旁分列许多大型石刻:华表、朱雀、翼马、石马以及戴冠束带握剑的侍卫将军十对。近朱雀门处竖有两座通高6.3米的巨碑,西为颂扬唐高  相似文献   

2.
处在我国传统艺术由初创期到成熟期转化发展阶段的南朝齐梁帝陵艺术,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儒、道、佛思想,玄学清谈论,韵律说之风,对于齐梁帝陵建筑的构思、规划和石雕制品的设计有着深刻的影响。陵墓布局整体规范,主要置品神道柱富有神秘宗教色彩,砖画艺术蕴含哲理,形神兼备,石雕圣兽气韵生动,由抽象物化为意象造型是我国雕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作者认为,齐梁帝陵石雕是我国雕塑艺术不可多得的杰作,不能简单地视为“着意于修饰和图案化,朴素的写实精神逐渐消失”,而应该予以充分了解和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论坛》2012,(11):257-F0003
赵王陵位于河北邯郸县与永年县西北交界处紫山东麓丘陵地带,距邯郸市区二十公里,此陵墓系我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赵国的帝王陵寝,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虽经两千余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损坏,地面建筑只存遗址和碎砖烂瓦,但其整个陵台、陵墓封土、墓台、神道等保存十分完整。  相似文献   

4.
唐朝     
《中文信息》2007,(6):54-78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从李渊建立唐王朝到灭亡,前后经历了三百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包括武则天在内共有二十一个皇帝。这二十一个皇陵中有大部分都建造在陕西省的关中盆地、黄土原和北山岭的顶部。这种依山背原、两翼展开、面临平原、并且隔渭河与都城长安相望的布局,体现了唐王朝的博大气垫。尤其是那些倚山而建的帝王陵墓,气垫更是雄壮异常。宏伟孤耸回绝的陵园主峰,广阔浩大的陵园区域,庞大的皇亲勋臣陪葬墓,威武雄壮的神道石刻,使唐代皇陵和大唐盛世一样,在中国皇陵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称它为中国皇陵继秦汉以后的第二次发展。  相似文献   

5.
清西陵     
清西陵座落在河北省易县西的梁各庄附近,为清代封建帝王陵墓。陵区内有帝陵四座,皇后陵三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七座,共葬七十六人。先后施工一百八十多年,建筑各式宫殿一千多间,石雕等百余座,是我国古代规模巨大的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泰陵是雍正(胤祯)的陵墓,建于一七三○至一七三七年;昌陵是嘉庆(颐琰)的陵墓,在泰陵西南约一公里,于一八○三年建成;慕陵是道光(旻宁)的陵墓,在泰陵西南约五公里,建于一八三二至一八三六年;崇陵是光绪(载湉)的陵墓,在泰陵东南约五公里,建于一九○九至一九一五年。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西陵的保护和管理,并有计划地进行整修,现已对游人开放。  相似文献   

6.
<正>延恩门为曲阜明故城之北门,建成于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后经历代修建成现在规模。城门形制为月城,门上有城楼、女墙。楼双檐歇山式,黑瓦覆顶,彩色斗拱,周围有十六根红漆柱。因门后改名为仰圣门,故城楼南面悬"延恩门"匾额,月城向北墙面有"仰聖门"石刻。站在城楼上,向南可望鼓楼、孔府、孔庙,向北可望孔林神道和孔林。  相似文献   

7.
洋湖矼石刻佛像镌刻在一方如屋大小的花岗岩巨石上。巨石向阳的一面高、宽近四米,西高东低,犹如一只安祥伫立着的巨象。石刻佛像就处于“巨象”的前腿肩胛处,另在石刻佛像两边又镌刻有两尊较小的石刻造像。花岗岩巨石后面有长方约二十平米的屋基——极可能的情况是,巨石上覆顶为供佛的庵堂。石后小屋为僧人栖身之所。  相似文献   

8.
何德章 《中国学术》2001,3(1):341-345
北朝(439-58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代,它上承动荡的“五胡十六国”,下启强盛的隋唐帝国,其文化较差不多同一时期的南朝落后,而在政治制度上的创造力却远逾于南朝。自从四十年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其《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一书中将隋唐制度的主流归于北朝以后,  相似文献   

9.
《木氏宦谱》历史悠久,在西南民族史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流传至今有文谱本、图谱本、石刻等三种版本。民国以来学者对所发现的《木氏宦谱》本进行整理和刊布,但对其版本源流关系及断代持不同观点。现存文谱本应该最晚成书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而图谱本和石刻最晚完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洛克、方国瑜、和力民等对《木氏宦谱》版本认识偏差的主因在于,未能全面考察各种存世的《木氏宦谱》版本而导致了偏误。  相似文献   

10.
桂林石刻     
“唐宋题名之渊薮,以桂林为甲.”这是人们对桂林石刻的赞誉。桂林石刻,分布在市内山岩名胜石壁上,多属摩崖。据不完全调查,桂林现存摩崖碑碣近两千件。从石刻时间来看,上起南朝,下至清代,以宋、清两代最多;从形式来看,有诗词、曲赋、对联、榜书、佛经、题名、题记等十多种;从内容来看,涉及到中国社会一千多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  相似文献   

11.
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世界遗产的北宋、明初帝陵其神道中最具有神秘色彩、神话传说以及等级体现的石刻非独角兽莫属。而宋、明帝陵之独角兽因为特征不同,实非一物,今人之研究对其有“角端”、“麒麟”、“獬豸”等几种称呼,且争议较大,而宋陵、明陵之独角兽到底属于何物,关键在于对其形态特征的观察、把握准确与否。经过实地详细考察,明皇陵、明祖陵独角兽与记载“麒麟”特征的有关描述相符合,可称为麒麟。明孝陵独角兽有二种,一种特征与“麒麟”同,可称为麒麟,一种特征与“獬豸”同,可称为獬豸。宋陵独角兽“唇长似角”的主要特征史书无载,今人对其称呼不同,多以角端称之。  相似文献   

12.
神道的特色 (1)“换衣偶人”现象 日本水稻农业时代的文化、文明的特征是什么呢?要找出它的特征,应该说与水稻农业生产同时出现,永存至今的文化现象是最好的线索。其中,首先恐怕就是神道了. 神道伴随着扎根于日本风土的水稻农业生活的民俗信仰而产生,是至今仍依靠它哺育的宗教。在欧洲,民俗信仰中的某些成分被外来的基督教吸收,不为吸收的部分被视为异端邪说潜伏于民间.东南亚的宗教信仰被佛教、回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占领,幸免部分畏缩在民间残存下来.但可以说,这些都未能产生出象神道这种形式的日本的“固有宗教”.  相似文献   

13.
山崎闇斋是日本江户时代前期的儒学家,垂加神道的创始人。他把朱子学的基本理论与日本的神道教相结合,主张儒学之正统也就是神道之真传,从而把儒家的忠孝仁义思想注入神道教义,强调神儒合一,忠君爱国,尊王贱霸。儒学与神道的结合过程也就是儒家文化的日本本土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文化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在黄山天海招待所(天海庵旧址)后面的石壁上,发现一处大型佛像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15.
屈婷  冯东东 《理论界》2010,(1):118-119
"叉手"礼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它流行于宋元时期,是一种表示特别恭敬的礼节,历史上有相关的文字与图片记载,但对于它的实物图却未能看到过。在进行国家"十五"艺术科学课题:"四川南部南宋墓葬群石刻艺术研究"中,发现了若干块"叉手"实物。这将对后人研究社会风俗、民俗考证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从造型艺术角度对其研究也具有原创性和开拓价值。本文将以发现的几块"叉手"石刻为线索,对此礼进行详实、崭新的探索,同时对此墓葬石刻的艺术特征及价值进行现场考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谈《所罗门之歌》主人公双重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 ,在发表几部以黑人女性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 ,如《最蓝的眼睛》(1 970年 )和《秀拉》(1 974年 )之后 ,于 1 977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所罗门之歌》,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黑人男性——奶娃的形象。本文旨在分析和研究莫里森在这部小说中所着力表现的奶娃的双重意识觉醒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7.
略论桂林石刻的史料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林石刻,多为名家题名纪胜之作,如为记事,亦多为时人记时事,故其史料价值颇高,不惟可补史书记载之不足,还可借以订正其它文献记载之讹误。清人陈元龙云:“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不惟考岁月,直可补载记”,正道出了桂林石刻的史料价值。一、桂林石刻保存了大量的反映政治、军事情况的史料桂林地处边陲,尽管在历史上它曾是广西政治经济中心,但许多政治军事活动情况,在史书中却缺乏记载,即使有所记载,又因广西炎热多雨,书籍易于霉烂虫蛀,往往难以长期保存。前人有见于此,常刻石以记功、记胜、记游、记事,以求传诸不朽。因而在桂林石刻中,保存了不少能反映桂林建置沿革及有关政治、军事情况的名作。(1)古代桂林的城池建设与《桂州城图》高城深池,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城防建筑。桂林在历史上,是广西一个政治经济的中  相似文献   

18.
西汉     
《中文信息》2007,(6):26-36
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西汉继承了秦代陵寝制度并且有所发展。陵园里只有一个重城,陵墓在陵园的中央,坐西朝东。陪葬墓区也在陵墓前方。西汉初期,帝、后在一座陵园内异穴合葬。从文帝开始,帝、后各建一座陵园。到景帝的时候,在文帝霸陵旁也建造庙宇,以后这种陵旁边立庙的制度一直延续到西汉末。西汉也是厚葬之风最盛行的时期。包括珍宝、明器、陶俑、车马、粮食等,身前身后的用品无所不有。  相似文献   

19.
《辽代石刻文续编》(以下简称《续编》)是向南先生继《辽代石刻文编》之后推出的辽代石刻文献的又一巨著,该书主要收录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土的辽代汉文石刻。辽代石刻可从一个侧面来反映辽代社会的政治变革、人口迁徙、民族融合、典章制度、历史地理、语言习俗等情况,从而有助于加强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史、边疆史  相似文献   

20.
一、《复古神道哲学思想研究》一书的学术价值 日本的神道教(简称神道),是日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如今世人所谈论的日本对"万世一系"的天皇崇拜、"地域集团主义"、靖国神社"症候"等诸多日本文化独有的现象,我们都可以从日本神道中寻找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