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民族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包括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和少数民族散居地区。民族乡是根据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在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建立的乡一级基层行政区域。无论是从民族乡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过程以及所依据的理论看,还是从几十年来民族乡的实践看,民族乡都与一般乡有很大的区别,体现出自治的性质。属民族区域自治性质的乡级基层政权,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补充。为此,本文建议在宪法和其他法律中明确规定民族乡的这一性质和地位,以利于做好民族乡的工作,保障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建立民族乡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我省已经相继建立了三十七个民族乡,还有一部分适合建立民族乡条件的地方也正在进行筹建。在建立民族乡期间,一些同志曾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即建不建民族乡无用;建立以后,也有些同志感到民族乡与一般乡没有区别。这些认识的存在,不仅影响着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同时还限制着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纵观有关民族政策方面的研究文章,涉及民族乡问题的不多。笔者在本文中所谈有关民族乡问题的几点拙见,望专家、学者及民族工作者给予多多指教。  相似文献   

3.
民族乡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具有比较特殊的地位,在国家机构组织制度中具有比较特殊的性质。民族乡的这种特殊地位和特殊性质,是源于我国民族构成的特殊情况,并由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决定。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民族乡是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行政区域,是我国相当于乡一级的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形式。为进一步发挥民族乡在加强民族团结、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当正确认识民族乡的性质和法律地位,进而制定民族乡法,以确保民族乡…  相似文献   

4.
民族乡既是特有的一种基层政权形式,又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文化区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民族乡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重庆武隆县石桥苗族土家族乡亦然.因此,民族乡必须认清自身的发展优势与不足,整合现有优势资源,挖掘后发优势,寻求跨越式发展的新突破.根据当前实际,围绕发展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在政府主导、招商引资、区域协作、特色产业培育及人才引进等方面,不断加强和改善,这是实现民族乡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关于民族乡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乡是指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建立的相当于乡一级的国家基层政权,或者说民族乡是中国在不具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条件的较小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建立的由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内部事务的乡级基层政权。民族乡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政策体系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的标志。民族乡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一种特殊政治形式,近5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长期以来,在理论上对民族乡还研究得很不够,甚至可以说还说不清民族乡是什么,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困难和问题,既有多年来未能解…  相似文献   

6.
民族乡与民族乡工作文/黄凤祥谭传位民族乡是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由少数民族自主管理内部事务的乡级行政区域。是解决我国散杂居民族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形式,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补充。一方面,它和一般乡一样,也是我国的一级基层政权,具有和一...  相似文献   

7.
李立 《民族论坛》2014,(8):9-10
正《民族论坛》:民族乡是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内部事务、依法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一种基层政权形式,民族乡举办逢十庆典活动,您觉得对我们的民族乡和民族地区意义何在?李林:民族乡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必要补充形式,民族乡举办逢十周年庆典活动,积极展示民族乡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关心和照顾,也是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我市建有15个民族乡,其中桑植县7个白族乡,慈利县7个土家族乡,  相似文献   

8.
民族乡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乡是我国基层政权的一种形式,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重要补充。它是我国在不具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条件的少数民族较小的聚居地方建立由少数民族自主管理内部事务的乡级基层政权,是解决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问题的一种特殊政治形式,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己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散杂居农村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民族乡散居少数民族有着与其他少数民族不一样的特有权益.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的严重滞后及其立法本身的诸多缺陷,加之对民族乡地位和作用认识的偏差,广西民族乡散居少数民族特有权益的保障存在普遍落空的现象.各级党委、政府应当首先从政治的高度重视民族乡的发展及特有权益的保障工作,并及时制定地方性法规,形成民族乡法规体系,以保证民族乡散居少数民族特有权益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近年来,在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做好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工作的同时,各地都把做好杂散居的民族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做了不少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制定了《民族乡工作条例》.在一些省制定的民族乡工作条例中,对民族乡的名称、组成、任务、作用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但是没有确定民族乡的性质是什么. 制定《民族乡工作条例》,民族乡的性质是应该首先明确的问题,但对这个问题,不仅一些省制定的  相似文献   

11.
答:新宪法关于建立民族乡的规定是我国客观实际的需要,也是民族政策上拨乱反正的结果。一、它适合我国少数民族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在我国六千七百万少数民族人口中,大约有二千万杂散居人口,其中又约有六百万人居住在相当于乡的小块聚居区,他们不可能建立自治地方,行使宪法赋予的自治权利,但可以建立民族乡,在基层政权实现当家作主的合法权利。二、建立民族乡是历史上成功经验的总结。按照一九五四年宪法规定,我国在一九五八年以前曾经建立了一千多个民族乡,包括少数民族人口四百  相似文献   

12.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出台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民族乡,是根据1954年颁布的宪法而建立起来的基层政权。为在全国推行建立民族乡工作,国务院于1955年12月发出《关于建立民族乡若干问题的指示》、《关于改变地方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指示》、《关于更改相当于区的民族自治区的指示》,1956年10月又发出《关于更改相当于区和相当于乡的民族自治区的补充指示》,对建立民族乡的工作作了具体规定。民族乡的建立自1956年始,到1958年共建有民族乡1300多个,但不久即被“人民公社”所取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农村管理体制的调整,恢复了民族乡建制,这是我国…  相似文献   

13.
NO.02NO.03NO.01本期主题民族乡中国特殊的基层政权形式5努力建设民族乡的美好未来/江家福9关于民族乡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问题/沈林14《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出台的前前后后/黄凤祥16黑龙江:依法规范民族乡工作17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四川民族乡的发展20赤岭畲乡看特色/本刊记者21菱塘回乡:江苏的一个窗口/本刊记者22高原“孤岛”:想致富盼着路/贾天粒23众心“捧起”民族乡/田太富傅平242000年全国民族乡镇经济发展情况/经济司25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26历年全国民族乡镇基本情况民族印象28科尔沁的“一棵树”/鲍尔吉·原野30大自然与大…  相似文献   

14.
西藏天葬风俗起源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葬,是西藏地区流行至今的一种较为普遍的丧葬形式。对于天葬的起源问题,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对此曾发表过一些不同的见解。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以求教于同好。 一、关于天葬起源现行的几种观点 对于天葬这一特殊丧葬习俗的起源,目前主要流行这样—些观点:其一,认为天葬是从印度传来的葬俗。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的根据《大唐西域记》记述印度葬俗中“送终殡葬,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民族社会分化的研究领域内,迄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析取向:对各民族之间分层现象的研究和对某一民族内部社会分化情况的研究.鉴于社会分层是引发社会矛盾冲突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两种研究取向进行进一步讨论,以探讨我国存在的究竟是"民族分层"现象还是"民族内部分层"现象.目前,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各民族间存在的"结构性差异"就是"民族分层"具体表现,但是,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并不存在一些学者所说的"民族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不发达地区商品经济普遍启动,是一种新的观点,对于这一观点,目前还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不发达地区商品经济普遍启动的命题问题 这个命题是一些学者近年来为适应不发达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提出来的。我的理解,它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不发达地区商  相似文献   

17.
银川西夏陵的考古和研究工作,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陵区北部大型建筑遗址的性质,一直是西夏陵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最初,有人认为是“陵邑”;随后,又有人认为是“祖庙”,笔者也曾持这一观点;最后,笔者更改陈说,认为是“佛寺”,并著文《西夏陵三题》阐述了这一观点。①最近,拜读了贵刊2005年第5期彭向前先生《西夏圣容寺初探》一文(简称彭文)对笔者的“佛寺”说提出不同看法。尽管我不能接受彭文的观点,但是,在当前学术研究缺少不同意见争鸣的情况下,我仍然是很高兴的。问题总是越辨越明。不同意见的争论,有助于活跃学术气氛,深化学术研…  相似文献   

18.
鲜卑名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卑族的名称,是鲜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鲜卑的含义虽然在范晔《后汉书》等史籍中,已提出一些看法,后诸多学者又有发挥.但时至今日观点仍不统一.现将我的研究所得公诸于学者专家,以求指教. 鲜卑一词最早见于《楚辞·大招》:"小腰秀头,若鲜卑只."注曰:鲜卑,衮带头也.即是一种带钩的名称.学者对此看法不一,干志耿、孙秀仁、孙进己等认为这仅是带钩之名,是否族称值得商榷;范文澜《中国通史》则谓:"《大招》作者赞美鲜卑妇女,似乎  相似文献   

19.
<正> 一 民族乡,是国家根据相当于一个乡的范围内的少数民族聚居状况而建立的一级行政区域,由于在这个行政区域内均设有国家政权机关,因而“民族乡”又是对“民族乡政权机关”的简称。设置民族乡,是我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导下,为更好的解决散杂居少数民族问题在乡级政权建设上的一大创举,也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体制的一大特色。那么,民族乡政权较之于一般乡镇政权和民族自治地方政权具有怎样的属性呢?在这里,笔者从对我国既有法律、政令的理解入手来窥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古代蒙古社会性质,符拉基米尔佐夫在《蒙古社会制度史》一书中对兀纳罕·孛斡勒作了有价值的探讨。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这不仅因为兀纳罕·孛斡勒人数众多,而且正是他们构成了古代蒙古社会生产的基础。但迄今对兀纳罕·孛斡勒的研究仍未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有的学者认为他们是封建社会牧奴的前身,有的学者认为他们是部落奴隶,从而对古代蒙古社会性质作出各不相同的结论。笔者认为,正确了解兀纳罕·孛斡勒的性质,是科学阐明十一至十三世纪初蒙古社会性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