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一个人象正在上升的人那样受到人们如此猜疑的注意,没有一个人象领导人那样不能放纵,需要有那么多的德行。所以美国为了它本身的安全,不能放弃领导地位……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使美国的经济摆脱相时的经济萧条的自动论。”密达尔用这些话概述了他的新著《向富裕挑战》的主题。密达尔是一个杰出的瑞典经济学家和社会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朝花夕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的创作中,《朝花夕拾》是一本具有独特风貌的散文集。在这部作品中,笼罩和凝结在《野草》中的地狱的氛围和现实的血痕,在童年生活的回忆中,开始渐渐地隐去了,涌出了象“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那样令人神往的美的图画。虽然在作品中并非都是诗情画意,也并没有表现出象在《呐喊》中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文学史上,大概没有任何一部长篇小说,象《红岩》那样集中地塑造了众多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象《红岩》那样深刻地开掘了共产党人的特殊精神力量,象《红岩》那样以洪钟大吕之音弹奏了一曲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赞歌;抑或,象《红岩》那样猛烈地撼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弦,在人们的心田上矗起了一座顶天立地的丰碑,象《红岩》那样经得住大浪淘  相似文献   

4.
《阿霞》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中篇杰作。迄今为止,《阿霞》和屠格涅夫的其它许多中篇,远没有象其长篇那样,引起评论界的充分的足够的重视。一般认为,屠格涅夫的中篇,没有象其长篇那样恢宏大度地去反映当时俄国的社会现实并揭示出许多尖锐的社会政治问题,而多是对自然、艺术、爱情、死亡等题材的描写,因此,他的中篇不如他的  相似文献   

5.
感恩不同于对别人说"谢谢"。感恩是说不出口。是在心里藏一辈子的债务。感恩的人无论居于城乡、财富多寡,他们懂得生活之艰难,活下来本身是一串链条乃至多串链条串起来没有断裂的结果,没有人能象孙悟空那样无因无果、无牵无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文学原理告诉我们,分析、评价一部文学作品,首先应该从作品实际出发,而不应该从什么定义概念或现存结论之类的原则出发。讨论《红楼梦》的主线和主题也是这样,应该根据作品实际,从对作品的具体分析中得出结论;反之,那将是不科学的和有害的。 一部作品的主线和主题,也就是这部作品主要写了什么和表现了什么的问题。象《红楼梦》这样一部思想深邃、结构宏伟、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在文学史上打破了传统的巨著,人们对它的主线和主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看法,这本来是正常的现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存在不少饱含生活情趣、富有智慧才情与生命活力的说笑情景,这些说笑情景的类型与表现手法都很有特色,同时它本身也是有意味的形式,在小说中发挥了多种功能,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才情与生活趣味,但其更深的源泉是传统的"笑文化",具有本土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旷世杰作。但在整个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里,或许再也没有任何一个部门象《红楼梦》研究那样,产生出如此众多的争端。归纳红学中的一切重大是非之争,其焦点是怎样对待百二十回全璧本,具体表现在如何处理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关系问题上。而争论的实质则主要是两种思维方式的分歧,亦即闭式的平面的单向思维同开式的立体的全向思维之间的分歧。因此,将系统论的科学方法引进红学领域,突破传统的单向线性因果链的思维模式,调动全向思维从整体上对《红楼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系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意象论徐洪火,胡伟文《红楼梦》在运用意象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取事为象,种类万千从楚辞的香草美人到唐诗的忧愁似水。中国古代文学积累了许多脸炙人口的“取象”典范。《红楼梦》的取象范围显然更广更有深度,有自然景...  相似文献   

10.
《长恨歌》主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恨歌》是一首写李杨爱情悲剧的感伤诗。诗人的用心并不是要为后世帝王提供贪色亡国的历史教训,而是要表达他对人间爱情的看法。白居易认为爱情应该象李杨那样真诚持久,专一不二;同时爱情又不能象李杨那样只顾及彼此相爱而贻误其它,它应具有崇高的社会品格。这就是白居易的爱情观,它在作品中得到了深刻而完整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近人对《老子》的看法很分歧。有人认为《老子》是一部兵书,显然是不恰当的。因为它既不象《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那样阐明战略战术,也没有象《尉缭子》那样谈论用兵的政策法令。但无可否认,《老子》又确实十分讲究斗争的策略和手段,而且成为一种哲理,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认为,必须把它放到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去考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两位生平际遇颇有相似之处的作家,截取了有着惊人相同表象的家庭题材,运用朴实、严肃的写实手法,为后世留下了两部悲剧式的男女“情爱”故事,同时,也向现今读者展示了两幅有着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特色的社会历史画和风俗画。但是,尽管这两部巨著有着如斯相似之处,若略加分析,我们还是不难看出,它们实际上是“表相似而实殊异”的。别林斯基在《论文学》中指出:“艺术,就其内容而言,是民族的历史生活的表现。”没有一个作家可以站在真空中纯客观地观察和反映社会现实,而相反,他们大多总是站在自己民族和阶级这个圈子中,在他们的“身世、教养、生活方式等等所形成的思想意识的操纵”下(茅盾语),去接受或排斥、喜欢或憎恨他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因此,作为处在两个民族、两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内的作家,虽然他们的创作从题材到作品艺术本身都有着某种相似之处,但其作品中终究还是不可避免地烙有不同民族和阶级的时代性印记的。 我们不妨将两位作者及其两部巨著作一个系统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乔治·当丹》(或者《受气丈夫》)是莫里哀一六六八年的作品,是继《堂·璜》之后又一部把斗争锋芒指向贵族阶级的力作。它并没有象《堂·璜》那样正面揭露贵族阶级荒淫无耻、道德沦丧的丑恶面貌,但是却淋漓尽致地讽刺了已经丧失了存在的合理性的贵族阶层,嘲弄了与贵族阶  相似文献   

14.
如果将南朝宋、齐、梁、陈的赋与诗作比较,可以看出,赋的作者是不太多的。当时的诗歌发展巳达到进一步高度繁荣,那是一个以对大自然的描写为中心的时代,而在赋中却没有见到象诗中的山水诗那样发展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石头"充当叙事者成为意象化的叙事者,这是《红楼梦》独特的叙事特点。从"以象含事"展开主题意旨、"以象写事"建构人物形象、"以象运事"推动叙述层次转换等方面,石头意象发挥了独特的叙事功能,从而使得《红楼梦》叙事具有了诗化叙事的形式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红楼梦》虽以大量篇幅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或者说,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微妙关系;但其更值得重视的一面却在于:围绕着这一事件所进行的一系列具体描写,在实际上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残酷、腐朽和没落.曹雪芹主要生活在乾隆时期.这是清王朝的极盛时期,但也是清王朝由兴盛而走向衰落的一个转折时期.在繁荣的背面,是社会各种矛盾的渐趋尖锐,是统治阶级的日益腐烂.在《红楼梦》里,就正是通过贾宝玉等人物所由生活和活动的环境的描绘,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盛衰的历史,使人们有可能从中看到封建贵族阶级本身的溃烂及其没  相似文献   

17.
<正> 几年前,在一篇讨论《红楼梦》的美学风格的文章中,笔者曾经说过:“倒是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抒情诗的屈原赋,可以和《红楼梦》后先辉映,而且也是《红楼梦》生活理想和美学理想的传统之一。没有屈原赋意蕴上和构思上的启示,曹雪芹恐怕是难以为他的主人公写成《芙蓉女儿诔》那样一首《红楼梦》的主题歌的。”但尔后对这一提法,一直尚未展开阐述,而国内至今也很少有人讨论这个问题,因此,这  相似文献   

18.
法国《哲学研究》1963年第一期介绍说:据辞典作者指出,法国的哲学科学辞典是寥寥无几的,原来的一部早已绝版。至今还没有一部象拉朗德的《术语语汇与哲学评论》那样有价值的著作。正因为如此,目前这部辞典是值得欢迎的,而且对教授、学生和哲学爱好者的帮助很大。根据字母的次序来编排辞典本是理所当然的,不过,作者是把这个次序跟文法的语法转化的次序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中和退潮之后,虽然经历了一个由“呐喊”而“徬徨”的思想历程,但他始终没有象某些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那样,因“高升”、“退隐”或“沉沦”而退出战斗。他始终站在反封建斗争的前线。但是他攻坚的目标不是封建的政治经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一部结构宏伟的完整的艺术品 ,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 ,其中大量诗词曲赋凝聚着作者的诗情才华。如果把《红楼梦》比喻为一片湛蓝的天空 ,那么文中的诗词便如镶嵌在碧天里的繁星 ,闪烁着奇异的光芒。针砭时弊、借诗讽世《红楼梦》并不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 ,是一部“儿女笔墨”之作 ,文中的有些诗词引申出了小说主体文字所不便直接说的话 ,它借题发挥 ,明叙暗讽 ,微词讥贬 ,这实在是比直接了当来得更含蓄、更深刻、更有意义。小说第一回中的《石上偈》 :无才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