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通過對國家創新系統和區域創新系統的理論進行回顧,構建了區域創新系統理論的研究框架,並在此框架下研究澳門科技組織體系的發展现狀,提出澳門加強產學研合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中國內地分別與台灣、香港、澳門三個地區之間人才流動的现狀、制度與政策安排以及前景。兩岸四地人才流動主要表現為港澳台居民基本可自由在內地就業,但港澳台對大陸人才的流入還有相當多的限制,尤以台灣為甚。澳門的人才市場對內地居民在港澳台三地中是最開放的。香港只開放高層次人才市場,對非專業技術人才和家庭傭工還沒有開放,未來政策存在不確定性。台灣基本還沒有向大陸居民開放人才市場,未來政策主要取決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和台灣政權的更迭。  相似文献   

3.
本文從有關良治型政府理論及主要觀點的角度,探討良治型政府理論在澳門的實踐,以及在CEPA框架下澳門政府扮演的經濟角色與可能存在的風險。本文認為應該從增強澳門經濟多元性以及改善制度建設來完善澳門經濟政策。  相似文献   

4.
受益於深厚的理論傳統與顯著的治理績效,合作主義治理價值在戰後得到重新發现,並成為諸多國家(地區)社會治理的共同選择。回歸以來的澳門進入經濟社會發展的變革期,在現實需求與基礎條件等方面,均存在借鑒社會合作主義治理模式的現實可能性。因此,特區政府應當不失時機地在《澳門基本法》及其基本政治原則基礎上,充分發掘澳門潛在的制度資源及其精神價值,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多種手段,從組織、資源、人員等不同方面引導與調節現有社團結構,創設不同層次的組織载體與社會協商對話制度體系,按照理性設計原則分步驟地推進社會合作主義治理模式在澳門的實現。  相似文献   

5.
壹、前言瑞香科蕘花属植物莖皮(靱皮部)富纖維,可供油印用蜡紙原料,目前祖国正處在文化建設高潮当中,無論纸張及造紙原料方面,都需要得很多,为能滿足目前的要求,蕘花属植物栽培事业实有發展之必要,特别是本屬的了哥王Wikstroeminindica在醫藥方面具有多方面的效用,因此作者特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及中山大學生物系植物標本室內所藏豐富的標本加以研究,並先把華南方面的材料整理出來,以供資源利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論戰前的中國社會概況,孫中山、康有為和梁啟超的政治思想和組織活動 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開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民族危機漸漸嚴重。在十九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中,世界資本主義已向帝國主義過渡,改良主義思想及運動迅速高漲,這時中國資本主義雖然才漸次發生起來,但是,也即刻興起了與它相適應的改良主義思想。一八九四——一八九五年的中日戰爭中國失敗後,民族危機非常嚴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又在開始初步發展,因而改良主義思想迅速向高峰發展,至一八九八年形成為一個變法運動。 孫中山於一八六六年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中。但他到十二歲以後,所過的生活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所受的教育也是資本主義性質的。這種生活和教育,使他產生了一些資本主義的民主思想。然而由於他在十二歲以前及十二歲以後,仍受了些封建主義的教育;十二歲以後在檀香山、廣州及香港所受的資本主義教育中,含有大量的改良主義思想,此外,他又還受到中國社會中的改良主義思潮的影響,所以,他在一八九四年秋的上李鴻章書中所表現的,是改良思想。至一八九四年底他在檀香出成立興中會,制定山“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革命綱領,並於  相似文献   

7.
根据本校“面向本省,面向东南亞華侨”的發展方向,本文提出有关中國东南区和东南亞各國民族研究的几个問題,即:一,民族概况;二,解放前后民族研究情况;三,今后進一步开展民族研究的意見。一.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个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除了占人口百分之九十多的漢族外,还有数十个少数民族。在我國多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歷史文化,“國內各民族,包含漢族和各少数民族在內,用自己辛勤的劳动發展了生産,創造了各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对我們偉大祖國  相似文献   

8.
李廣田先生以文藝創作者的思維邏輯,在東西方文化的縱橫座標系內,全面、系統地審視和闡述藝術批評的"四要素","獨樹一幟"地建構屬於他自己的文學理論體系。因此,他的文學理論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系統;顯示著完整、獨異、宏放的特徵。  相似文献   

9.
国民經济中最重要的部門是工业和农业,如何正确处理这两大部門的关系,显然,是社会主义建設实踐中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經济問題和政治問題,是社会主义政治經济学中一个极端重要的理論問題。这个問題是毛澤东同志在理論上和实踐上加以解决的。馬克思主义創始人曾经对資本主义社会的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作过深刻詳尽的分析,其中部分原理、例如关于社会資本再生产的原理,对考察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业和农业的關系問題  相似文献   

10.
「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並蓄。必須將古代封建统治階級的一切腐朽的東西和古代優秀的人民文化卽多少帶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東西區别開來??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三千年间的中國古代文學,是中國人民用自己的血和淚建築成的一座精神寶庫谶@寶庫里面,到处可以發見豐富的、輝煌的、够得上稱為「精華」的東西,但其間也保存着不少打上封建统治階級的烙印的各種各式令人憎惡的「糟粕」謇磉@個寶庫,把「一切腐朽的東西」跟「帶有民主性和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的四个不同法律适用领域,它们之间的法律冲突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区际法律冲突。根据这四个地区民商事法律冲突的特点,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区际法律冲突十分必要。只有结合四地区立法理论和实践的实际情况,在法学理论上有所突破,并参考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立法理论和经验,才能最终解决这种特殊的区际法律冲突。  相似文献   

12.
大陆与港澳台四法域在仲裁协议制度方面虽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各具特色,通过对它们的比较,有利于大陆在完善仲裁协议制度方面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略论WTO体制的“一国四席”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根据WTO体制有关成员资格的规定 ,香港地区、澳门地区、中国和台湾地区相继加入WTO ,形成了“一国四席”的局面。“一国四席”之间的关系既是WTO体制平等成员之间的关系 ,也是一国不同关税区之间的关系。“一国四席”的重要意义是反映国际法的新发展 ,强化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并为两岸四地相互之间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提供新契机  相似文献   

14.
谈论香港文学,必须在界定其概念的基础上,注意它所涉及的地域观念以及香港作家身份认同的问题。此外,要了解香港文学的独特性以及与其他地域的共通性,也必须把它放在两岸三地的文学中来观察。在中西文化的对立与新旧文学的交替等方面,两岸三地都呈现出同中有异的情形。其中香港文学能于通俗文学、庶民趣味之中,兼取中西一些新颖的形式技巧,加以糅合,因此有着自己的特色。此外,面对日益紧迫的本土化和国际化问题,两岸三地的文学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华文文学间的互动交流也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宏观背景上 ,考察反思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以新的史学观念和文化思想 ,提出在三度空间建构包孕大陆、台湾、港澳地区在内三大板块的本土化当代中国文学 ,以期开拓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新格局。全文分别对大陆由现实主义一元化到多元艺术形态并存的发展脉络 ,台湾与港澳文学因与中原文化的根脉关系而表现出对汉文化传统的体认与指归 ,作了艺术的、文化的、美学的深层次探讨 ;进而指出 ,对当代中国文学进行整体的观照 ,既是一种期待 ,更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兴起以来,至今 已有近20年的历史。本文以历届学术年会及其论文集为主要依据,具体考察了这一学科从 “台港文学”到“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到“世界华文文学”概念的确立,从初始的作家 作品研究到各种题材/体裁的多向拓展,从传统、单调的研究方法到研究方法研究观念的不 断更新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的跨境毒品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此需要针对此区际毒品犯罪特点,完善内地和港澳地区联手打击毒品犯罪机制。在"一国两制"的框架内,制定适宜三地刑事司法协作的统一刑事政策,进而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法律实现效益对接;在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注重平衡打击毒品犯罪与保护人权之间关系;突出警务合作,完善两地警方司法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建立"大中华经济圈"是中国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作为同种同宗的"两岸四地"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应顺应时代的大潮,为中华民族的未来着想,尽快形成"大中华经济圈"。同时,建立"大中华经济圈"的基础已经存在,中国作为世界上的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无论是从全球战略还是从地区战略的角度来讲,都需要建立以自身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更好地应对来自世界各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学者对香港文化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80年代,学者们多关注香港文化的表层内容,集中于对新闻传媒、流行文化的介绍。第二个时期是从1992年到香港回归,研究重心是香港文化的内在特性,香港文化对内地文化的借鉴,以及香港在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研究在一些方面有实质性突破。第三个时期是从香港回归到现在。学者们注重研究香港文化和内地文化的互动、认同等问题。由于欠缺第一手的田野调查材料,文化研究理论也显陈旧,内地学者对香港文化研究的深度、准确度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