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决策探索》2003,(10):22-23
[毛泽东评点批注及谈话提示]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候,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  相似文献   

2.
商鞅是春秋战国时代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在变法中专门谈到奖惩的问题,说一个战士立了战功,就要奖励他,奖他什么呢?可以让他当长官。同是法家代表人物的韩非子不完全同意商鞅的看法。他  相似文献   

3.
正昔日,诸侯"鄙"秦,欲裂土分秦,孝公思变,向列国发布《求贤令》。这吸引来了许多名士,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一个叫公孙鞅的卫国人,也就是被后世所熟知的商鞅。这篇《求贤令》也被商鞅称作"五百年之雄文也"。就其影响而言,从后来的"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到影响中华文明历史的走向上看,商鞅的称赞只有不及而无  相似文献   

4.
“五美”与“四恶”,可以说是儒家施行仁政的重要原则,值得好好研究。子张曾经问过孔子,什么是“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呢?孔子的回答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这段话翻译出来,意思大概是:以百姓的利益为利益,不是施行了恩惠又不必耗费钱财吗?选择可以辛苦百姓的事让百姓去做,这样百姓虽然辛苦,也不会有怨言。希望施行仁政并且施行了仁政,又何必贪求别…  相似文献   

5.
忠奸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贡曰:陈灵公君臣宣淫于朝,泄冶谏而杀之,是与比干同也,可谓仁乎?子曰:比干于纣,亲则叔父,官则少师,忠款之心,在于存宗庙而已,故以必死争之,冀身死之后,而纣悔寤;其本情在乎仁也。泄冶位为下大夫,无骨肉之亲,怀宠不去,以区区之一身,欲正一国之淫昏,死而无益,可谓怀矣!诗云:民之多僻,无自立僻,其泄冶之谓乎?  相似文献   

6.
这次我们以文化为抓手和平台,组织"中原文化香港行和2007年豫港贸易洽谈会"活动,目的是为更好地促进河南和香港各界增加了解、增进互信、加强合作.这里,我愿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这个题目作一主题发言,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大家知道,河南又称.中州"、"中原",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古有九州,河南称"豫州",因居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又因境内平原多,故又称"中原".中原是一个以河南为中心相对的区域性概念.一个是大概念,就是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一个是中概念,主要指黄河中游地区,包括河南、陕西、山西、安徽、山东一部分,湖北一小部分;小概念,特指河南.我们现在讲的中原崛起,就是小概念,指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加快实现崛起.现在我要讲的中原文化就是指河南文化.那么,什么是中原文化呢?外面的人未必了解,甚至有些河南人也未必清楚,我到河南工作两年多了,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次来香港前,我又花了时间专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慎子曰:忠未足以救乱代,而适足以重非,何以识其然耶?曰:父有良子而舜放瞽瞍,桀有忠臣而过盈天下,然则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六亲不和有孝慈),而忠臣不生圣君之下(国家昏乱有忠臣)。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反忠也。京房论议,与石显有隙,及京房被黜为魏郡太守,忧惧上书曰:臣弟子姚平谓臣曰:房可谓小忠,未可谓大忠,何者?昔秦时,赵高用事,有正先者,非刺高而死,高威自此成,秦之乱,正先趣之。今臣得出守郡,唯陛下毋使臣当正先之死,为姚平所笑,由此而观之,夫正先之所谓忠,乃促秦祸,忠何益哉?  相似文献   

8.
燕玉霞 《经营管理者》2013,(21):362-362
<正>一、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的空间位置1.中原。中原是一个地域概念,是指以河南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古代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一般认为,中原地区在古代系华夏族部落集中分布的区域,其中心是古豫州。中原地域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有所蔓延。2.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于2010年提出的"十二五"时期的空间发展战略,并于2011年1月升格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部下的责任     
景公问于晏子:“忠臣之事君也何若?”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公不悦,曰:“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其说何也?”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奚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故忠君也者,能纳善于言,不能与君陷于难。”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四世纪两位东西方思想家的死,沉重而耐人寻味。一位是希腊的苏格拉底,一位是中国的商鞅。苏格拉底死于公元前 399年,商鞅死于公元前338年,相隔60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苏格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发展战略规划将全省划分为中原城市群,豫北、豫西和豫西南地区,以及黄淮地区等三个经济区域.其中,中原城市群包括以郑州为中心的九个省辖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黄淮地区包括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四个省辖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近年来,随着中原城市群战略进入实施性阶段,我省经济呈现出更加充满活力的发展局面,但伴生而来的是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最重要的表现之一是黄淮地区与其它地区尤其是与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差距呈逐步拉大的趋势.地区发展不平衡不仅引发了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矛盾,而且会制约我省的长期持续发展.为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促进黄淮地区早日崛起,已成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跨越"的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2.
商鞅四川版     
《经营管理者》2008,(3):18-19
战国初期,商鞅在秦国京城的南门外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宣布,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就赏10金。周围的人都不相信有这样的便宜事,没谁去搬木头。商鞅又下令说,谁要是搬了,赏50金。一名男子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刻叫人赏他50金。这就是后来流传甚广的"徙木取金",商鞅借此赢得了天下人的信任,在秦国迅速推广变法,使秦国在段时期内摘掉落后的帽子,崛起于七国之中。  相似文献   

13.
领导不团结,部属怎么办?这大概是面临这种窘境的部属非常头疼的问题.我们所讲的不团结,并非指领导问性格冲突、观点相左、风格相背等现象,而是指冲突双方或多方因心胸狭窄、个人恩怨等冈素,为争一时之先、逞一己之快而无原则地对峙、无条件地对立和无休止地缠斗等行为,其结果必然导致班子不和谐、环境不宽松、工作运转不顺畅.置身于这种环境的部属,处境往往颇为尴尬:左不是,右也不是,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4.
正楚成王通过泓之战,一时在中原已无敌手,这种状况让中原各国多少有些屈辱。尽管楚通过"尊王"获得了中原各国一定程度上的身份认同,但是包括周天子在内的中原君长仍对荆楚侵吞中原的后果忧心忡忡。就这个时刻,历史上又出了一位挽狂澜于既倒的诸侯———晋文公。晋文公的霸业晋文公重耳命途多舛。作为大国,晋总是祸起萧墙,内乱不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自古到今都极受重视。"男女授受不亲",而饭桌上的性别差异问题却鲜有所研究。《汉书.游侠列传第九十二》中在记载楼护接济故人吕公事时有言:"护身与吕公、妻与吕妪同食"。而此一种男女分食现象又是否为当时社会的普遍风俗?其背景和原因又何在?下面试就笔者所读之薄料以抒己之鄙见。  相似文献   

16.
郑东速度     
《决策探索》2007,(19):20-21
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这是郑东新区的建设"进度表". 有人说,5年来的郑东新区像是一部鸿篇巨制的电视剧,高潮迭起,不断给人喜悦和惊奇. 那么,这部电视剧是如何在中原大地隆重上演的呢? 规划 直到21世纪之初,郑州市区人口尚不足200万,面积只有14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而深受世人的喜爱.尤其是中国画中所留下的那一处处空白,给我们留下了无穷尽的审美享受,真正达到了笔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也是要营造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吗?我们又何尝不借用一下留白到我们的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来阐述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1读之留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语言文字本身是无声的,老师就是要通过有声语言的朗读,把那些春燕呢哺的舒缓亦或狂风暴雨的急促;黑暗恐怖的惊悚亦或晴空万里的明媚的丝丝情感给有效的表达出来.并在朗读完后的"留白"中给予学生以回味与品悟的时间,让其用心灵的审美来享受生活的美好.  相似文献   

18.
周泽雄 《领导文萃》2012,(21):66-68
商鞅、韩非和李斯,论起千秋功罪,这三人给中华文明带来的伤害,恐怕一百个秦桧都甘拜下风。三人中尤以精研过老子的韩非为最,我们知道,中国专制统治的独门心术是"百代皆袭秦制",而秦制的终极设计者正是那位旷代奇才韩非——商鞅不过是韩非的一个先驱,而出于同行相嫉害死韩非的李斯,恰是路线  相似文献   

19.
南宋官员吕本中,在所著《官箴》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对此,后人石渎子有着一番深刻的阐释。石渎子说:“清、慎、勤三字乃居官之真修。不清,则我取一也下取百焉;我取十也,下取千焉。我以之适口,民以之浚血。我以之华体,民以之剥肤。我以之纳交游,民以之卖妻子。我以之遗子孙,民以之损田庐。我以之恣歌舞,民以之啼饥寒。伤哉!以此思清,清其有不至乎?不慎,则一出令之误也,而跖盗之弊生。一听言之误也,而雍敝之奸作。一用人之误也,而狐鼠之妖兴。一役使之误也,而劳怨之声起。一听断之误也,而劝惩之道塞…  相似文献   

20.
张延明 《决策探索》2004,(10):39-40
实现中原崛起是一项惠及近一亿人口、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全面进步的系统工程、其目标的设定和基本思路的确立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反映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实现中原崛起有三个标志:一是再经过近之20年的努力,经济发展水平要达到全国当时的平均水平;二是全省基本实现工业化;三是河南的发展要走在中西部地区的前列。以笔者之见.在实现中原崛起的过程中.正确确立和实施城乡就业发展战略.解决好城乡劳动力就业发展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