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的变迁     
孙少山 《社区》2011,(5):9-9
一个孩子趴在书店的柜台上发呆,你知道他在想什么?现在你肯定猜不出。这是半个世纪前的情形,那时候的书店是不能进入的,只能是你在柜台外面看.要买什么书叫售货员给你取。现在这样的情形永远不会有了,只要你有时间可以进到书店里随便读什么书都行。  相似文献   

2.
亚布力滑雪     
欢欢是班里出了名的“捣蛋鬼”。哪一天他要是没出什么状况,那这一天肯定是我最安宁、最开心的一天了。你瞧,刚下课,他就冲出教室把别的小朋友撞倒在地,自己却若无其事地向前走;几个女孩予好端端地在跳皮筋,他却一把抓起皮筋扔进了卫生间:小朋友们正津津有味地吃着饭,他却把自己吃剩的骨头扔在别人的菜里;还时常把别人的东西东藏西放,却高喊:“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相似文献   

3.
大度读人     
《北方人》2007,(4)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  相似文献   

4.
五一后我尚有几天休假,遂携了你这部装帧精美的诗集《能不忆江南》,来到一处绝对称得上典型的江南古镇——浙江嘉兴的西塘。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你这般情调的书,颇有点好马配宝刀美酒遇豪客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课堂实录:一、情境体验、提出问题师:今天下午我们继续学习第五主题单元的课文,请齐读课题--生:(齐读)画里少了什么!师:请认真看课题,谁能读出疑问的语气?(生试读)师:真好。你读出了语气,说明你读懂了词句意思。请同学们再读课题。生:(全班齐读)画里少了什么!师:是呀,是什么样的画?使课文在课题中就提出了疑问。请  相似文献   

6.
我家出新鲜事喽!一直对普通话不感兴趣的爸爸,为了参加一项什么考试,开始学习普通话了。瞧,他拿起书一本正经地读了起来。不知他老人家是怎么读的,翘舌平舌一直在打架,儿化也变得不三不四,逗得我是哧哧直  相似文献   

7.
害怕读书     
麦家 《社区》2009,(17):17-17
我生来惧怕黑夜,为了逃避黑夜,我从小学会了读大部大部的书。读书成了我命定的一种生存方式,逃避苦难和惩罚的方式。然而,近年来我对读书产生了一种异样的不祥感觉.有些书读着你就感到自己不是在学习、在享受,而是在受惩罚。所谓“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现在感想起来似乎有点茫然。2008年,这种感觉尤为强烈,也许到了2009年又会变得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8.
“率性”与“作圣”:少年胡适受学经历与胡适其人罗志田胡适一生,从他自己所说的“做人的训练”到终生职业道路的选择,都有父母亲的深远影响。胡适一进学堂,读的就是父亲胡传自编的《学为人诗》,也就是胡传希望他的儿女学习的“做人的道理”。诗的第一句是“为人之道...  相似文献   

9.
读你,在绚烂的春天。没有人会否认春天的温暖和浪漫。读你,就像读一个五彩的春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当百花争春,在书的海洋里,我寻找甜美的神秘。当一本《西游记》握在手中,没有人会拒绝它的甜蜜。跌宕起伏的情节,波澜万丈的取经路,让你情不自禁地和书中的人物一起紧张,一起快乐,一起走过甜蜜的童年。读一本书,就像读一个温暖的春天,让温暖照亮你的心窝!  相似文献   

10.
前几年我常常到同一师门的韩国师姐家做客。师姐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当时都在上海的美国学校上小学。大儿子念高年级,小儿子念低年级。大儿子除了电脑和书,别无所好。喊他吃饭他也久久不从书房里出来。他的藏书量跟我这个工作过多年的人差不多,当然都是韩文书和英文书。我曾了解过那些书的内容,觉得他读的都是有文化含量的好书。我因此很容易联想到自己中小学时期读的那些书,跟真正的好书比起来,那都是些什么破玩意儿啊。  相似文献   

11.
志宏  志英  志刚  志强 《山西老年》2014,(7):28-29
父亲出生于晋南的一个农村,在兄弟五人中排行第三。由于家境贫寒,父亲11岁时才进本村私塾上学,14岁就辍学回家务了农。可就是这三年的私塾学习,使父亲爱上了读书,从此与书结缘。即使下地干活,他也要带着喜爱的书,一有空就读上一段。17岁那年,父亲到晋南临猗县黄河边上一家地主家里“扛长工”。尽管当时农活很累,可是父亲喜爱读书的习惯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2.
夏立群 《社区》2008,(17):16-16
贾平凹说自己的读书比较杂,对喜欢读什么书说不上来。“因为读之前也不知道这书到底好不好,适合不适合自己,读了才知道。这就跟探矿一样,有些地方你费了很大劲,折腾了半天,却发现没有矿,但有功劳。至少知道了这个结果。我看书是乱看,有些书看过即忘,有些受用终生,就这样不断地淘汰,不断地选择。”  相似文献   

13.
英国利希菲尔德市有一家小书店。一天早晨,店刚开,外面下着大雨。店老板——一位白发老人将一些书装进了一只大篮子里。他不停地剧烈咳嗽,时不时要腾出一只手捂着腰才能减缓痛苦。他显然病得不轻。“塞缪尔!”他喊道。在一个角落里,一位年青人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厚厚的书。“塞缪尔!”老人又喊了一  相似文献   

14.
亲爱的弟弟,不知我走的时候,放在你床头的那封信,你究竟是漫不经心地看过便丢在一旁,还是在一丝丝愧疚的牵绊下,拿起床头的书,认真地读上几页?我已经远在北京,看不见此刻的你,是否又回到昔日散漫不羁的生活,怀着那么一点点的侥幸,继续在高考前的时间里清闲游走。  相似文献   

15.
读书四题     
读书与眼睛读书的第一要素便是眼睛。这里指的是心灵的眼睛,或者说是读书人具备的灵气和悟性。只要具备了这双眼睛,你才能知道什么书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样的书该怎样读;只有拥有了这双眼睛,你才会明白什么叫有字书,什么叫无字书,什么时候书才能越读越厚,什么时候书才能越读  相似文献   

16.
《可乐》2006,(9)
我在一家三星级宾馆住7089号房,还碰到了大二时的一个老师。从夜里9点一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我一共接了16个电话。第1个问我要不要送开水——宾馆的服务还算不错。第2个是卖洗发水的——聊了几句,我说自己秃顶,她啪地给挂了。第3个问咱爷们晚饭哪里吃?——这人我不认识。第4个问有偷来的警枪买不买?——我问他你丫有坦克么?他挂了!第5个打错了,以为我是六必  相似文献   

17.
金融风暴呼啸而来,该你出场了! 假定你刚刚失业,排在500万就业大军的末尾,心里想,这世界上是不是快无路可走了?你搓着的手心间歇性发凉,能做什么呢?在这种气候下,一份工作其实也难保能做几天:你试想过创立一桩自己的生意,这个念头已经酝酿了5年之久,但从来没有一个清晰肯定的念头跳出来告诉你,天哪,就是它!  相似文献   

18.
<正>以前读书好奇心重,什么事越看不懂就越想看,为了看书我写了一个小册子,专门教人家读文言文。当时《诸葛亮集》、《三国志》对我影响很大。现在看书,跟以前看书很不一样,现在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夜总会里看经典,你能看进去吗?看不进去,一会上啤酒,一会音乐来了,你看什么经典都看不进去。小时候那会儿没什么干扰,什么都没有,灯光也没那么亮,拿一本老书,什么时候也不困。你困了它还醒着。那时候的环境对我读书挺有帮助,相当于在山洞里读经典,多安静!那时候经常有年轻人往山洞里跑,彻夜读书。  相似文献   

19.
马德  施爱 《社区》2008,(26):8-9
淮阴侯韩信有一段时间,穷极无聊,在城下钓鱼,聊以维持生计。同样在水边韵,还有一些前来漂洗的妇女。其中有一老妇,见韩信饿得可怜,就把自己带来的饭给韩信吃。她在这里漂洗了几十天,就给韩信吃了几十天。韩信很感激这位老妇,他说,有一天,我会报答你的。哪知老妇听后十分不悦,说,我给你吃饭,是因为你饿得可怜,哪是图你将来报答的!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如果让你写一篇作,题目是《开学第一天》,你会觉得难吗?你的答案是以下的哪一个呢?答案一——不难,因为你经历过,把经历记录下来就行了;答案二——难,读了几年书,经历过很多次“开学第一天”,可写的东西很多,不知道从哪下手,不知道写什么好;答案三——不难也难,写出这个作很容易,要想写好写出新东西就很难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