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司法公正有伦理内涵、伦理冲突、伦理标准三个维度。其中,就伦理内涵而言,司法公正指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应坚持和体现的正义原则,包括公平、正义、平等、正当等含义。而伦理冲突则表现在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伦理冲突、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伦理冲突、司法主体的道德操守与部分司法人员个人私欲的伦理冲突三个方面。司法公正的伦理标准有人权标准、独立性标准、平等标准三个。  相似文献   

2.
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新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君恒 《河北学刊》2003,23(6):73-77
本文依据东西方发展观的新见解,论述了作为全面价值的发展、作为经济正义的发展和作为经济与伦理结合的发展三个问题,强调新的发展观需要从单纯经济的理念转变为社会整体的、融合正义的、强调伦理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文史哲》2014,(1)
希伯来《圣经》正义具有法律和道德双重内涵,是一种不同于西方政治哲学的宗教正义。《圣经》中蕴含的正义观系统,包括神的正义和人的正义两个层次,而后者又包括"因行成义"的一般原则、以《摩西十诫》为核心的律法,以及公正审判、公平交易、体恤弱者、善待异族等正义规则。与古希腊和近现代政治哲学相比较,希伯来《圣经》正义拥有超验与神圣性、综合性、泛法律性等特征,因此它对于古希腊哲学以及近现代非宗教正义论具有借鉴与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4.
功利与正义:公共健康的伦理选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军 《学术论坛》2006,(7):82-85
公共健康的目标是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它强调的是作为整体的人口的健康而非特殊个体的健康,因此公共健康需要在整体与个体之间进行取舍和权衡,于是便产生了整体功利与个体正义之间的伦理冲突。功利是对整体最大效益的追求,而正义是对个体,尤其是弱者的特殊关照。在功利与正义之间,公共健康所作伦理选择是“追求功利,兼顾正义”。  相似文献   

5.
《圣经》视法律为智慧和正义,并崇尚法治。它重视审判,视审判为神圣,坚持证据(包括誓言)、公正、严禁假见证、个人责任等审判原则,并反对自己审判自己的案件。《圣经》中的立约现象,体现了诚实、正义、有约必践、权力约定等法律观念。《圣经·新约》则表露了它在法律方面的自然法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6.
执政制度伦理的实质就是通过揭示执政制度的伦理属性和功能,对执政制度进行伦理分析.这种伦理分析必定关涉制度安排中的正义问题,因此,制度正义问题也就成为其研究的主旨.公平正义和权利正义代表着当代在社会正义问题上的两种不同观点,其分歧的背后隐含着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冲突,而和谐正义的提出有助于缓和、化解二者的矛盾,体现了制度正义在当下的走向.和谐正义不仅影响社会正义的诸形式,而且还统摄着执政制度伦理的基本论题.  相似文献   

7.
行政伦理的基础价值观:公正和正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政伦理是公共行政的灵魂。针对我国行政伦理的理论与实践 ,行政伦理要回答整个行政系统的合理性、正义性问题 ,必须强调公正和正义的基础价值观、正义的基本主题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目的正义和手段正义、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等关系  相似文献   

8.
制度正义论——制度的伦理学话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社会解体后,原来的单一秩序转变为人与规范的关系问题,人与规范成为秩序的两个不确定的变量,从而产生了正义问题.在伦理学史上,以重建伦理秩序为目的,对规范原则的探讨形成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城邦美德基础上的等级正义、以康德为代表的近代个体自由基础上的道德正义、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当代试图克服现代性道德危机的伦理正义等制度正义理论.对这些理论作出历史与逻辑的辨析,厘清个体与整体、自由与秩序、道德与伦理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助于重建社会的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9.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文化研究具有深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其载体主要包括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禁忌制度、村规民约等。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文化的现代传承中,应重视生态与经济的关系,提升领导干部的生态经济理念;加强新村规民约建设,避免出现有新村无新貌状况;重视生态正义的民生内涵,完善生态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休谟的道德哲学中,"正义"居于引人注目的中心位置。他把道德分为"社会的道德"与"自然的道德"两类,"正义"是社会道德的基石,仁慈、同情、慷慨等则属于自然的道德。对于休谟来说,正义是财产权的伦理基础,有了正义才有财产权。而且,正义还是政府之合法性的基础。斯密进一步发展了休谟关于"正义"与其他美德之分的思想,他将"善"与"正义"归为两种不同层次的道德。"善"(应当)是美德,是高尚品德;"正义"(必须)则是规则,是底线伦理,它与法律同源同理。斯密揭示了"正义"的特性如强制性、消极道德、底线伦理等,并阐明了"正义"作为社会伦理之基础和人类联合之卫士的重要伦理意义,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道德正义理论。休谟和斯密之正义伦理学的兴起,是苏格兰启蒙运动道德哲学的重要成果,它表征着欧洲伦理学从至善论到正义论、从扬善抑恶到正义优先的转变,预示着古今伦理转型的趋势。古今伦理转型的实质,是特殊主义的共同体伦理向普遍主义的社会伦理的转型。休谟和斯密正义伦理学的意义,在于其表征着以正义为基础的普遍主义规则伦理的兴起。  相似文献   

11.
《周礼》的生态伦理系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礼》以取法于天、以礼为治的思想为基础,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生态伦理思想系统,其中包括完备的价值基础、伦理制度和具体的伦理原则。其保护对象主要有土地、山林川泽、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周礼》是世界上最早提到环境保护伦理法规的有系统的著作,其中的思想及措施总结了当时的生态伦理实践经验,对后世的生态伦理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荒岛小说因其独特的体裁和内涵,较为突出地蕴涵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问题。该文以荒岛小说的经典之作《鲁宾逊漂流记》和《蝇王》为例,探究作品中所隐含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生态伦理关系,从而揭示自然生态的破坏必将引起社会生态的失衡,而社会生态的失衡又必然导致人的精神层面的异化,彰显了作家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和深切的生态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13.
“以理服人”指要有逻辑的说服力,“以情感人”则指要有情感的震撼性,这反映了关怀伦理和正义伦理两种不同的进路。从男性视角出发的正义伦理遵循“论理”逻辑,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多用在本体世界;而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关怀伦理则遵循“说情”逻辑,体现特殊性和具体性,更多应用于生活世界。从正义伦理走向关怀伦理,反映了伦理学探究方法由传统的形而上追索到面向生活世界的转变。应将二者融通,才能适应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4.
律师在从事执业的过程中,面临着商业性与社会期待、当事人利益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三个方面的伦理冲突。本文运用波特图式对律师的职业伦理困境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律师存在职业伦理困境是因为他们所坚守的价值观念的不同,所具有的内在的伦理原则的区别以及所选择忠诚的对象的差异。本文基于波特图式的分析,对律师的职业伦理困境问题,提出应当坚守程序正义至上,以及有条件的当事人利益至上的职业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5.
律师在从事执业的过程中,面临着商业性与社会期待、当事人利益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三个方面的伦理冲突.本文运用波特图式对律师的职业伦理困境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律师存在职业伦理困境是因为他们所坚守的价值观念的不同,所具有的内在的伦理原则的区别以及所选择忠诚的对象的差异.本文基于波特图式的分析.对律师的职业伦理困境问题,提出应当坚守程序正义至上,以及有条件的当事人利益至上的职业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6.
汉传佛教有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建构佛教生态伦理理论有助于统摄佛教丰富的生态伦理资源。缘起论、依正论、无情有性说为汉传佛教生态伦理奠定了哲学基础;慈悲平等、珍爱自然、戒杀护生、节欲惜福和净心净土等是汉传佛教生态伦理的基本内容;与之相关的道德规范是佛教信仰者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和要求。上述三部分共同构成了汉传佛教生态伦理体系的构架轮廓。  相似文献   

17.
发展伦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应用伦理理论,这种新兴应用伦理理论直面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困境和危机。作为应用伦理的一个新的分支,发展伦理具有与经济伦理、生态伦理、政治伦理等其他应用伦理所不同的特质和对发展问题独到的反思视角,这种特质和反思视角是在对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困境和危机的伦理反思中形成的,是在与经济伦理、生态伦理、政治伦理等其他应用伦理的对比中彰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黄勇  巫广永 《理论界》2012,(3):78-81
正义伦理的发展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心偏移和价值变轨,其对象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社会中的正义伦理主要以崇高的德性地位为重心;近现代社会的哲学家把重心转移到了行为规范当中,弱化了其德性的地位;而当代哲学家对正义伦理的德性重新引起重视。正义关怀的对象,一方面理性地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维度拉伸,另一方面关怀特殊群体和特殊境遇。德性的复兴注定成为当代正义伦理的发展趋势,对特殊群体的关怀也是当代正义伦理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道德现象具有共同的现代性特征,探索现代道德难题是解析当代中国伦理问题的重要视角。在现代道德难题视角下,当代中国伦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道德正义问题。跳出现代道德哲学的二元论视域,以伦理总体性破解现代道德的"德福悖论"难题,寻求重建道德正义的可能路径。其二,伦理认同问题。破解现代伦理实体的认同难题,反思"家庭"和"职业"作为伦理实体的自然形态和公共形态面临的认同危机。其三,政治伦理问题。调节中国传统政治"家国一体"与现代西方政治"公私界分"之间的矛盾,建构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合理形态。  相似文献   

20.
论和谐生态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生态伦理是在伦理学指导下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一个有益创新,它是对生态伦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拓展。通过对和谐生态伦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本质特征和主要功能以及调控体系等问题的探讨,基本构建了和谐生态伦理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