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论杨廷筠思想之矛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明清之际最虔诚的中国天主教徒,杨廷筠的思想充满了矛盾.他既想要维护儒家思想传统,又深深被天主教思想所吸引.他接受了天主教思想中的人性和超性、肉体和灵魂、现世与来世之区分的思维模式,也接受了天主学说、十字架学说、三位一体学说、原罪学说等等.但他又保留了儒家"仁"的思想、伦理思想、圣人观等等,从而使他的思想体系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文化思想研究中,贺麟一般被当作新儒家处理。本文认为,在对待传统儒家思想、西方文化及中西关系方面,贺麟与熊十力学派的现代新儒家有深刻分歧,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提出的"以体充实体"即以西方基督教充实儒家思想的观点。贺麟虽然对儒家思想充满同情的了解并期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但因为他是一位哲学家,其立论逻辑不在中西之别而在"体用合一",因此能够超越中西而提出"文化自身"和"普遍哲学"的概念。当然,这种观念又源自西方现代的文化普遍主义。  相似文献   

3.
王建龙 《阴山学刊》2002,15(5):11-14
杨时以诚为核心,赋予诚意直心、忠信、自然随顺天道的内涵,反对私意,争胜急利之心以及权谋机巧,并将诚意上升为天道,以天道自然说明人道自然,其范围并未超出传统儒家论"诚"的框架.杨时的思想基点是儒家思想,他对佛的批评与认同都是从肯定儒家学说的意图出发的.杨时是儒家思想忠实的拥护者.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学说与儒家思想肖万源孙中山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同时,也没有忽视中国优良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重视继承、弘扬,其中儒家学说中有不少观点就是他所乐道的。继承与吸收,无论是对一个思想家、一个学派的形成发展,还是对一个民族(或国家)具有时代气息、民族特色的...  相似文献   

5.
儒家社群主义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伟希 《文史哲》2006,(4):31-37
儒家社群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与政治思想,其基本观念在先秦儒家那里就已具备。但作为一种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却完成于宋代理学,这就是“四书学”理论系统的提出。作为一种社会与政治理论,儒家社群主义除了可以作为西方自由主义的补充起作用之外,它的更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在于:它可以为东亚,主要是儒家传统文化圈的国家与地区的政治民主提供思想资源。儒家社群主义新一轮的发展前景在于:经过自我批判以及与西方自由主义的对话,实现儒家思想由社群主义向自由主义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儒家思想在柳宗元世界观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宗元的思想实质是儒家的,但他又是一个不默守儒经而出入于百家之学的人物。他援诸子学说以济儒,充实儒学以新的内容,以图重新建构儒学的思想体系。对待佛教,他不主张盲目排斥,提倡“统合儒释”,融合佛学。柳宗元是一位儒家学者,儒家思想在其世界观中占有绝对地位  相似文献   

7.
洪胜杓 《东岳论丛》2002,23(5):127-129
现代文明的危机促使人们对近代以来流行的西方世界观与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和对新世界观进行探索 ,就理论与现实而言 ,与西方世界观与思维方式存有许多不同的以儒家思想为典型的东亚思想可以为未来人类文明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启示。以人论为例 ,儒家与西方思维方式就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儒家强调主体自身努力的思想可以补充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不足 ,为人的全面实现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8.
《唐律疏议》由十二篇构成,《名例律》居诸篇之首,共六卷,五十七则律文,其内容涵盖了唐律的立法理论和基本司法原则。儒家思想极其深刻地影响了《名例律》关于立法的思想,人性学说是儒家哲学体系架构的逻辑前提,于是唐律立法理论宏观上以儒家人性思想为基本前提,并且在"德主刑辅"的立法思想中贯彻了儒家的人性思想,儒家坚持人性经教化可以从善弃恶的观点,所以,唐律立法理论关于德礼与刑罚的价值取向是德礼为主,刑罚为辅。  相似文献   

9.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的社会、国家管理经验,已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系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精神源泉。将儒家智慧中以人为本,以德治为基石,天人合一等思想精髓作现代诠释,可针对现代管理尤其是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构建基于儒家思想视域的现代管理模式及其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0.
儒家思想学说曾被视为非常现实而缺乏超现实的哲学理性高度和政治理想根基,其实这是重新讨论的问题.儒家思想中不仅含有原始形态的乌托邦思想,而且这一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理想世界的儒家乌托邦式的界定与描绘,成为历代儒者批判现实和超脱现实的重要依据,中国思想史上特别是政治思想史中几次大的论争都与此有关.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审慎的结论是:儒家政治思想主流具有相当浓厚的"超现实"成分,而不只是人们过去常常认定的"现实的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1.
"生生"是儒家思想的内在维度,此识见不仅有来自儒家以之为理解宇宙万物的根本方式、以之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以之为自觉的学说追求等方面的支援,而且有来自其作为儒家思想内在维度所呈现的基本要义,以及由这些要义对儒家思想所做的多向伸展和忠诚落实等方面的支援。质言之,"生生"是儒家思想的灵魂。儒家思想的张合、进退、通阻,都在"生生"二字。这二字不仅隐含了儒学诸多的理论课题,而且关涉到儒学的现实走向。  相似文献   

12.
谷宇 《理论界》2003,(6):23-24
民本思想是多彩多姿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主要精华之一。民本思想就是指主张以民众为社稷之根本,并以民众为发政施治之基础与标准的政治学说。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但中国古代儒家的民本思想由于受到阶级性的限制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也从来没有真正的为群众利益着想,尽管其民本  相似文献   

13.
张铭达 《理论界》2020,(3):84-88
上个世纪,儒家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全盘否定之后,变得衰微至极,直到数十年后,儒学复兴运动才开始兴起,可以说一波三折。这里复兴的"新儒学"指的是一批学者希望吸收西方文明而重建儒家道德以抗拒全面否定传统的趋势,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寻找出路。儒家通过吸收学习西方的自由和民主思想来更好地适应当前现代化道路上的中国社会,同样的道理,当今世界的许多问题也可以从传统儒家思想中提取新的视角。新时期的新儒者应该吸收西方现代化思想,"化西入儒",为儒学复兴带来动力,更应该让传统儒家思想走出国门,为解决世界其他地区的问题提供"中国传统方案",这是新时期儒家的使命。本文旨在分析儒家应如何在儒学复兴,儒学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大大加深的背景下发挥儒学的"教化"作用,以及如何使得儒学进一步地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14.
儒家德性人格学说对权利人格的僭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德性人格学说对权利人格的僭越郭洪纪周秦以来,儒家创立了一套完整而缜密的德性人格学说。这种源于农业传统的人格观,把德化人生与政治规范巧妙地融为一体,作为儒家思想与小农文明结合的重要标志,为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法关系提供重要的伦理纲常的保证。但是,...  相似文献   

15.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经历历史潮流沉浮后,终于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登上汉代政治舞台,成为两汉的统治思想和主流文化。以仁学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认为,"孝"是仁的基础,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教化的源泉。汉代独尊儒术,也是首次公开倡导孝治的朝代,且"以孝治天下"著称。那么,《白虎通义》作为由汉章帝亲自主持会议而编纂整理而成的一部书,以最权威的形  相似文献   

16.
唐国军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191-194
儒家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儒家政治理想走向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董仲舒是使儒家政治从理想走向现实的奠基人,也是使儒家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走上实践之路的开拓者。他构建了汉代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推进了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运动。  相似文献   

17.
占中国哲学主导地位的两家是儒家与道家 ,而儒家与道家交融汇合又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互斥表现是儒道交融的前提。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相济使儒道的交融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正> 一、道家的审美理想是“道”的境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中国古代哲学,而足以代表中国古代哲学最高水平的就是儒、道两家学说。如果说儒家学说是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因而占有正宗的主导地位,那么老庄的道家学说则是作为与之对立的思想体系在中国文化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即是说,儒家思想除本身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而产生影响之外,更多地是靠了外力的注入,即官方的强制推行;道家思想却更多地依靠自身的力量对人们产生了渗入骨髓的潜移默  相似文献   

19.
孙天竺 《理论界》2005,(4):32-33
我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儒家和法家,两者结合,以阴法阳儒的形式体现出来,维系着两千多年的中国农业社会。人性作为儒家思想的基本问题,决定了专制思想脉络,从人性入手,可以剖析思想核心,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20.
儒家顺应民意思想的根据在于民意与天意的一致;顺应民意的方针有以民为本、富民、均平等。儒家教化民众思想根据在于儒家的性善论,儒家认为人的智力不同,大量的人都需要经过学习即教化方可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教化民众的方针有先富后教、先正己后正人、德主刑辅、有教无类等,教化的目标是让人都成为"仁人"。儒家顺应民意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代表全体民众利益的学说,儒家教化民众思想开启了一条正确的治理人民的道路,为国家提供后备人才。顺应民意是教化民众的前提,教化民众是顺应民意的补充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