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决策探索》2010,(4):33-35
中国是首批宣布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当时出台4万亿元(合5850亿美元)刺激方案的目标非常明确: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要达到8%。这一目标已达到。虽然政府的刺激方案在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复苏,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经济刺激方案掩盖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并加重了原有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和10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区域振兴已成为中国经济赖以复苏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庞大的财政刺激经济计划正在快速发酵。继国务院推出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后,各地政府近期快速公布了各自的投资计划,根据对目前已公布投资计划的24个省市的合算,投资计划总额已经接近18万亿。把中央和地方的投资计划加总起来,总额达到22万亿元,这大概是2007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全部支出(约5万亿元)的4倍多。  相似文献   

4.
2009年1月2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带有"买国货"条款的经济刺激方案。这一方案的提出马上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特别是欧盟,加拿大立即表示了对该关系条款的反对,购买国货,是不是意味着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美国的这一行为是不是会引发贸易战?难道购买国货真的能够达到所谓的刺激经济的目的吗?  相似文献   

5.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目标定为"8%左右"。报告明确指出,一定的经济增速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大国而言,是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保八"已经成为全国上下努力的目标,不论是政府"4万亿"的刺激经济计划,还是银行增加贷款的积极配合,都向着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这一最终目标努力。中国能否凭借现有的刺激政策及改革的推行,在2009年实现"保八"成功?尚有待观察。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无论能否实现8%的高速增长,中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转折的契机。实现8%增长率的关键在于能否认清形势,利用优势,抓住机遇,深化变革,谨慎施政,大胆转制。让我们来看有关人士对此展开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经济体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干预"会显著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经济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以2002~2014年中国230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当经济增长目标制定采用"留有余地"的设定方式时,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高,而在采用"之上"、"确保"、"力争"等硬约束表述时,地级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低。经济目标硬约束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效率(TE)上。(2)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明显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种抑制作用在2006年以后更加严重并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各个组成部分。(3)如果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目标采用"留有余地"设定方式,经济增长目标实际完成情况则会更好,全要素生产率也会得到一定地提升。(4)中间机制检验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通过竞相投资的潮涌效应,扭曲投资结构,抑制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挤占以及导致企业间资源要素错配等机制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上实证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较为稳健。本文可以为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一系列独特现象,如GDP水分、重复建设等问题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3,(8):30-31
数据显示,2013年包括贵州、内蒙古、天津等在内的24省(区)市的经济增长目标达到或超过10%,占总数的77%,其中贵州2013年经济增长目标最高为14%,是上海(7.5%,经济增长目标最低的地区)的近1.9倍。  相似文献   

8.
采取措施促使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实施中产业结构有一个明显提升,不仅关乎当前发展,更决定着未来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经济     
《领导文萃》2010,(16):6-7
刺激计划或催生“不必要”基建工程 2008年底,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经济体。为了抗击衰退、保持经济增长,中国开始实施一个为期两年、总金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86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经济刺激计划加快了中国一些已经开工的大型建设项目的步伐,同时上马其他项目。  相似文献   

10.
4万亿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效应测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菊娥  郭广涛  孟磊  薛勇 《管理评论》2009,21(2):98-104
本文论述了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出台的现实背景,给出了我国宏观政策与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基于对4万亿投资的具体分解,利用投入产出闭模型定量测算获得,4万亿投资对我国GDP的拉动总效应为64489亿元,并详细论述了投资对我国GDP拉动具有六年的时滞效应特征。最后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经济     
《领导文萃》2010,(24):6-6
<正>中国经济短期难以平衡中国经济2010年全年增长率可能接近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维持在3.6%,虽为近两年来最高,但远未达到警戒水平。现在仍然难以估计经济平衡的程度,无法得知国有企业和消费者在零售业中消费  相似文献   

12.
资讯     
《领导文萃》2012,(24):133-138
经济经济下行与经济容量中国政府已经做了部分人们所期待的工作,包括降息和调低存款储备金率,用增值税替代营业税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等。在过去,经济增长压倒一切,保证增长率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保证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但如今,中国的一些领导人担心中国会过分依赖投资,也担心房价的高涨挤出大城市部分中产家庭的购买力。如果在过去,面临经济下行的中国政府可能会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并借力国企来提高经济容量。这样一种传统的、笨拙的办法当然可以刺激经济,但同时也可能拖延结构改革进程。(英经济国《经济学人》)  相似文献   

13.
经济     
《领导文萃》2012,(20):133-134
中国刺激经济新措施或增风险标准普尔公司在其报告中说,4年前中国通过刺激措施抵御全球衰退所留下的巨额债务,限制了政府再次通过大规模刺激来加速经济增长的胃口。中国通过4万亿元的投资刺激计划将其经济从2008-2009年的长期全球衰退中拯救出来。然而这也导致地方政府为完成全国计划的任务而积累了10.7万亿元的债务。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债务当中的三分之一是永远无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应对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各国纷纷出台刺激经济政策。我国根据国情制定了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其中2009年预计的9500亿元财政赤字最引人注目。国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成为扩大内需的支撑。政府发行国债直接扩大投资支出,此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济     
《领导文萃》2010,(8):6-7
<正>中国应警惕经济刺激计划负面影响中国2009年取得的GDP增幅(8.7%)是一项惊人的成就。可如今,北京不得不应付它为了在"大萧条"时期实现这一增幅而采取的措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去年经济滑坡期间,各省市从银行大肆贷款,用于基础  相似文献   

16.
改革     
《领导文萃》2014,(10):133-134
中国公布城镇化蓝图 中国政府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构想了一个从现在至2020年的交通网络、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的庞大建设计划。废规划承诺使中国的城镇化更加以人为本和生态文明,但也明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率的目标。中国经济经历了多年疯狂信贷刺激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发展后,如今速度正慢下来。  相似文献   

17.
叶檀 《领导之友》2009,(2):26-27
2009年全球经济形势会如何,投资是否到了最佳抄底机会?多空双方各执一词。在4万亿元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刺激下,1月份全国信贷达到1.62万亿元前所未有的历史纪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双管齐下,一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与实体经济疲软不同,资本市场出现连续拉升态势。  相似文献   

18.
政经评论     
■《经济观察报》:经济政策不妨单纯些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经济预期增长率将在8%左右,与之匹配,通货膨胀率将控制在4.8%左右。如何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当下学界争论正酣,3月28日《经济观察报》发表的社论认为,学术讨论还可以持续,政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正>经济刺激计划或催生"不必要"基建工程2008年底,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经济体。为了抗击衰退、保持经济增长,中国开始实施一个为期两年、总金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86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经济刺激计划加快了中国一些已经开工的大型  相似文献   

20.
资讯     
《领导文萃》2012,(8):137-142
经济中国开始采取措施促消费鉴于出口市场疲软和房地产市场衰退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决定开始采取新的措施来刺激国内消费。此外,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也即将到期,中央政府不得不实施强硬的紧缩策略来阻止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英国《金融时报》)中国进出口贸易两年来首次下降中国1月的进出口出现下降,这是两年来的第一次。官方贸易数据显示,进口比去年下降15.3%,出口则减少0.5%。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