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雅明的翻译理论在艺术学领域的价值,可以通过其隐含的有关语言转换与经典传播的微言大义得到必要的揭示.首先,这一理论以“纯语言”为基点,在神秘主义宗教传统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的共同作用下,将翻译理解为现世审美救赎的重要文化力量;其次,借助对“接受者”、“意义传达”、“民族中心主义”等的否定表达式,它在一个远为深刻的现实语境中探讨了艺术作品语言转换的可能性及有效性问题;再次,立足于相对宽广的跨民族、跨文化视野,它不仅提供了经典传播的一种特有方式,而且强化了经典传播的重要文化意义.同时,作为一种借助“纯语言”来传达的审美乌托邦,这一理论的现实有效性亦可在经典传播及传承的维度得到特别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从政治哲学传统出发,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的哲学颠覆了柏拉图以来的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以哲学的政治实现取代了形而上的思辨。马克思哲学中对劳动的历史观意义的论证、对暴力的颂扬和对自由的强调,体现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主题。出于对古希腊公共政治的推崇,阿伦特认为马克思虽然颠覆了柏拉图以来的传统,但又处于这一传统之中,并没有真正地回到前柏拉图的思想与政治世界。  相似文献   

3.
走出后现代哲学的语言迷宫○刘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思想界、哲学界出现了一股所谓的后现代思潮,对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的哲学思想,文化传统展开了猛烈的抨击与批判。哲学向来以逻辑的严密性和思想的深刻性而自傲,常常以真理占有者和人类思想的大法官而自居,傲然凌...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诗人,是西方美学和诗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不少西方学者对柏拉图其人及其思想做出了许多肯定与否定的评价.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学人在柏拉图对话的译介和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柏拉图全集>中译本的正式出版,对于中国学界全面地认识和研究柏拉图的哲学、美学和诗学思想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为新世纪在中国开展柏拉图思想研究和中西古代文化比较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它标志着对柏拉图思想的研究在中国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作为20世纪重要思想家的本雅明虽然是“难以分类的人”,但在他复杂多样的思想身份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现代文人与后现代文化的预言家的身份标签似乎格外耀目。论者既不想简化本雅明复杂多样的思想面孔,也无意将这样一个罕见的天才加以分类,因为分类往往是对思想体系的一种流派性划分,而本雅明的特殊性在于:其多重思想身份并不是简单的平面的思想体系的划分,而是由其短暂一生中的“博学”与“才华”召集的一种纵向(时间维度)、立体(空间维度)层面的思想上的融会贯通。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也好,作为现代文人也罢,还是作为后现代文化的预言家,其最终的指向都是弥赛亚精神(救赎思想),这无疑对现代社会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中纯艺术思潮的形成受到西方思想多方面的影响,又和传统文化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主张出世、重视审美的道家思想是滋养纯艺术思潮的主要木土资源, 对其基本文学观、主体论和创作论等都形成了多方面的影响。中国现代的纯艺术思潮不是道家 思想的直线延伸。它在对艺术的独立性和纯粹性的追求方面,和西方有确定的共同性,同时又 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显示出中国传统文艺思想在新时代求变转型的追求和困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中美学思想的分析,简述了柏拉图美学思想产生的阶级根源及其美学观。指出柏拉图的阶级偏见所产生的文学音乐和绘画的审美观,是为统治阶级着想而对一般平民常存鄙视的态度,同时又肯定他主张文学和艺术是政治的一部分,而且必须对社会有益的健康审美观,以及他的美学理想对西方美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褚孝泉 《社会科学》2004,(12):116-120
语言学起源于古希腊的社会实践中。论辩在希腊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使希腊哲人们普遍关注语言问题。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关于语言的论述都是为了回应智者学派对语言和真理的相对主义论点而发展的。古希腊学术中的辩证法、修辞学和逻辑学都是为了解决语言问题而建立起来的。西方语言学的学术內涵和思想趋向与西方文明的社会实践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9.
"革命的本雅明"是伊格尔顿思想转型的重要理论资源,与此同时,伊格尔顿又深受"解构的本雅明"影响,这种影响在内部的方法论前提和具体的方法策略上,以及外部的写作风格上,都有广泛而清晰的体现.然而,这种解构思想主要集中在感性的方法论层面,它不同于解构主义的极端破坏和颠覆,最终指向的仍是"革命的本雅明",即文化政治批评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辩证的总体性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重建马克思的革命的辩证法一个重要武器.选取其中的代表人物早期卢卡奇,本雅明和阿多诺为典型,探讨他们之间的总体性思想的继承关系:早年卢卡奇接受了齐美尔为代表的物化思想,却保持了一种乐观主义的革命总体性思想.而本雅明则是认同他的观点,认为艺术能够发现真理,承担了总体性革命的角色.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不仅继承了对总体性真理的信仰,又无奈的将总体性的拯救力量摆在艺术身上.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和柏拉图都是西方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他们的碰撞必然给世界带来能够照亮前进道路的火花.海德格尔对希腊人的态度既有尊敬的一面,也不乏解构甚至"谋杀".他从亚里士多德起家,然后以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存在论"来批判柏拉图以及柏拉图主义,而实则本身就是最具有思辨色彩的柏拉图主义.海德格尔晚年以独特的方式成为了他所开创的"新秩序"或思想新纪元中的"柏拉图".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哲学是整个西方哲学的思想渊源,确定了西方法律文化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本文通过论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位思想家的法律思想,探讨西方法律文化与制度的建构的根基,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如何开始了“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爱智慧”一词经历的意义断裂标志着西方“哲学”的开始。柏拉图是其伟大的发端者。柏拉图如何开始了“哲学”?我们从《理想国》中“反对诗人”、“光源隐喻”、“哲学王”三个主题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认为:“反对诗人”映现了“走向哲学一步”的语言维度;“洞穴隐喻”映现了“走向哲学一步”的“本体”维度;哲学王的思想实际拟定了哲学在人类文化中的中心地位。柏拉图使爱智慧成了哲学(形而上学),进而奠定了西方思想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何历宇 《云梦学刊》2003,24(3):25-28
柏拉图有关政治技艺的思想包括:政治技艺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中庸之道是政治技艺的基本原则;政治技艺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发展和完善;政治技艺是一种理念等。这些思想说明,柏拉图政治思想作为西方政治思想的滥觞与西方主流政治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它与中国古代的经典政治理论是不同质的。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被公认为西方语言哲学的思想先驱。他在多篇对话中深入探讨了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如名称的指称问题、陈述的真假问题、语言和实在的关系问题等等。这些探讨对于后世语言哲学家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思想中,阿伦特对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理解独树一帜。她认为,自柏拉图以降的西方政治哲学是对政治的歪曲,由此发展出来的政治哲学是一种“非本真的”政治哲学。而这一歪曲源自哲学与政治的紧张关系。阿伦特关于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及其调和这一政治思考主题的论述,展现出其独特的政治哲学运思和其别具一格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和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都是古希腊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在西方哲学史、思想史和美学史等方面,他们各居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柏拉图留给后世的著作约四十部,其中不少是论文艺的。因此,柏拉图的文艺思想是他全部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里斯多德是柏拉图的高足,十七岁就从师于柏拉图,长达二十年之久。他在继承和批判柏拉图思想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建立了自己一整套比柏拉图思想内容更丰富、更深刻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也认为他是古代“最博学的人”。特别是在文艺理论上,比柏拉图要完备得多,其价值也高得多。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5-12
梳理巴迪欧文本中与海德格尔相关的概念逻辑,可以发现,在柏拉图转向、现代性问题和语言的真理性三个方面,两位哲学家的理论存在关键分歧点。海德格尔认为柏拉图是哲学蒙蔽的起点,巴迪欧则认为柏拉图代表了数学本体论的发端;海德格尔认为科学技术的计数逻辑表征了西方思想的终结,巴迪欧则认为"计数为一"是本体论的一个决定因素;海德格尔认为诗性语言解蔽真理,具有哲学上的优先权,巴迪欧则认为数学语言的减除运作才能带来真理,并定义诗歌。巴迪欧拒斥海德格尔所创立的"诗人时代",他强调数学本体论与主体的运作,不断促发无限真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通过对本雅明早期的代表作品在现代性视阈下进行解读,发现并呈示出隐含在青年本雅明哲学思想中的逻辑线索--通过艺术获得真理的救赎.笔者在文中把本雅明写于1916年的"论语言本身和人的语言"视为其早期(乃至更晚些)哲学思想的逻辑起点,而其<德国悲苦剧的起源>以前的作品则是这一起点的内在逻辑的展开,即经过把隐含在"论语言本身和人的语言"中的思想萌芽由潜能逐渐发展为现实这一渐进的过程,本雅明实现了他独特的艺术-真理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所用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理论实质的分析,批评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为实现政治目的对翻译的利用。女性主义者认为翻译和女性的境遇一致,而将翻译和女性主义联系起来,采用增补、劫持以及添加前言和脚注的翻译策略以及发明女性语言文字的方式反抗男性话语,妄图彰显和提高女性地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消解了逻各斯中心主义,颠覆了忠实对等。其对语言的文字改革,也将使语言陷入混乱。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为实现政治目的而越位的翻译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