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人传统宗教不仅包括华人所信奉的源于中华文化传统的道教、儒教,也包括民间宗教信仰,而且还包括汉化的佛教。它是海外华人传承民族文化,加强民族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形式,对华人社会生活有着深远广泛的影响。华侨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张禹东在《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第1期中,对东南亚地区华人传统宗教的发展趋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卢嘉 《城市》2002,(3):58-59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花园城市” 当首推新加坡。其320万的人口规模相当于我国的中等城市,其气候条件和我国南方的部分热带城市相似。从人口构成情况来看,华人占总人口的78%。(其余多为马来人。占14%左右),多信奉佛教和道教。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瞩目的田园城市,与人们对自然的关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中唐诗人吕温在诗歌创作方面提出"造境"说。他提出"情"与"象"两个概念,强调通过"研情比象",以有形的"象"表现无形的"情",达到情景(象)交融,最终获得了诗"境",诗歌便具有了深广的艺术内涵和审美情趣,成为混融自然的艺术整体。吕温的理论符合当时诗歌创作的整体趋势,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实践了这一理论,受到后代文学批评家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他继承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推崇天道合一的精神思想,白居易人生境界中无我等思想就受其影响,表现在他的人生态度以及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5.
杜甫的一生可以说是颠沛流离的,生活的困窘、仕途的坎坷让他饱受人间的苦寒与世态炎凉,而在诗歌创作中杜甫也喜欢选用浮萍、转蓬、扁舟等颇具象征性的意象,其中,杜甫对"舟"更是有其特殊的情愫。这一叶扁舟是杜甫逃避失意人生的所在;是他漂泊羁旅生涯中的工具;更是他最终的归宿。  相似文献   

6.
《炎黄世界》2011,(3):80-80
宗教是自有人类以来在历史上一种悠久而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宗教反映了信教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并指导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道教、儒教和佛教这三大宗教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佛龛源自古印度,于汉代始进入信徒家中作供奉神佛之用。  相似文献   

7.
《金色年华》2008,(1):55-55
一、柬埔寨习俗 柬埔寨的基本礼仪在柬埔寨,90%的居民信奉佛教,见面一般行合十礼,喜欢客人学习他们的施礼方式。在现代交往中,他们在会见时也行握手礼。在着装上他们忌讳白色,认为白色是死亡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王文元 《城市》2007,(11):74-76
东京的神社、寺庙与墓地 日本是个多宗教国家.通行的宗教主要有神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前两种宗教最普及。  相似文献   

9.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建筑作为道教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外化形式,不仅承担着修行、祭祀、举行斋醮仪式等宗教功能,还有传达道教美学思想的重要作用。本文试从道教文化和道教建筑的形成发展入手,从五个方面阐释道教美学思想在道教建筑中的涵义,旨在让更多的学人了解道教文化这一宝贵的民族遗产,深入发掘、提炼其精华所在,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此一时,彼一时。"在道教中,讲究的是人心方寸,天心方丈,方丈是对道教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的称谓,亦可称住持。佛寺住持的居处称为方丈,亦日堂头、正堂。据《维摩诘经》说,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所住的卧室虽仅仅一丈见方,却能容纳二千弟子之座,有不可思议之妙。今天再看看我们有些官员的"方丈"吧,那些道教、佛教的住持们能不自惭形秽,自愧弗如吗?  相似文献   

11.
顾城的一生是诗歌创作的一生,自然和自我,既是顾城生命的感受,也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诗歌创作之路既是寻求自然与自我之路。他曾将自己找寻自我之路分为四个时期,本文试从第二个时期"文化的我"切入,从战斗者、逃避者、孤独者三个形象来分析顾城在这一时期诗歌中的战斗精神与逃避形象。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既是一位兼济天下的诗人,也是一位舐犊情深的慈父。白居易的仕途一波三折,经历多次家庭变故,但他始终深爱自己的子女,并对他们呵护备至。白居易以子女为题材的亲情诗情感真挚,且多用比喻和典故,在众多以子女为题材的亲情诗中占有重要一席。从白居易的子女(金銮子、阿罗、阿崔)题材亲情诗入手,探究其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并研究诗人内心的情感及心路变化,从而进一步观照白居易复杂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茶道中所修何道?可以儒家之道、可为道家、道教之道,也可为禅宗及佛教之道,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4.
正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人们对他写的《琵琶行》《长恨歌》《新乐府》等诗歌耳熟能详。不过,白居易不仅是一个大诗人,还是一位廉洁奉公、公而忘私的清官。唐贞元年间,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县当县令。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并在鱼肚中塞满钱币送到县衙。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钱币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相似文献   

15.
庐山,一座人文圣山。沿着历史长河,我们可以探寻到道教(公元前四世纪)、佛教(公元265年)、基督教(公元1886年)、天主教(公元1892年)、伊斯兰教(公元1922年),相继走进庐山的清晰足迹;千百年来,世界五大  相似文献   

16.
易心莹是现代四川道教史上有影响的道教界领袖.他自入道教以来,一面钻研道教学术,一面弘道,对现代四川道教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易心莹把道教宗派分为正宗十家和支宗十三家,发前人之未发.  相似文献   

17.
一古巴比伦人信奉多神教,他们用石头、木头或泥土雕塑成偶像,然后把这些偶像供奉在寺庙或家中,崇拜为神。当时统治巴比伦王国的是努木鲁德·本·坎昂——国王,他是个暴君。他看到人们信奉那些偶像,就凭借他的暴力,叫人也把自己的样子雕塑成偶像,驱使人们象崇拜他们的神一样来崇拜他。当时,有一个专门以雕塑偶像为生的人,名叫阿扎罗,他有个儿子叫伊卜拉欣。伊卜拉欣从懂事开始,就看惯了他的父亲制作偶像,族人们向偶像礼拜。他不明白为什么要崇拜偶像。伊卜拉欣渐渐长大,就对人们崇拜偶像产  相似文献   

18.
鬼神文化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鬼神"二字从被提出以来,经由民间、道教和佛教的各种夸张和奇异化,使得它玄乎又玄且光怪陆离。这亦引起小说家的重视,他们的小说尤其志怪小说中多涉及鬼神。流传几千年的鬼神文化无疑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内容和思想上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寺庙的禁忌     
魏斌 《现代交际》2003,(10):9-9
中国是一个佛教大国,无论行走在名山大川还是 山野乡村,几乎到处可见佛教的寺庙。旅游的时候,你 还要接触到许多烧香拜佛的人。那么,多了解一下佛 教方面的知识和禁忌应该是没有坏处的,至少可以减 少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和磨擦。 佛教在公元6世纪左右创立于尼泊尔的南部地 区。其创始人本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他被众多佛教徒 称为“释迦牟尼”,其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佛教是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教徒约有3亿人左右,主要分 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一带。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和 小乘佛教,二者在教义、教理、修行的目的和方法等各 方面都有区别。  相似文献   

20.
徐兆寿 《现代妇女》2010,(11):19-22
“一见钟情”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种爱的神圣原则,在佛教、基督教、道教等宗教中被神化,又通过艺术进行解读,使其愈加扑朔迷离,难以解读。它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爱观,在生活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但那些古老的解读都已不能适合现代人的理解了,所以,必须要破除古老的爱情迷雾,寻找一种现代人的解读。本文以自创的“爱情三元素”理论首次解读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