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美国神学与自然科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科学与宗教”国际论坛于 2 0 0 2年 5月 1 0日在北京希尔顿饭店举行。作为在中国大陆举行的第一次科学与宗教对话论坛 ,它得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以及中国科技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来自中美两国宗教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新世纪宗教与科学对话的必要性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此次论坛的主题为“科学与宗教中的认知及对话” ,参会的代表包括 :中国香港特区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宗教及哲学系副教授、美国加州“神学与自然科学研…  相似文献   

2.
陈俊  迟翔 《唐都学刊》2009,25(3):52-55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文化的两种形态,它们的关系表现为“分立”与“融合”。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既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是现实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文化融合了科学与人文的内涵,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营造了“科技人性化”的文化氛围,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文化向度。这就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二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相志  魏伟 《学术交流》2006,(10):183-185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人类文化空间中纵横不同的两个维度。前者是以理智为主导的实证性文化,侧重理性思维;后者是以直觉为主导的非实证性文化,侧重感性思维。尽管客体差异及运作规律不同,致使主体思维方式与认识方法不同,但在文化体系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整体中,却彼此渗透,相互影响:依靠科学技术诞生的物质成果越来越依赖于人文文化,人文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物质世界;科学的社会建制体现了科学活动的文化价值和惯例,科学文化的制度层面渗透了人文因子,并体现着人文文化的要求;科学精神不仅求真,而且求善,人文精神不仅求善,往往与求真密切相关。二者都致力于人类的文明进步和人自身的完善,因此,促进二者的统一,是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都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做过一定程度的反思.反思的结果是人们试图在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中找到二者的契合点,以实现二者的整合.由于人性有自觉追求人文与科学融通的倾向和要求,所以我们通过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分子的对话、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互动,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这不仅为科学哲学和文化哲学在当代的发展奠定了深层次的理论基础,而且为解决当今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球问题提供了深层次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5.
梁徐宁 《社科纵横》2009,24(2):124-126,130
维护与传承中国传统的文化血脉,是现代新儒家的使命所在。唐君毅站在中国文化的本位立场,面对西学的冲击和新时代的要求致力于对传统的积极调适和改造。他以中国传统思想所具有的人文主义精神为视角审视科学在文化中的地位、价值,反对西方科学的功利主义的态度.主张以人文作为科学的价值范导,以人文超越科学。他认为通过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结合,可以达到理想的人文世界,从而创造新形态的科学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11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与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14届中韩人文交流政策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论坛的中心议题是“文化软实力、文化多样性与人文学”。与会的中韩双方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中心议题,从“文化软实力与国家竞争力:人文学的价值”“人文学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中韩构建文化软实力的实践与经验”三个分议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第三世界科学院第 1 4届院士大会、第 9次学术大会暨建院 2 0周年纪念大会、第三世界科学院科学组织网络第 8届大会于 2 0 0 3年 1 0月 1 6~ 1 9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联合科学技术部、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第三世界科学院 (TheThirdWorldAcademyofSciences ,以下简称TWAS)是在已故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布杜斯·萨拉姆教授倡议下于 1 983年 1 1月 1 0日创建的 ,总部设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 ,是一个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的国际科学组织。现任TWAS…  相似文献   

8.
2006年6月19~20日,在中国的"俄罗斯国家年"框架内,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俄社会科学论坛".论坛期间,俄罗斯人文科学基金会理事会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尤里·沃罗特尼科夫院士作了题为"俄罗斯人文科学基金会对俄中人文社会科学合作的支持"的发言.此后,笔者专门就此对他进行了采访.现将其发言和访谈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的人文生态是导引中国数字文化发展的根本之维。中国数字文化发展的人文生态性质包括数字化过程的人文选择性、数字化技术的人文性质。这种人文生态性质导致数字文化鸿沟的出现和人文生态圈的分层、数字不良文化价值观与恒常文化价值观的疏离和人们文化心理的失衡及新“文化病”的产生等一系列后果。因此,在中国数字文化发展过程中,要改善数字文化发展的“人文生态”环境,必须把握构建人文生态的“辅人技术”、“人文社会”和“技术人文”原则。在此基础上,从数字化人文理念、数字化的伦理和制度生态、数字化人文精神和网络语言的文化新语境四个维度构建中国数字文化发展的人文生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2 0 0 8年奥运会及2 0 1 0年世博会的申办成功 ,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服务业的发展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商务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国际金融服务论坛”于 2 0 0 4年 6月 30日至 7月 1日在北京召开 ,大会主题是“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本论坛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渠道 ,由政府整合我国服务业领域的资源 ,邀请中外服…  相似文献   

11.
“2 1世纪的欧亚 :文化的对话与文明的冲突”国际论坛于 2 0 0 4年 6月 9~ 12日在吉尔吉斯斯坦举行。此次论坛是在吉尔吉斯斯坦总统A .阿卡耶夫的倡导下举行的 ,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论坛旨在为消除东西方的对立、促进欧亚国家的稳定发展和加强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对话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中国、印度、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土耳其、俄罗斯等 13个国家的领导人 ,以及世界各国的知名学者、作家、哲学家和政治社会活动家应邀参加了此次论坛“21世纪的欧亚:文化的对话与文明的冲突”国际论坛@君婷  相似文献   

12.
中韩“学术伦理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31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和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人文政策研究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韩国的数十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就学术伦理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汝信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他认为,目前学术伦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的关心和重视,因此,本次会议以此为题进行的讨论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武寅副院长致开幕辞。她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此次会议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和韩国人文社会研究会、人文政策研究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韩人文振兴政策现状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6月1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商务印书馆、韩国人文社会研究会、人文政策研究会及韩国各大学人  相似文献   

14.
人类曾构想过一个无知无欲、幸福美好的精神乐土——伊甸乐园,培根也曾设计了一座充溢着知识氛围的科学圣殿——所罗门窗.人类总是具有不同的文化朝向,而现代社会这种科学与人文文化间的距离似乎在不断拉大;但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却并未能沿着这两条路径重新找回伊甸园或真正建立起科学的圣堂,相反却日渐感到价值、信仰的贫乏和这两种境界的走失。一、若即若离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被马克思誉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真正始祖的培根曾精心地设想了一个科学的乌托邦——新大西岛的所罗门立,在那里国王不再是柏拉图推崇的哲学家而是睿智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人文是一致的,科学是一种人文学术,人文学术是一种科学.在当代,尽管科学与宗教有矛盾和冲突,但不能否认的是近代科学仍是在宗教哺育下发展的.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立并非习惯中所理解的那样强烈.近代人文主义思潮与近代科学思潮有共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遗产,并有相同的目标,真正阻碍近代科学发展的不是人文主义,而是主流宗教势力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诸多方面也是一致的.在当代,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分裂十分普遍,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切要做到的是整合人文与科学的分裂.  相似文献   

16.
西安联合大学主办的《唐都学刊》以严谨的办刊作风和雄厚的办刊力量 ,不断创新 ,努力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 ,坚持向精品名刊方向迈进 ,继 1 99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之后 ,2 0 0 1年入选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2 0 0 2年 6月 2 0日 ,在历时 4个月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第二届评优活动中 ,又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并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此次评选在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大力支持下 ,由全国性行业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组织进行 ,结合中国高校社科学报的办学特…  相似文献   

17.
张改珍  李东升 《创新》2010,4(2):68-72
斯诺先生于1959年提出了"两种文化"问题。沟通科学与人文,有两种可能的视角,即站在一方的角度看另一方;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两方。结果是找出科学与人文的共同属性、差异和相互补充点。与两种视角、四种研究进路相匹配,有三种潜在的行动者:人文学家和人文工作者;科学家及科学工作者;兼通文理者,科学技术研究学家(者)与政府官员。同时,普通民众也是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潜在行动者。行动者们充分互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极努力,是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有力尝试。  相似文献   

18.
张磊 《学习与探索》2005,(1):235-236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研究中心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于 2004 年 10 月 8—9 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英国拉夫堡大学社会科学系默多克(Graham Murdock)教授、章戈浩博士,俄罗斯托尔斯泰国家博物馆研究部主任麦迪逊(A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起源于西方世界这一事实并不能说明现代性就是西方的文化专利。在更广的意义上 ,现代性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西方性”只是现代性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在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存在着许多或隐或显的现代性因素。如何识别、发掘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以培育和提升中国现代性 ,就成为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重大学术问题。 2 0 0 4年 7月 7~ 9日 ,由清华大学哲学系、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合办的“文化资源与中国现代性”国际学术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佛大学、香港…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改革与发展论坛委员会与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金融所和全球契约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主办的“国际金融论坛”于2 0 0 3年1 0月2 8~30日在北京召开。国内外的经济学家、银行家和政府官员参加了会议,并对中国金融与世界金融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讨论。展望2 1世纪的全球经济发展,随着贸易自由化和生产国际化的进一步扩大,世界性的金融发展和国际金融自由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加入WTO后的中国如何正确认识金融全球化的利益和风险,如何在金融全球化这一进程中审慎稳妥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速金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