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四十年西藏民族手工业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西藏民族手工业的特色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西藏民族手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民族手工业的产品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它们大多被用于满足藏民族特殊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这些产品所具有的民族性、地方性和宗教性,是在藏民族社会历史和所处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它反映了藏民族共同的宗教信仰,并在衣食住行及文化生活等方面表现了藏民族的风尚和兴趣,反映了藏民族的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因此,西藏的民族手工业担负着满足藏族人民物质和文化需求的双重任务。西藏的民族手工业,对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加…  相似文献   

2.
略述西藏民族手工业之格局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工业是继牧业和农业之后的西藏第三大传统产业.它的出现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然结果。它为藏民族的农牧业生产提供了各种生产工具,同时又维系着这个民族的生存繁衍并为此提供了各种生活资料.西藏的现代工业在经历了艰难而又曲折的发展道路后,至今其基础仍然十分薄弱,手工业生产就成为弥补现代工业不足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弥补了现代手工业产品中民族特需产品的不足,丰富了西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内容。拙文是在1990年对西藏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手工业较发达地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一篇探讨西藏民族手工业之历史、现状以及总体发展趋势的论文.  相似文献   

3.
民族手工业是西藏历史上传统的三大经济之一,在西藏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具有独特的工艺特点和民族风格,产品享誉国内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西藏还形成了许多民族手工业生产基地。而这些基地几乎都在“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的山南、日喀则、拉萨等区域内,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的统计,在西藏工业总产值中,轻纺工业及民族手工业总产值占41.2%,民族手工业在西藏经济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今西藏现代工业还处在薄弱的阶段中,手工业生产已成为弥补现代工业不足的重要手段。它在西藏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生产中具有不可…  相似文献   

4.
西藏传统手工业五金工匠的历史、行会组织及其社会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藏学在世界社会科学研究中,已成为一门显学。研究藏族历史、宗教、语言、天文、地理、文学、民俗、艺术、医药等方面的论著琳琅满目,但是对藏民族传统手工业的研究文章却不多,尤其是民族手工业中的金、银、铜、铁匠方面的著述更是稀少。西藏的金、银、铜、铁手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整个西藏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工艺,是西藏人民勤劳、勇敢、聪明、才智的体现。本文根据  相似文献   

5.
一 在藏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唐元二朝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众多多民族部落的初步统一,从部落社会进入政治社会的基本完成,对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吸收学习,从对部落原始性的扬弃到封建领主制的形成和发展,从各据一方的众多部落到具有代表性的统一政府的出现,从较单一的血缘关系到贵族——领主体制的建立,总之,在历史长河中的关键性政制史诸大事,都是在唐元二代  相似文献   

6.
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运动,到今年春季的末尾,农业地区即将基本完成,这是西藏人民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大家知道,在进行民主改革以前,西藏仍然保持着极端落后、反动、残酷、野蛮的农奴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面,主要的生产资料(包括全部土地和绝大部分耕畜),都为三大领主所占有。这三大领主就是:官  相似文献   

7.
领主庄园制是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根本制度,是构成这一社会的基础。据藏文史料记载,早在十世纪前后,松赞干布后裔拉德作香雄王时,即曾将一庄园封赐给在阿里倡建寺庙传扬佛教的仁钦桑波;十三世纪萨迦王朝时期和十四世纪帕莫主巴王朝时期,已将领主庄园制逐步推行于西藏各地;十六世纪喇嘛教格鲁派的噶丹颇章王朝建立后,清廷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在这个时期的大量藏汉文历史文献中,有关西藏领主庄园制的规定更多,更加完备起来;辛亥革命后,这一制度仍然被保存下来,直至1959年进行了民主改革,才被西藏百万农奴所推翻。西藏领主庄园制的历史至少延续了八百余年。本文仅就西藏领主庄园的经营管理,略述管见,以求同行们的教正。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传统民族手工业在工艺传承、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族手工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区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然而,在规模化发展、品牌建设、挖掘文化潜力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挑战,目前无法充分利用市场、政策、资源等优势.只有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进一步大力发展西藏传统民族手工业,必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安全屏障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创建以及民生改善等工程均具有长远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从而为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可持续和良性循环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家祖祖辈辈都给三大领主当朗生。我的祖父给领主当牛马,到年老力衰时,狠心的领主见他再不能干活了,就把他一脚踢下高楼摔死了。父亲是被领主的皮鞭活活打死的。大姐和妹妹也因没吃的,得病死了。剩下七岁的我和母亲、三姐,也被万恶的领主赶出了大门。一九五一年,西藏和平解放了,毛主席派来的解放军到了我的家乡。一天,我和母  相似文献   

10.
藏人、汉人团结在一块,心儿永远不分开;就象哈达的经纬线,紧紧密密织起来。——西藏民歌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的展览馆里,陈列着一幅幅花色秀丽的藏毯,工艺精美。这是西藏拉萨地毯厂藏、汉工人的精心制作,那上面的每一根经纬线都交织着藏、汉工人的情谊。藏毯,这门手工艺,在西藏已有悠久的历史。但解放前,在三大领主的摧残下,技艺雕萎,生产停滞。解放后,国家为了扶持藏毯王业的发展,于一九五三年初,派出五名汉族地毯工人,从首都来到拉萨,帮助筹建拉萨地毯厂。当时原西藏地方政府,对此一直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对建厂工作百般阻挠,甚至威吓藏工说:“不要和工厂的汉人  相似文献   

11.
西藏民族手工业在“三年一小变”中重放异彩。看,那色彩缤纷、来自“卡垫之乡”——江孜的卡垫;那灿如长虹、来自“围裙之乡”——贡噶县姐德秀区的花裙;还有扎囊县的氆氇,错那县的勒布木碗,拉萨的“加钦”鞋,传统的藏装、藏帽、藏靴、藏被、金银首饰,别具一格的家具、腰刀、铜勺、陶罐、酥油茶桶等……这些品类繁多、五  相似文献   

12.
西南藏彝走廊是中国三大民族走廊之一。着眼藏彝走廊的大区域,针对其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特征以及多民族、多宗教状况,可以运用宗教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从宗教的起因、宗教性与意义系统、宗教与社会秩序等方面展开对多元宗教现象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周晶 《西藏研究》2007,(3):19-23
民主改革前(1959年),西藏手工业者,特别是与建筑业有关的手工业者,大部分集中在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城镇,主要为寺院、西藏地方政府以及世俗贵族修建房屋。西藏手工业者并不是自由劳动者,而是与领主保持着人身依附关系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农奴,他们同时又受到由地方政府建立的手工业行会的管理,为政府支应差役,属于政府的雇工。文章试图通过对拉萨建筑手工业者生存状态的初步研究,探寻20世纪前半叶西藏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点滴。  相似文献   

14.
两汉时期匈奴确曾"寇盗"过中原边郡,其主要目的是为获取农业、手工业产品以补充其生活生产所必须.他们之所以南下入塞,有时亦为展示武力,以迫使中原拿出更多的产品.史实反复雄辩地证明,中原对匈奴地区的畜牧、狩猎产品、匈奴对于中原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产品,需求都非常强烈.无比坚韧的经济纽带维系着历史上中华大家庭中各兄弟民族的紧密联系,也是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共处同一祖国大家庭的兄弟民族虽曾有过矛盾和冲突,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敌人",而是互为依赖不可分离的同胞手足.  相似文献   

15.
西藏和平解放后至民主改革前,西藏的社会还是“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专政的农奴制度。1958年,我到西藏参加社会历史调查时,目睹了农奴为领主支差乌拉的情况。这里,结合我的调查和近十多年来译释藏文历史档案中有关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各类官书、执照契约文书,谈谈西藏农奴制下的“人权”问题。  相似文献   

16.
西藏民族手工业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理论假设和实证检验分析,认为西藏民族手工业产业具有较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特征,但由于市场深化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发展模式必然转化。特殊优惠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继续贯彻,并重点扶持民族手工业艺人的建设和积累,以及公平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是克服自身脆弱性、培养适应体制和政策环境变化的能力,更是促进西藏民族手工业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在日喀则,中国通向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开放口岸樟木口岸在日喀则,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三大领主贵族庄园帕拉庄园在日喀则……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扎什伦布寺,也在日喀则。扎什伦布,藏语意为“吉祥须弥”。扎什伦布寺坐落于日喀则市城区西边的尼玛山南坡,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六大名寺之一,也是历代班禅大师的驻锡地。谈到扎什伦布寺的发展历史,离不开两个重要人物——根敦珠巴、罗桑却吉坚赞。  相似文献   

18.
从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在清廷治理西藏的进程中,西藏领主等级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元明两朝统治西藏时期,以萨迦、帕竹、噶玛教派为中心的地方政权接受元明的册封加委,领主等级制已初步建立。但是全面系统正规的等级制,都是在清代才真正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清代对西藏治理的深入,主权关系的巩固,给领主等级制的形成以巨大影响。然而由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传统而来的承袭关系,甚至还有其他民  相似文献   

19.
1904年<东方杂志>刊载了大量的涉藏文献.这些文章大致可分三大主题:一、剖析英人侵藏的深远谋略;二、监察清廷当局的对藏方略;三、向国人力陈西藏危机与民族家国的存亡关系.这三大主题总体上又可归纳为一个中心,即旨在敦勉朝野多加重视藏事发展态势,借以兴发民族危机感和守卫国土完整的情意.<东方杂志>上的诸多涉藏报导和评论,在向国人披露英军蚕食鲸吞中国国土阴谋的同时,也展示了西藏与祖国内地血肉相连的关系.这些文章不仅在当时有助于兴发国人维护国土完整的情感,在今天对于人们了解西藏真实的历史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东方杂志>上的这些文章,我们还能了解到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在世变下如何借报刊实践经国济世的情志.  相似文献   

20.
一、民改4O年来的西藏当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1959年,西藏人民砸碎了封建政教合一制度的枷锁,彻底摆脱了三大领主的统治与压迫,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康庄大道,西藏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也在党的领导下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4O年来,西藏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在则问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和两个高潮。第一个阶段是1959年到1966年,即民改胜利到“文革”前。西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农奴制度,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许多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民族文艺工作者纷纷走进新旬建的真正属于人民的文艺表演团体和文艺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