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作为基本国策。国策深入人心,有力地促进了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和人口质量的提高。可是,如何在广大山区使基本国策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山区人口发展的现状值得重视在山区,无计划生育是普遍现象,多数家庭追求多子女。一些逃避超生惩罚的育龄夫妇不断流入深山老林,盲目生育。近几年来,长白山区的深山里盲流入口不断增加,仅从第二松花江上游的80公里沿岸调查,在桦甸、抚松、靖宇境内的深山里就居住着90多户人家,60%左右是躲避计划生育检查的。他(她)们在“重男轻女”观念的支配下,不生男孩不罢休。这种盲目生育的现象在山区是比较普遍的。桦甸县1981—1986年全县计划生育率随机抽样调查情况表明,由于山区交通不便,通讯工具落后和计划生育工作力量薄弱,计划生育率统计误差很大,人口出生严重失控。(见表1)  相似文献   

2.
在现阶段,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在广阔农村如何严格执行人口生育政策,已成为实现人口控制计划的关键。辽宁省以行政村为单位落实生育政策,广泛开展创计划生育合格村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践证明,这是一项严防农村人口失控的正确决策,对于巩固和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大好形势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问题为全世界所关注,人口学界多次敲响警防“人口溃堤”的警钟,党和政府已将计划生育列为基本国策,为什么中国人口仍呈膨胀之势,农村一些地区人口生育严重失控呢?就此,我们对湖北省江陵县农村妇女生育情况进行了调查,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制约农村人口控制的原因进行微观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群众生育意愿尚未根本转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缺乏有效手段,这些问题和矛盾不解决,势必影响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本文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做以下几点思考。当前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现状近几年,浙江省武义县人口计生工作总体形势良好,计划生育率、统计误差率、政策兑现率等主要指标执行情况较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1.正确认识人口流动对计生工作的影响。人口流动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人皆认可的事实,但对于“人口流动从长远看有利于降低生育水平和转变生育观念”这一点,不少人可能不理解,总认为人口流动只会增加计生工作的管理难度和漏洞,导致计划外出生的蔓延。从某段时间或从某个局部看,给人的感觉也确实如此。然而从长远看,从全局看,我们可以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从1982年的3000万到的1997年1亿多,人数翻了几倍,而计划生育率却没有因之而下降,人口出生率也没有因之而提高,流动人口中出现计划外生育的人所占比例也是…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失控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薛桂莲、闫德大十几年来,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但在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政策还没有得到全面、切实的落实,仍保持着较高的生育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受传统生育价值观的影响自古以来,我们的祖...  相似文献   

7.
中央书记处提出:北京市的人口任何时候都要控制在一千万左右。显然,为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迁入,另一方面则必须厉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但是,从目前全市年生育胎次构成分析,城市人口的一胎率已达到99.12%,计划生育率更已高达99.65%。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今后北京市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的出路究竟在哪儿呢?“重点”又应当如何确立呢? 本文试图通过对北京市一个区——朝阳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和生育胎次的构成及其变化情况,对北京市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的重点作一简要分析。 朝阳区是个城市、农村相结合的新兴工业区,区域范围和人口均居全市之首,现有常住人口已达104万多,加上钟摆式移动人口,实际拥有140万人。其中人户城市人口为779,807人,占74.35%,入户农村人口为269,027人,占25.65%。  相似文献   

8.
<正> 反映计划生育工作的统计指标很多,如人口出生率、计划生育率、一胎率、多胎率、晚育率等等(以下简称六率)。其中,人口出生率是人口计划的数量指标;计划生育率、一胎率、晚育率,是人口计划的质量指标;晚婚率目前虽然尚未列入人口计划指标,但它也是衡量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人口出生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出生人数与该时期的平均人口的比值,它是一个强度相对数。通常以一年为一个统计时期,常用千分数表示,它反映人口出生的强度,是衡量妇女生育水平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9.
德庆县是全省48个山区县之一,全县总人口31.1万人。计划生育在全省属中上水平。该县通过认真总结“五·五”、“六·五”人口计划执行的经验教训,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正确指导“七·五”人口计划编制,改进指标下达方法,努力提高人口计划的管理水平,使全县在面临新的人口生育高峰期的情况下,出现了人口出生率和多孩率持续下降,计划生育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湖北省应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呈现出“一稳定”、“五下降”、“八提高”的好形势。即计划生育率稳定;出生人口、当年生育二孩及多孩、“四术”总量、早婚率、性别比下降;统计准确率、一孩妇女积存率。当年生育夫妇节育及时率、服用药具、晚婚率、独生  相似文献   

11.
在计划生育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地区,一些人隐瞒婚姻和生育状况,逃避计生管理,以达到计划外生育的目的,这通常被称之为“隐性婚育”。隐性婚育造成生育秩序的混乱,使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措施难以落实,也使一些统计数据失准,如任其蔓延,不仅将使人口计划失控,也...  相似文献   

12.
一些农村地区的人口生育和土地管理失控,使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更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本原因之一是土地承包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现行的“人均分田”的土地承包政策,人口变更导致经常性的土地调动,农民缺乏稳定的预期和责任感,除导致掠夺经营等短期行为外,还对计划生育和土地管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计划生育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地区,一些人隐瞒婚姻和生育状况,逃避计生管理,以达到计划外生育的目的,这通常被称之为“隐性婚育”。隐性婚育造成生育秩序的混乱,使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措施难以落实,也使一些统计数据失准;如任其蔓延,不仅将使人口计划失控,甚至将影响一代青年的成长,必须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4.
艾群同志在《什么是评价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的合适指标》(载《人口与经济》1984年第4期)一文中,提出“计划生育率是评价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的合适指标”,并认为“如果根据计划生育率的高低比较不同地区或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成绩,则能够看出它们工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指出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这完全符合我们广东省顺德市基层的实际情况。 顺德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十年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人口计划和计划生育各项任务。近几年来,顺德的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生育率基本分别稳定在11‰、6‰、90%左右,2000年度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8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1‰,计划生育率为90.8%,人口的总和生育率维持在更替水平以下。但…  相似文献   

16.
1987年中国2‰人口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提供了分地区分年代分年龄分孩次的生育资料,是在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中分5个层次(城市市区、城市郊区、农林场、镇、农村)抽样取点。为了研究的便利,我们以抽样点是村委会还是居委会为标准划分了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并以此为原则对2‰的调查资料进行了重新汇总。因此,本文所称的“中国农村人口”是指2‰生育调查中以村委会样本点为基础的人口,并以这一样本  相似文献   

17.
王荣力同志在他的《釜底抽薪,一箭双雕》(《人口与经济》1990年第4期,以下简称《釜》文)一文中认为,现行“人均分田”的土地承包政策是导致人口生育、土地管理失控的一个根本原因,因而提出用改革现行土地承包政策——实行土地使用权长期不变,将土地划分为“口粮田”与“责任田”,按合法人丁的增减决定其赋税多寡,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在农村建立“教育──生育”控制机制的构想陈群农村的人口控制是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造成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难度较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因素中,人口文化素质低是突出的因素之一。事实说明,人口的文化素质与生育意愿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高度重视发挥“人口文化大院”的惠民服务作用,成为人口计生工作“六大新阵地”,有效促进了农村群众转变传统生育观念、树立起新型生育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三结合”的发展与农民传统生育观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所周知 ,生育行为是受生育意愿的影响 ,而中国农民生育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计划生育“三结合”作为以利益导向为特点的新型人口控制的工作模式 ,其运行带来一个极好的“附属效应” ,即加快了农民生育观转变的进程。因此本文意在分析“三结合”的深化发展对促进农民传统生育观转变的作用。一、农民传统生育观及转变的条件生育动机源于生育需求 ,生育需求又受生育观念 (也称生育文化 )的影响。中国农民传统的生育观是传统经济和传统社会的文化体现 ,受家庭文化和村落文化的影响。家 (族 )文化注解着农民生育最原本意义 ,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