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延安时期的新民歌运动,为当下地方文化建设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地方政府主导的陕北文化品牌建设,过分追求以"红色文艺"形象出位,割断了陕北民歌与传统的密切联系。从"非遗"视角出发,回归"原生态",唤醒民歌手对传统文化自觉,应是陕北民歌保护传承的策略取向。  相似文献   

2.
孙鸿亮 《唐都学刊》2008,24(6):112-116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政府文化部门和研究者虽然对陕北说书书目已做了初步整理,但由于陕北说书长期依靠艺人师徒间口耳相授,底本不存,现行书目,尤其是传统书目讹误、重出现象十分普遍.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考察和研究.在走访民间艺人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陕北说书传统书目进行初步整理,希望有助于陕北说书的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家是人们度过一生的地方,每个人对家都有梦想,每个人对家的梦想都是一段美妙而温情满溢的旅程,与家人和挚友分享这段家居之旅是经典生活最温馨而美妙的时刻.时尚达人的你,需要一个优雅眷恋的家,伊人配才子、美家,才是生命旅程的完美归属.两个最新的版本,来自"美克美家",代表最新的流行趋势.造家计划,不妨参考.  相似文献   

4.
路遥的“农民气质”与陕北农民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华  贺智利 《唐都学刊》2005,21(4):36-39
陕北社会自耕农经济特质下的农民生活方式构成了路遥早年生活的文化氛围.路遥与农民的精神联系根植于家族的血缘文化,乡土文化非自觉地构成其精神气质.这种"农民气质"转化为无意识创作趋向,渗透于路遥的小说创作中,在成就他的同时也限制了他.  相似文献   

5.
图游青岛     
刘潇 《青岛画报》2012,(4):46-53
青岛是一座令人向往和眷恋的城市.这里,既有老城区别具韵味的欧陆风情,又有新城区大气磅礴的都市风貌;既有传统的名胜古迹,又有新开发的特色旅游产品;既有好客的青岛市民,又有醉人的青岛啤酒……这座“山·海·城”完美结合的城市,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邀您感受她的魅力——瞧,沿滨海旅游步行道为您展示山海相依的无限眷恋.  相似文献   

6.
香奈尔创始人法国女人Coco曾经主导过女性穿衣姿态和生活方式,正如她生前所说:"华丽的反面不是贫穷,而是庸俗。"Chanel设计带有鲜明个人色彩,她追求自由但是眷恋男人。她强悍独立但是却有十足的女人味。她那简洁的紧身裙、骑马装、毛衣和裤子.将妇女带入了个性解放的新天地。1920年,Chanel推出"香奈尔第五号"香水是她一生中重要事件之一。现任设计总监:Karl Lagerfeld。  相似文献   

7.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国著名诗人李商隐的美妙诗句,既描写出了老年人对晚年娱乐休闲、逍遥自在生活的无比眷恋,也道出了人生进入暮年后老态渐显、力不从心的无奈与感慨。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7,(6):151-156
长征途中,党中央针对红军战略转移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及时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树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战略思想,纠正了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克服了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图谋,作出了把红军落脚点放在陕北、并把陕北作为革命大本营的战略抉择,奠定了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那海,蔚蓝,海浪轻拍着海岸,重重复复,还是海水在诉说着它对大地的眷恋和向往.  相似文献   

10.
孙鸿亮 《社科纵横》2008,23(8):90-91
中国古代说唱伎艺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先秦"瞽矇文化",其集中体现为盲人乐官制度.先秦之"瞽"由"巫"演变而来,呈现出职业化、伎艺化、仪式化的特点.春秋之后,礼坏乐崩,"瞽"被"优"所取代,失去宫廷音乐主角的地位,淡出朝堂,泯入民间,成为以说唱谋生的盲艺人.陕北说书,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文学,受地域环境、传承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至今仍保留着上古"瞽矇文化"的遗存.堪称民间说唱文学的"活化石",对我们认识传统说唱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韩鲁华 《唐都学刊》2004,20(4):67-72
对于人的追寻确认与叙述 ,是中国 2 0世纪文学创作及其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但是 ,这一主题在世俗化的文化语境下 ,正在被弱化。陕西作家冯积岐以其特殊的人生经历与生命情感体验为基础 ,执著地求证着人的价值和意义 ,叩问着人究竟应该怎样生存。并在叙述艺术上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表现出自己的艺术个性 ,进而与中国当代文学相融会 ,显示出了其文学价值。他的文学创作 ,对进一步思考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存在的某种现象 ,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原 《唐都学刊》2006,22(5):62-65
贺智利的《黄土地的儿子》一书中平均使用力量,对路遥进行多方面的阐释,使得路遥的形象变得扁平,这就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路遥的形象。这本专著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例如宗教和语言。中西文化对宗教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一些中国学者竭力要从中国文化中找到西方意义上的宗教因素,这往往弄巧成拙,贺智利就是一个,他的著作在这方面出现了明显的矛盾。就方言来说,贺智利和路遥在这个方面都犯了错误,他们都把很多关中方言词汇当作陕北的独特语言来处理,对《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的阐释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中枪声》是以真实历史资料为背景,所表现的人物都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既有下层民众,又有当时活跃在陕西的军政人物。《关中枪声》从创作到拍摄完成都采用现实性叙事原则,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在影像文本的现实性叙事建构中,充分展现陕西的地域风情,凸显人文关怀,刻画人物命运,并从对悲剧美的重塑中观照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4.
刘树友 《唐都学刊》2012,28(1):105-109
杨德泉先生生前系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陕西历史博物馆筹建处主任兼党组书记。他一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钟情教师职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富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教学艺术与风格,深受学生爱戴。他献身史学研究,学识渊博,功底深厚,严谨勤奋,在唐宋史、陕西地方史等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创获颇丰。  相似文献   

15.
胡忆红 《唐都学刊》2011,27(2):82-85
刘蓉是晚清政治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其仕宦生涯与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社会背景大有关系。他署理陕西巡抚期间,察吏安民,汰劣黜庸,政绩名声甚好,但由于性格刚直,与官场流俗相忤,先后与陕西按察使张集馨、继任巡抚乔松年发生交恶构怨,又遭到翰林院编修蔡寿祺、内阁侍读学士陈廷经的诬告,最后罢职而去。从中可以看出湘系集团与清廷及其他地方势力的离合关系。  相似文献   

16.
贺苗 《学术交流》2007,(1):29-31
俄耳浦斯和那喀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为人们所熟知的英雄人物,马尔库塞在其著作《爱欲与文明》第八章中重点谈论了这两个神话形象,并赋予他们以新的文化寓意和美学内涵。在马尔库塞看来,俄耳浦斯和那喀索斯是伟大的拒绝者,是爱欲完满实现的原型,他们身上体现着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结合,是马尔库塞以爱欲和感性的解为主要内涵的非压抑性生存方式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张双英 《阅江学刊》2012,4(1):99-106
充满作者个人内心情意的山水,是构成孟浩然山水诗审美特质的要素之一。孟浩然创作山水诗的基础,是其心中的"情意"与外在的"山水"已混同为一的一种心灵状态。  相似文献   

18.
郭天祥 《唐都学刊》2012,28(1):102-104
黄永年先生是我国著名目录文献学家、唐史研究专家,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唐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国务院古籍整理专家组成员。通过对在黄永年先生门下受教往昔的回忆,从一个侧面展现黄永年先生的大家风范、学术思想、卓然才华,以及他蜡炬成灰、倾心奉献,鼓励关爱学生,精心培养后学的高尚情怀。同时表现后学对前辈学人的深切缅怀和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19.
"谪仙"成为李白的社会角色既是当时所形成的"谪仙"形象与李白客观条件相契合的结果,更是李白主动投入其中并积极扮演的结果."谪仙"角色为建功立业的仕途雄心提供了合理化、使命化,长安三年和其后的二十余年李自在扮演"谪仙"角色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实现仕途雄心的机会,成为影响他命运的主要因素,也使得李白这一个体在当时和后世成为一个极具文化意义的符号.  相似文献   

20.
石晓博  张念贻 《唐都学刊》2013,29(2):117-122
耿翔诗歌创作中,坚守现实主义并延伸着社会视线,激扬浪漫主义的个人情愫和艺术视野,可以说是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交融之中探索诗性精神.试图通过对耿翔诗歌纵横考量进行解析,并最终认为,在陕西当代文学之中,耿翔以故乡马坊为主题的诗歌散文的双文本创作构成了陕西文学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