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现代中国学界对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存在着一种启蒙话语叙事,这种叙事内含冲突与分歧。现代西方思想家托多罗夫关于启蒙运动的反思已经指明了启蒙精神的普遍性,与康德的“普遍启蒙”观念相呼应。接续这一启蒙精神的论述,以理学为媒介,可以揭明儒学内涵的启蒙精神。程朱理学对师道和启蒙精神的阐发,阳明心学提出的“蒙体”观念,展现了儒家启蒙精神的内在丰富性。尤其是“蒙体”观念揭示出了“启蒙”还应当包括对文明本身的反思和批判,这是西方启蒙观念比较欠缺的维度。由此可见,中国自身的文明传统本就富有启蒙这一“精神气质”,儒学也是我们可以用来观察和反思现代世界的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2.
向林 《东岳论丛》2023,(4):109-115
“直言”概念是考察福柯晚期思想的一个重要视角,古希腊语中“直言”一词本意指民主政治下的“说真话”实践,福柯借助康德的启蒙论说将“直言”提升为一个哲学概念。福柯哲学立足于康德启蒙观所开启的现实性面向,批判现代技术化社会及其治理模式,揭露现代知识—权力所导致的人之主体性的丧失,而后以“直言”作为哲学话语的真理形态与运作方式,让哲学真理不再是储存在记忆中的现成知识或有待主体去服从的先验律令,而是具备某种实践品质和批判精神,并通过“肉身化”的方式转化为主体自身的伦理品性或人格气质,使主体具备勇气与智慧,将生活展现为一场自我考验,从而实现从康德启蒙观中的知识主体向伦理主体的转向,以及治理实践从权力的宰制性控制模式向自我实践的介入模式跨越。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启蒙运动的多元性与差异性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由此不可避免地会在启蒙精神及其历史价值的看法上产生偏差.在何为启蒙问题上,康德式的解读“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被奉为圭臬,而苏格兰启蒙运动生发出来的“要相信人的情感”的思想理念常常被遮蔽;在对待启蒙的关切与诉求上,“启蒙”总是与“政治的解放”、“革命”联系在一起,而苏格兰启蒙运动着力对人性、对社会、对政治、对经济、对伦理生活所进行的建设性的理论思考与思想启蒙常常被罔顾.在现时代背景,重温苏格兰启蒙运动,有助于对“非政治化的经济”、“非伦理化的政治”、“非宗教化的伦理”的现代社会的基本面相及其问题达致更深刻的领悟.  相似文献   

4.
中国启蒙:历史、现状与未来--"新启蒙"与"后启蒙"的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反思并重建中国启蒙,当下思想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与思路,即“新启蒙”立场与“后启蒙”立场。其争论的焦点问题有:其一,面对中国现代启蒙思想传统,是建构还是解构?新启蒙论者认为,中国近现代启蒙思潮蕴含着一个自成体系的思想系统,并试图挖掘和再现这一体系;后启蒙论者则否定这一体系的存在,着力批判其理性缺陷。其二是关于当前启蒙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新启蒙论者主张思想启蒙与社会运动的“剥离”,并强调对前者内在逻辑的“整合”;后启蒙论者则反其道而行之。其三是未来中国需要怎样的启蒙,新启蒙论者认为必须在继承现代启蒙传统的基础上整合西方启蒙思想资源;后启蒙论者强调要通过反思现代启蒙传统的理性阙如,耐心打造启蒙的底盘。二者的争论有望使论题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随笔,是当代散文创作中一个值得特别予以关注的现象.针对百年来中国历史上诸多的文化症结、悖论现象以及当下学者的"精神休克",丁帆"学者随笔"通过解读中国明清与现代学者的精神世界及西方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其著其人,呈现了类似"巴金式"的文化焦虑.他以学者自我精神启蒙为理想,以悖论思维为论说考释的方法,在随笔写作中建树了人格审美的核心理念和文化批判精神的基本品格.  相似文献   

6.
康德启蒙思想志趣揭示了人类自由地运用自己天赋的理性对现实予以思考和改造,福柯启蒙精神意旨关涉了人们自身从历史性存在的反思中对现代性问题的批判;启蒙与现代性的交汇意在构筑全新现代知识体系,鼎新现代社会观念,建构现代社会运行秩序。当代中国进行的启蒙之预构维度旨在继续秉持解放思想的理念,重塑理性的本真精神,建构公正良好的社会规则与秩序。  相似文献   

7.
陈正敏 《兰州学刊》2008,(8):188-190
《启蒙时代》通过对南昌等在“文革”最初一段时间心路历程的描述,揭示了上海这个现代城市所具有的反讽精神,这种反讽精神使南昌等“文革”一代人,不仅没有更深地陷入迷狂,反而获得了启蒙。因而,《启蒙时代》这部小说在王安忆的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对反讽的表现,使王安忆的创作具有了一种新的维度,显示了王安忆创作的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言说与不可言说——20世纪中国文学启蒙精神的话语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 2 0世纪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发轫于 1 898年的维新运动 ,此后经历了三大发展时期 :启蒙精神的激荡与确立———“五四”新文化运动 ;启蒙精神的重构与缺失———“普罗文学”兴起至“文革”终结 ;启蒙精神的复兴与反思———新时期至 2 0世纪末。启蒙精神裹挟着文学话语的强大力量 ,以背离传统的批判立场 ,实现了与西方启蒙理念的对接 ,铭刻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时代印记 ,对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启蒙五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新宇 《齐鲁学刊》2003,(3):120-127
回顾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启蒙”及其是非功过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世纪之交的文化论争中 ,“启蒙”问题又成为文化冲突和思想交锋的一个焦点。鉴于人们对“启蒙”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不同理解 ,有必要对“启蒙”内涵的几个基本问题作出理论上的澄清 :一、何谓“启蒙” ;二、西方学人对启蒙的反省 ;三、中国现代启蒙运动的浮沉 ;四、启蒙的障碍与难题 ;五、当下中国是否需要启蒙。只有对以上“启蒙”问题作出准确的界定 ,才能对中国现代化“启蒙”的历史与现状作出合乎逻辑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吴炜  柳媛 《人文杂志》2008,2(3):27-33
科学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科学意识形态化和信仰化的结果──科学主义也产生了严重的思想后果,其一是堪称"启蒙悖论"的"科学压倒启蒙",即遮蔽了科学所蕴涵的自由批判精神,而使本来是思想解放活水源头的科学在相当程度上成为思想独断的渊薮.其二是弱化了"求真"这一科学精神本应具有的重要内涵.其三,限制了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使其中关注人的自由和解放、充满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救赎精神的内容被遮蔽.  相似文献   

11.
五四启蒙思潮的形成以西学东渐和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为其思想渊源,但无论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某些异质音响,还是洋务派的富国强兵战略,都与五四启蒙思想相去甚远;近代维新派思想家严复、梁启超等人提出“开民智”、“新民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一致把“新民”看做是强国建国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五四一代启蒙思想家借助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确立了以“立人”为目的的启蒙思想,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化启蒙树立了“人学”标志,并由此确立了国家与个人的新型关系原则。这种关系准则是现代社会关系最本质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胡风的启蒙     
红苇 《学术界》2003,(3):137-144
考察 3 0、40年代现代启蒙思想状况时就不应该忽略胡风。 3 0、40年代的胡风始终以继承、发扬鲁迅先生富有现代意识的启蒙精神为己任。胡风与鲁迅不同 ,胡风人格中的“左翼战士”精神状态 ,是胡风终身性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现代启蒙精神与现代中国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走向一个现代国家的脚步,它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们的行动提供了厚实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使五四运动的核心--现代启蒙精神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之"魂".现代中国电影在20世纪30-40年代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是与现代启蒙精神的支撑分不开的,而现代中国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与对现代启蒙精神的疏离相关.从现代启蒙精神这一视角来透视现代中国电影,探寻了现代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并努力把握其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线 ,以神话与启蒙关系为核心 ,揭示了“神话已经是启蒙 ,启蒙退化为神话”的主题 ,认为启蒙精神的实现是进步和退步相交织、文明和野蛮相伴随的过程 ,因此启蒙精神走向了自我毁灭。他们对启蒙精神的批判具有片面性 ,但却是对工具合理性过分张扬、价值合理性屡遭贬抑的强烈抗议 ,这对于克服技术理性负面效应、重建人文理性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青年》模式与文学研究会的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洪承 《学术研究》2005,12(11):126-129
20世纪初,文化思想杂志《新青年》和纯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具有文化现象的同构性。在其彼此相互联系与共同的文化语境中,创造了现代群体生成的许多可以运作和实践的模式:诸如刊物组织模式、“运动化”思想启蒙模式、精神矛盾悖论模式、现代公共空间模式等。他们不仅仅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社群生成、聚散的文化内涵,而且有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文化、文学价值重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颖 《理论界》2023,(9):51-57
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然而,随着启蒙的不断深入,这条本应引领全人类通向璀璨未来的康庄大道,却越发陷入现代性的困境,呈现出走向自我毁灭的内在趋势。黑格尔虽非启蒙思想家,但启蒙思想是其哲学体系中的一条暗流。在《精神现象学》下卷中,他既在肯定中批判启蒙的“有用性”,也在批判中扬弃了启蒙走向自我毁灭的内在原因。基于黑格尔对启蒙的解读,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批判启蒙的同时,还为启蒙指明了实现自我救赎的未来路向。从黑格尔到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他们关于启蒙的辩证剖析对于我们今天再次反思与批判启蒙、重构启蒙之路仍有着宝贵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卓 《船山学刊》2008,(3):116-120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终极目标就是构建和谐美育理想。其和谐美育思想的精神原型是理想化、乌托邦化了的西周礼仪制度。孔子以这种理想化的方式为当下社会树立一个精神楷模和标杆。  相似文献   

18.
杜卫 《浙江社会科学》2003,1(5):192-195
蔡元培从他的教育即启蒙观念出发 ,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 ,其实质是在感性领域建立启蒙理性的精神 ,即“感性启蒙”。这种美育思想为20世纪中国美育理论铸就了理论模式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对于何为现代性,该从哪些维度来进行考察等问题,可以从黑格尔的现代性概念出发,立足于主体性原则的确立,按照启蒙思想家的现代性计划,推演出现代性的三个维度:一是反思地对待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即器物现代性;二是反思地从思想上自我解放的能力,即思想现代性;三是合理地组织人类的社会生活,民主地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即制度现代性.  相似文献   

20.
福柯晚期思想转向伦理学,还原了古典哲学原本内涵的修身目的。现代西方思想中求真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内在张力,导致现代性中修身工夫维度的缺失,因而他试图以重建伦理主体来纠偏。这一思路对中国哲学话语之现代重构的启示在于,面对中国思想的汉宋之争,传统思想呈现为重伦理道德而轻求真意识的偏颇,五四学人以启蒙理性的求真意识予以矫正。以福柯为代表的西方后现代思潮已开始反思过度的求真,在为启蒙之理性求真矫正之时,中国哲学语境的重构就陷入二难之中:一是继续深化中国现代化对启蒙理性之求真意识的内在需求,它尚未完成;二是需要反思西方对启蒙理性的反思而转向修身工夫的现实根源,它为时尚早。福柯的启示是,此尚未完成的真理和为时尚早的工夫必须与当下现实整合起来,作为中国哲学语境重构之奠基。此即福柯所说的一种当下现实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