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经典古诗,朗朗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但是,由于时空的久远和表达方式的改变,学生在体会这些凝练文字所包含的深刻情感时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读懂古诗、读美古诗,从而爱上中国古代灿烂的诗歌文化,教师可以从激趣、审美、积累三个基本环节人手.一、课前激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诵读、体验、积累古诗.虽然部分学生在学前阶段就会背很多经典古诗,但多数是熟读成诵,并不了解诗文中所体现的内容和包含的情感.因此,在课前用讲故事等形式介绍诗人,介绍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为理解古诗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2.
李艳琴 《科学咨询》2010,(14):44-44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和精神成长的关键时期,指导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传承中华文化,铸造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校从08年秋期开始,在一、二年级增设了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课。我们经过一年多的探索,通过创设氛围,激发诵读兴趣;加强指导,掌握诵读方法;关注过程,加强学科整合;开展活动,构建展示平台等策略。学生把诵读经典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各种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不仅蕴涵着高尚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积奠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灵魂.经典古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和精神成长的关键时期,指导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传承中华文化,铸造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校从08年秋期开始,在一、二年级增设了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课.我们经过一年多的探索,通过创设氛围,激发诵读兴趣;加强指导,掌握诵读方法;关注过程,加强学科整合;开展活动,构建展示平台等策略.学生把诵读经典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各种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脊梁.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诵读优秀的诗文,对于净化学生的灵魂,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提升学生的品性灵气,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感悟无穷魅力;利用课外诵读,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拓展延伸,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古诗是相对新诗而言的,其范围庞杂,体裁形式多样。本文所说的古诗是指形式和内容相对简单的律诗或是绝句,它是我们全面了解古诗的一个窗口,也是认识和写作古诗的敲门砖和基础。古诗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广泛的民众基础,加之短小简练,  相似文献   

7.
何清 《科学咨询》2009,(12):41-41
古诗是相对新诗而言的,其范围庞杂,体裁形式多样.本文所说的古诗是指形式和内容相对简单的律诗或是绝句,它是我们全面了解古诗的一个窗口,也是认识和写作古诗的敲门砖和基础.古诗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广泛的民众基础,加之短小简练,易读易背易理解易传播,所以我们读和背诵古诗要比新诗多得多,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没有不会背诵儿首古体诗的.那么,如何教学生认识和写作古诗呢?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引导学生穿越时空,入情入境地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教学时,引导学生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再情感引领,架起文学桥梁,并在反复诵读中入境入情,最后潜移默化,培养学习能力,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师用心用情地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自然地交融,真正实现古今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它凝练、扼要,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明,一直以来,古诗都是后人学习、了解历史所不可或缺的载体。如果加上现代文明的电教手段,课堂将能够展现出生动、形象、逼真的诗中意境,课堂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有利于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因素,丰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在改进教学方法、诵读经典作品、加强实践体验中,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有形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语言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本民族认同的价值观,它包括习俗、道德、法律、礼仪、制度、宗教、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建筑艺术等诸多内容。它既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有其自身的变迁模式,我们不可能使少数民族的文化永远"冻结""凝固",也不应该使"主体"固守其"原汁原味"的传荣文化,永远过着传统生活,将其排斥在现代化大门之外。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须接触学习的古诗近100首(包括新课标中的推荐篇目在内),古诗,在小学语文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古诗教学并没有引起教学研究者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客观地讲,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对古诗教学的意义、作用、地位认识不到位涉足古诗教学的研究不多,也不深人教学古诗不考虑学生的语文素养、知识基础、年龄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古诗教学不得法,纯粹的"分析、讲解"是许多教师惯于采用的教法,甚至有教师还强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诗意;古诗教学中缺  相似文献   

14.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其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凝聚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力。  相似文献   

15.
古诗鉴赏是高考语文试卷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难点部分.何谓鉴赏?鉴赏,鉴别欣赏.鉴别欣赏什么?<考试大纲>在"古诗鉴赏"方面是这样要求的,一是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是考察考查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16.
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诵读,明确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诵读活动,指导学生掌握诵读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讲究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7.
豆晓莉 《科学咨询》2005,(18):46-4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尹秀坤 《科学咨询》2007,(20):35-35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须接触学习的古诗近100首(包括新课标中的推荐篇目在内),古诗,在小学语文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古诗教学并没有引起教学研究者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客观地讲,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对古诗教学的意义、作用、地位认识不到位涉足古诗教学的研究不多,也不深入教学古诗不考虑学生的语文素养、知识基础、年龄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古诗教学不得法,纯粹的“分析、讲解”是许多教师惯于采用的教法,  相似文献   

19.
正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诗词优美的节奏,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给予人心灵的享受,文化的熏陶,人格的锤炼。《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应该包含语言文字的训练、思维的训练(工具性)以及人文教育(人文性)。那么,怎样在小学古诗的教学中体现两者的统一呢?笔者在执教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20.
秦璇 《决策探索》2015,(3):75-77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然而,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生产力,一种在当今社会凸显的文化生产力。李克强总理曾强调指出:"建设河南文化产业,要求我们必须从‘大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河南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