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英语NP1 be NP2判断句表达主项NP1、谓项NP2两个概念外延相容的逻辑语义关系.表达抽象概念的抽象名词短语赋予NP1 be NP2句概括、客观和静态表达的句式意义,将抽象名词短语逆转换为具体表达是识解NP1 be NP2句语义的关键.NP1 be NP2句按NP1、NP2不同的语义表达,可汉译为"是"字句、及物动词谓语句、不及物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或无主句等多种情况.通过翻译实例分析,为汉英科技翻译实践中恰当运用NP1 be NP2句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体词做谓语研究较多。主要分析体词成分作谓语的语义、结构分类;补充说明体词作谓语的理据,提出“语义的句法提取”、“交际的简洁、经济原则”两种理据;修正“名词谓语句”、“述谓性”等不科学说法。  相似文献   

3.
“无A不B”构式可表达全称肯定命题SAP,也可表达必要条件蕴含命题?A→?B,其不同逻辑意义是构式常项和变项互相作用的结果。常项“无”“不”以双重否定表达全量肯定,A项保持体词性或被强制体词化,B项保持谓词性或被强制谓词化,其逻辑意义为SAP。A项、B项同时保持谓词性或被强制谓词化,常项“无”“不”和A项、B项或谓词化A项、B项分别结合为?A、?B两个小句,构式强制赋予两个小句以蕴含关系,其逻辑意义为?A→?B。识解区分其两种逻辑意义可根据构式的语块、A项的语义、A项和B项的语义关系、A项和B项的词性组合、语境和百科知识等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构式压制角度考察"是+能愿动词双+的"的构式特征及其能产性.该构式性质为表判断的"是"字句,是谓词隐含的结果.谓词隐含受制于构式压制,"能愿动词双"经构式压制被赋予了谓词性功能.该构式的构件特征包含"的"字结构的物性角色和"能愿动词双"的去范畴化,构体特征侧重表达凸显强调和主观评价.由其衍生出的"能愿动词双+的"...  相似文献   

5.
体词谓语句是以体词作谓语,能够自由生存的句子,它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独立的句型而非动词句的省略。体词具备陈述功能,是其作谓语的语法条件,体谓句的陈述关系,主要是由两个单独体词间的并列、偏正关系,因修饰语的参与转化而来的。从语义角度说,体谓句中主谓两部分的逻辑关系、语义制约,以类的形式出现,是句子赖以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认知构式语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汉语特殊构式"比X还X"进行探讨。宏观上从构式理论角度对此构式的匹配性及生成机制进行阐述;微观上则探讨组分准入并形成构式句的具体识解过程。研究发现,"比X还X"构式的生成过程是构式的整体义对参与组分的压制和语义整合的一个过程。从认知的角度对"比X还X"构式进行分析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此构式的认识,同时为汉语句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新闻报道和网络语言中频频出现“非常规双及物结构”的表达,非常规双及物结构的高频使用和非典型论元实体的参加以及不断被泛化让典型双及物结构的语义产生了多义。这不仅反映出语言与社会共变的现象,而且体现出人们认识社会的方式和再范畴化的机制。非常规双及物结构对进入构式的动词音节及动词义都有制约作用,进入构式的动词对非常规双及物结构也有反压制作用。非常规双及物结构是人们在概念化过程中运用词汇压制和构式压制共同作用、相互融合的结果。简单来说,它的产生历经了一个自“构式压制”到“词汇压制”再到“概念识解”的认知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的固定结构"从X到Y",既存在着体词性的联合结构,也存在谓词性的偏正结构,两者在语义与句法功能上有着质的不同:意义上,联合结构表示时间、空间、数量、事物的起讫范围;偏正结构表示时段、地段、范畴或系列性的发展演进过程。功能上,谓词性的"从X到Y"可充当谓语,独立成句。  相似文献   

9.
X)整个一个Y”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隐性量表达构式,构式语义为说话人主观认定X已完全达到Y所表达的极限程度量并对此确信不疑。该构式常使用在具有强烈主观评价论断色彩的语境中,有着特殊的适切语境及语用功能。体词谓语句是构式形成的外部句法动因,构式成分的语义演变和主观化是构式形成的内部语义动因。重新分析和认知隐喻是构式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广告语中动构式句式上存在主语附加多重修饰语及谓词特殊处理的现象;语义上,类指性在广告语境下产生一定语义限制。这些特征反映出中动构式具有凸显实体属性的认知功能和广告效果。在事件域认知模型(ECM)的认知参照框架下,广告语中动构式事件域内各成分带有语境信息,人们根据这些信息的突显度及它们之间的致使关系,进行识解、概念转喻的认知操作从而得出中动构式义。  相似文献   

11.
指人名词充当主语的名词性谓语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名词直接充当谓语是汉语所特有的现象,我们称这种句式为名词性谓语,亦即“NP1—NP2。”句式。并非所有的名词性词语都能直接作谓语句,所以,本文着重讨论NP2所特有的结构、意义类型及其述谓性特征,从而对“NP1-NP2”句式作出一定的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12.
“没”用作副词表示“未然”,一般不能与表示“已然”的“了”同在一个句子里,但在一些句子里它确实可以和句尾“了”共现。本文分析认为这些句子的谓语动词前都有“再”或隐含了“再”。“再”表示一个动作过去发生过、将来还要发生但是现在未发生,“没+再”表示一个否定的状态从过去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与当前状态相关,所以可以跟句尾“了”共现。另外,“再”表示动作的重复,所以谓语动词是否能重复决定了这类句子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3.
主谓结构在状语位置受到状语位置的句法规约限制,使其产生了三类语义特征:(1)语义强调性。表现在形式上为重叠、修饰语的附加、极端例子的列举等等。(2)主体显现性。在小主语可以隐藏的情况下显现小主语,增大了信息量,强调了小谓语的主体。(3)不自足性。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状位主谓结构不能单独成句。  相似文献   

14.
根据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系统理论,语言的概念意义可分为六大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话语过程和存在过程。不同的过程对应有不同的谓语动词。文中在介绍这六大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如何把及物系统理论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中,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构建英语句子的能力,顺利完成口语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15.
作为附加语的介词结构自《马氏文通》以来,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介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虽呈现出一定的漂移,但并不是任意的。研究发现,如果介词结构后面修饰的是并列的几个分句时,介词结构只能位于句首,不能处在主谓之间;如果介引对象为一个小句或者带有关系从句的名词性成分,介词结构也通常位于句首;介词结构与其核心动词一起构成动词短语,当整个动词短语受某些副词修饰时,介词结构只能位于主谓之间;当介词结构受能愿动词修饰时,介词结构也不能外移至句首;当句子中谓语动词为光杆动词时,介词结构一般放在主谓之间。在语义方面,受事主语句中的漂移介词结构通常要放在句首;谓词性结构充当句子主语时,介词结构也不能位于主谓之间;主语与介引成分有"整体-部分"语义关系时,介词结构也只能位于句首。  相似文献   

16.
试说兼语结构与“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请"字可以组成兼语结构但并非一定组成兼语结构.依据对"请"字及所组成的语法形态的分析,发现"请"字结构有三种基本情况1."请"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是动词,组成兼语短语作某种句法成分.2."请"不表示实在意义,是敬辞,不构成兼语结构.3."请"用在主谓结构之前,或作为动词,组成兼语句,或只作为敬辞,不起结构作用.这可以从所"请"的是否是直面者、"请"前是否可加状语、句式是否可进行同义转换及"请"字是否可去掉等多方面考察.  相似文献   

17.
对上博简否定副词“弗”的考察表明:“弗”字句的谓语主要是动词谓语,动宾结构做谓语可能是古语的留存;“弗”的主语多为在上者;“弗”在复合句中多处于后续句中,“弗”与“不”的连用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汉英句子结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意合与形合.意合与形合是两种语言不同的组织特点,各有其深厚的文化传统.汉语注重话题,英语注重主谓,汉语的话题句侧重于语义结构,英语的主谓句侧重于语法结构.汉语句子中动词十分丰富,英语句子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本文以<红楼梦>及其英译本中的句子为例,分析比较汉英两种语言因句法结构之差异在翻译中所产生的不对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