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燕文化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燕文化历史悠久,丰厚博深,以其慷慨悲歌、正道直行等著称于世,特别是慷慨悲歌,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生活方式。燕文化的许多方面成为熔铸中华民族灵魂的重要因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解析及正确价值观的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学生价值观是大学生对价值和价值关系的理解和追求,是影响大学生决定行为目标、选择行为方式以及解释行为结果意义的核心因素,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根本点和突破口.作为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市场经济价值取向和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广泛影响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哪些特点、总体趋势如何,对这些问题做出准确判断和分析,对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燕文化的价值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燕文化是在燕国时期形成而在后世得到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风韵和价值。燕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燕文化具有理论价值、历史价值,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燕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它既反映文化又受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语内涵、思维方式与语言运用都可能导致语义偏离情况的出现。我们应通过全面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建立中西文化参照体系、形成多维的文化习得方式这几个途径来避免语义偏离现象的出现,克服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新能源汽车消费为研究案例,采用问卷实验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讨论经济成本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技术因素对我国城市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影响,对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表明,经济成本因素与技术因素并不能显著影响我国城市居民新能源汽车消费意愿,而社会文化层面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则会显著提升居民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意愿;进一步分析显示,社会经济地位显著地调节了经济成本因素与新能源汽车消费意愿的关系。以上分析对理解我国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型乃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政策启发意涵。  相似文献   

6.
自佛教梵呗音乐传入中国后,凭借它异域的曲调和宗教的涵义征服了中国人。经过了语言、文化、地域、等诸多的变通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色彩"的梵呗艺术表现形式。本文从佛教梵呗的历史传承来探究其发展,进而从有千年历史的佛教梵呗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来理解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及其文化影响。从音乐美学角度和社会文化的层面来探讨梵呗音乐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来华留学的蓬勃发展,国内高校成为孔子学院以外的另一个重要文化传播平台。高校在留学生教育中进行中国文化传播,不仅对留学生教育本身具有教育价值,对高校发展和国家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它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加深高校国际化教育的文化底蕴,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目前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倡导分享理念、设置模块课程、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建设校园环境等策略来推动文化交流,增进文化理解,增强文化体验,寻求文化认同,最大化地发挥高校的文化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影响国家外交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文化角度理解一国对外关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中国有着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是其深刻内涵的三个重要层面。和作为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及价值理想,对当代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发展道路和战略目标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日本茶道与茶道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产生的茶室建筑的空间形式,剖析日本茶室建筑的审美价值,从茶道思想和茶室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对日本当代建筑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如何理解和运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传统建筑的内涵来实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10.
文化安全建设工作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之一.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捍卫民族文化安全、推动先进文化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安全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代伟人在中国革命中对文化安全内涵、价值及要求的深刻思考,具有高度的现实指导意义.从革命进程、国际局势、理论渊源、党的建设及文化品质5个维度探析这一科学理论的生成语境,在全面把握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毛泽东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文化安全建设的历史逻辑、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对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安全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鲁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观照,具有鲜明、独特的英雄气质。他对屈原、嵇康、阮籍的反抗精神予以肯定;对陶渊明诗歌世界中的英雄形象如精卫、刑天、夸父、荆轲高度赞美;对唐末、明末"战斗"的小品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鲁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英雄视角观照,是鲁迅自身英雄气质的反映和投射,这种气质,概言之,具有个性的反抗、决绝的复仇、孤独的牺牲等特征;鲁迅的英雄气质,既渊源于故乡越地文化特质的深远影响,也受到西方现代思想界英雄元素的滋养,更是清末民族复兴的时代政治、文化思潮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炎帝和黄帝一样是中华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时代的英雄人物的象征和化身,把炎帝说成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具体历史人物,炎帝文明代表了某一地区的文明都是不确切的。炎帝神农氏的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敢于开拓、重视创新、重农尊农的精神文化。弘扬作为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的炎帝文化,有利于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受中外大变局的影响,严复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回观。他主张用西方文化的“新式机器”去“发掘淘炼”中国传统文化,使“四书五经”发出新的生机,将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结合起来,使孔孟之道具有现代意义。严复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观,符合传统文化释放规律和个人思想发展的逻辑理路,说他晚年尽弃西学、复古倒退,于情于理都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先辈的创新精神,继承和发扬创新传统是复兴中华民族的重要一环。作者从科技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分析炎帝的创新传说,认为关于炎帝的各种创新传说,是炎帝部落集团长期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这充分说明中华民族是十分善于创新的民族。我们今天的创新,必须像我们的祖先炎帝一样,既重视科技文化的创新,同时也重视制度和精神文化的创新。三方面的创新相辅相成,和谐发展,才有可能真正复兴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5.
梳理炎黄文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对于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不无裨益。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从农业、冶铜、玉器、祭祀、文字、筑城及聚落等方面综合考察。研究认为,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是中国的炎黄时代,是炎黄文化的滥觞期,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期;炎黄时代已经有了铜的冶炼和使用,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十分特殊和重要的意义,玉器是决不亚于青铜器的礼器;石峁遗址和陶寺遗址虽然出土了少量铜器,但远不及玉器突出,说明直到铜石并用时代,玉器仍是主要的礼器,是炎黄时代的鲜明标识,也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重要表征;刻划在龟甲、骨片和陶器上的符号,是中国文字的来源之一;文献记载炎帝神农氏培育粟谷,制作耒耜,耕而作陶,发明医药,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是稻作农业和粟作农业的发源地,炎黄时代是中国耜耕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时期,随着农业的长足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财富的逐渐累积,大型聚落越来越多;作为大型聚落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中心,城邑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标志之一,中国发现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已近百座;炎黄时代是中国冶铜、文字、城邦乃至国家的滥觞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初创期,炎黄二帝是开创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英雄文化源远流长,而英雄文化研究却起步甚晚,与丰富的英雄文化资源不相匹配。自步入21世纪,英雄叙事在大众文化领域大放异彩,加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英雄文化,引发学术界对英雄文化的热切关注。基于CSSCI期刊论文对有效文献的时间分布、主要议题及高被引论文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知:第一,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成果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时间上看,2013—2017年侧重于对文艺作品中英雄文化与英雄形象的阐述,2018年以后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新时代英雄文化、英雄理论与制度等则成为研究的热点。第二,这一领域目前主要探讨了四个方面的议题:一是关于英雄及其概念群的本体性探索, "英雄" "英雄文化" "英雄主义" "英雄精神" "英雄形象" "英雄叙事"等概念的阐释正在逐步完善中;二是对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的研究,包括其生成逻辑、发展历程、自身特色等整体性考察,抗战时期劳动英雄与新时代人民英雄等阶段性研究,以及主要领导人英雄观的重点研究;三是有关文学艺术作品中英雄书写的分析,抗疫英雄、超级英雄等形象体现出"英雄"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与新内涵,新时代英雄书写的"人民性" "个性化" "崇高性""日常性"等特征得到重视;四是对历史与当下英雄整体或英雄个体的论述。第三,从这一领域的高被引论文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文化、法学、电影与文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英雄文化研究最为热门。总体来看,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应深刻把握时代主题,汇聚研究力量,并以问题为导向,回应时代关切,自觉将研究汇入时代洪流,突出实践价值;同时在多元英雄形象的建构中彰显平凡英雄的时代取向,并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革命英雄文化的传承,文化产业创造等方面努力探索自身特色,构建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的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历史发展中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内在力量.这种凝聚力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包括有地理、经济、传统文化、共同心理状态、爱国主义感情等等.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于炎黄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炎黄二帝.因为炎黄二帝具有"共祖"象征作用、文化纽带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所以,炎黄二帝及其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情感基础、思想基础和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挽歌,集文化和文学于一身,有着独特的魅力.挽歌与音乐紧密相连,哀挽之音感人是挽歌被纳入丧葬礼仪制度的重要因素;丧葬文化赋予了挽歌哀生悼死的意蕴,体现出古人生死观念的变化;行为挽歌与诗体挽歌的交织使挽歌在魏晋绽放出奇美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无疑成为文学界的最热话题,对于莫言的获奖各方评价分析不一。但莫言的获奖就真的是中国文学得到世界认同,还是另有原因。本文试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浅谈中国文学及背后的中国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及认同。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成长于燕赵文化的沃土,他的思想品格、个性气质和光辉业绩蕴藏着燕赵文化的优良传统,并且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在升华.燕赵文化孕育了李大钊,李大钊也弘扬发展了燕赵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