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吁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这些说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包写,教师包改的现象司空见惯。不少学生写作文常常是“挤牙膏”式的,想一句,写一句,东拼西凑,凑成一篇交了完事。至于质量如何,怎样去修改润色,从不考虑,没有修改作文的习惯。对老师精批细改的作文,学生又只作过眼烟云,看了一下了事,甚至不看,很少有人用心去体会、揣摩老师的批改,获得收益。教师出力不少,收效甚微。教学实践告诉我,教师包改弊大于利。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从课堂写作来说,我以为必须教会学生修改作文,养成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理由如次: 教师包改违反写作常规。写作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构思、草稿、修改。修改是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滥用     
从前有个学生,作文滥用“而”字。老师多次指出他的这个毛病,均不见效。一次,老师一气之下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了这样的批语: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传统的“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的方式,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处于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而堆积如山的作文本又成为语文老师特有的沉重负担。辛辛苦苦改完作文发下去,结果呢?学生只看看等级、分数,并不仔细研究老师为什么这样修改。教师的批改成了无效劳力,徒劳而无功。对学生而言,也易养成做事不认真,敷衍塞责的习惯和不肯动脑思考,不愿动手修改的依赖心理,严重地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大面积提高,致使作文教学陷入困境。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叶圣陶先生指出“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把作文交给作文的人改,把修改作文的钥匙交给学生,才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面我就针对学生改文谈谈在实际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作文本应该是快乐的活动,是经验的积累,情感的郁结,感慨的冲击,不发不畅,不抒不快。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向外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可是,在日复一日单调的作文训练中,许多学生都认为写作是一件苦差事,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一提作文就头疼。而且,写的文章内容空洞,随意编造、抄袭的现象比比皆是。老师也极苦恼。怎样才能使学生由不会作文、怕作文、不愿作文到想作文、会作文、好作文呢?  相似文献   

6.
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一篇文章够得上说是“清通”,那就应该没有病句。病句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词语用得不妥当,有的是词序安排有问题,有的是句子结构不完整,有的是文理不通,归纳起来,不外是语法、修辞、逻辑方面有毛病。写文章,如果不想好了再下笔,写好了,又不仔细检查,就往往出现病句,即名家写的文章也不免。  相似文献   

7.
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只会指导学生作文,不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就作文教学而言,我认为只是进行了一半,因为好的文章不仅仅是写出来的,更是修改出来的,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分写,七分改”。许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不辞辛劳地替学生逐字逐句地修改作文,往往把一些超出学生见识之外的语言强加给学生。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思维不发展,观察事物不全面,甚至出现作文的“懒惰”行为。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语文教师伤透脑筋的难题。作文批改的传统做法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从字、词、句到立意、构思、选材等诸多方面逐一精批细改,然后写出评语,再给出等级或打出分数。学生拿到被教师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后,一般看一看分数后,就将作文本丢在一旁。至于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批改,自己在这次作文评改中有哪些收获,就无人问津了。  相似文献   

9.
[情景概述]习作教学中,老师精批细改,作文本上满是圈圈点点;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习作,并不留意那些红色的评语和文章中修改过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我为自己的无效劳动感到苦恼,反思其原因,主要存在着评改方式单一、评改时机滞后、评改主体以教师为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更多关注如何教学生写的过程,即如何命题,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构思等,对作文后的“修改”则往往重视不够,只知道盲目地让学生去写,却很少主动去研究学生的作文心理和写作规律。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多数同学的写作,都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被动行为,抱着这种完成任务的心态而进行的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1.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往往会让老师大伤脑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很注重写好学生的作文评语。我认为,好的作文评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帮助学生分析作文的得失,找到缺陷和修改方法,还能进行语文习惯养成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恰到好处的评语往往能够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2.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问题。而现实是,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导致学生一写好文章不去检查,更不去修改,一交了之.留给老师去批改。而老师呢,  相似文献   

13.
周立德  南溪 《新少年》2023,(5):26-27
<正>病句是语文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难点问题。要避免出现病句,就得知道病句的症状,以及它们是因为什么而生病的。本期,我们来看看常见的六种病句的特点。我们班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老师,您看我这句话说得对不对?  相似文献   

14.
提起小学语文,人们无疑自然而然地谈起作文。小学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文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又要写作文了!师命难违,学生们取出纸笔,绞尽脑汁,好不容易大功告成,便草草了事,交给了老师。似乎现在的学生都不太喜欢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甚至写完后连看都不看就上交,这样马马虎虎的态度怎能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5.
马登明 《新天地》2011,(5):36-36
说起批改作文,很多语文老师就感到颇伤脑筋,特别是在写作文评语时,我们往往轻率为之,三言两语,以“见红”为原则;或者套话连篇、空洞无物;或者用写鉴定、做总结的语言,严肃而呆板,学生读起来索然无味,评语的教育功能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我认为,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笔上交谈的有力工具,是沟通师生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的作文是否都需要老师批改呢?”我认为不必。中学语文老师很辛苦,在学生的作文上拣错别字,修改语病,写眉批、总批,使自己累得头昏眼花。学生也会产生一种依赖思想:反正有老师为我改,我何必再多花时间去构思。  相似文献   

17.
作文评语是作文评阅老师反馈在学生作文本上,对学生作文的得失、优劣进行评价、建议的示范性语篇。然而绝大多数作文评语没有建立明确的章法概念,不能为学生树立语篇参照;书写(包括标点)符号选择随意性强,不能示范性遵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相关标点符号规范。作文教学体制与评语写作观念尚未改良与更新,作文老师缺乏语体学知识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体现中小学作文评语示范功能的语篇原则、书写符号规范原则等可以作为相关的语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星期五放学的时候,谷老师布置了两篇作文,一篇写人,一篇记事。谷老师还说:“这次留的是小作文,写四百字就行了。”谷老师习惯按照篇幅的长短,把作文划分为大作文和小作文,四百字的作文在谷老师眼里算不上长,当然得划分到小作文的行列里去了。可是这个所谓的“小作文”在王小天的眼里就长得要命了,因为王小天向来痛恨写作文这件事。有多痛恨呢?反正是痛恨到骨头里的那种痛恨,一翻开作文本,王小天就像生了病似的,浑身都不舒服。可是谷老师留的作业不能不完成,王小天只得硬着头皮去写。写人的那篇,王小天决定写金豆豆。金豆豆不仅仅是四年六班…  相似文献   

19.
一到写作文,许多学生就感到头疼。一到批作文,教师也感到为难。学生头疼的,是不知如何写,写来写去提不高;教师为难的,是花了大量时间,辛辛苦苦地眉批总批、小改大改,似乎都成了无效劳动。学生拿到作文本,先看“吃”了多少分,后粗粗一看教师的改笔,订正一下错别字,就往书包里一塞完事;即使是好学的学生也常对老师为什么这样批改理解不深,得益不多。对此,我们和一些教师一起研究,改变了单纯由老师批改作文的办法,而用了学生自改互批法。这种方法主要由学生自己改自己批,相互改相互批,教师指导总结。实践证明,这种批改法的…  相似文献   

20.
学生完成一篇作文,一般要经过四个环节:积、想、写、改。其中改是提高。自改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自己文章的基础上,及时修改文中的错别字及病句,对照题目围绕训练重点边读边想,修改文章,使语句通顺,标点正确,合理谋篇布局。从某种意义上说,改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之中,要写成一篇好文章,从“打腹稿”起直到最终完成都带有修改的意思在里边,“文章不厌百回改”,也是写好作文的传统经验。不少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精雕细刻、千锤百炼改出来的。所以,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的语句.高年级学生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人交换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