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传佛教有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建构佛教生态伦理理论有助于统摄佛教丰富的生态伦理资源。缘起论、依正论、无情有性说为汉传佛教生态伦理奠定了哲学基础;慈悲平等、珍爱自然、戒杀护生、节欲惜福和净心净土等是汉传佛教生态伦理的基本内容;与之相关的道德规范是佛教信仰者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和要求。上述三部分共同构成了汉传佛教生态伦理体系的构架轮廓。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有些医学专业藏族学生因受佛教思想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动物实验是杀生,是一种犯戒的行为,从而造成心理上的不良情绪为切入点,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佛教“不杀生”戒的内涵,指出要以宽容的态度正确对待藏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帮助他们科学理性地认识宗教,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使他们尽快走出佛教“不杀生”戒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戒与孝,分别是佛教和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反映了佛教的修行规定和儒家的伦理理想。作为两种不同价值理念的体现,二者的冲突不可避免。佛教传入中国后,立刻在这方面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围剿。但是佛教徒通过对于戒孝关系的创造性诠释,成功地化解了这种危机,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4.
道德伦理是美好生活之价值生态的重要元素.美好生活意味着人们对生活中共同价值的共通理解,既是每个人都能充分展示自由个性即全面发展的生活,也是遵守道德顺应伦理的生活.道德伦理是人们在生活中因道德而结成的一种正式伦理,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伦理价值形态,以人们生活中的正当利益为基础.道德伦理在护卫美好生活时,以关系和乐协调、秩序共建同构、价值共享互通为基本理念,通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共处、人与社会和合共存、人的自我身心和解共益等原则得以具象化.美好生活的道德伦理原则需要人们付诸行为、诉诸践履,即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要求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人关系上要求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与人合作;在人与社会关系上要求社会尊重个人、个人融入社会;在人与自我身心关系上要求个体自尊自律.  相似文献   

5.
墨子以"天下莫若生之贵"表达了爱"生"的伦理之义,并从社会意义上论述了责生的伦理内涵.墨子以"刑与知之处"的知性统一,进达人之为人的"生生"之道,突出"生"的伦理自觉.相对于儒家的"仁"与道家的"道法自然"而言,墨子更加突出"生生之道"的"义","义"不仅是"兼爱"天下之"生生",它更是一种"利生、养生"的实践,表现出与儒道不同的伦理之实,从而形成墨子富有"义利"特色的"贵生"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6.
佛教生态哲学与现代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立天 《文史哲》2007,53(4):22-28
佛教是一个以超越人类本位的立场和追求精神解脱为价值取向的宗教文化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佛教缘起论为人类与自然的互相依待、互利耦合提供哲学基础,佛教宇宙图式论为生态共同体理念提供参照,佛教因果报应论符合生态循环的基本要求,佛教普遍平等观则直接论证了生态平衡原理,至于佛教环境伦理,实践表明是有利于生态建设的。阐扬和演绎佛教生态哲学思想,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现代生态意识,推动中国生态现代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儒家养“生”工夫论,实质是儒家“生”之伦理的实践论。这种工夫论的基本特色,是从“身心一如”的角度来理解养生问题。其实质是以德养生。这种观点对于当代养生实践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的传统伦理教育体系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是一种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伦理型宗教,其传统伦理教育体系博大深厚、影响久远,主要内容包括:重视善知识的传授是藏传佛教伦理教育的基本内容;戒行品德的教育是藏传佛教伦理教育的核心;学习与修持相结合是藏传佛教伦理教育的根本方法;基本道德规范的制度化是藏传佛教伦理教育的重要途径;宗教仪规和生活礼仪的相互渗透是藏传佛教伦理教育的普遍因素;生态伦常道德是藏传佛教伦理教育整体构成的一个要素。藏传佛教伦理教育的优良传统,不仅对现代宗教伦理教育具有借鉴作用,而且对未来佛教中积极因素的开发也有着深刻的启示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佛教伦理在中国儒家学者的心中从来就难获认同,在朱熹这里也不例外。朱熹对佛教伦理的审查结论是:在认知上是"不识天理"、在实践上是"不守伦理"、在目标上是"自私其身"、在特点上是"无缘之慈"、在后果上是"绝类止善"。然而,朱熹的这种理解和评判并不尽符合佛教伦理的本貌,与佛教伦理的特性相去甚远。因此,朱熹既不可能准确积极地诠释佛教伦理,也不可能将佛教伦理真正引入其思想世界,更不可能展开所谓佛教伦理与儒家伦理融合之实践。  相似文献   

10.
关系和谐:儒家伦理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儒家伦理的传统界定有很多,但它们都不全面,只强调儒家伦理的人际关系或身心关系层面。关系和谐是儒家伦理的主要特征。儒家伦理的关系和谐包括四个层次:身心关系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自然之间关系和谐。从关系和谐的角度界定儒家伦理不但可以全面的概括其四个方面,而且能很好地表现其生态价值观及其与当代文化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