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县域经济"亚核心"发展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县域经济的"亚核心"发展,通常遵循从培育资源优势、资源优势向区位优势转化再到区位优势极化这样一个有序的过程,由此集聚农村资源及形成区域经济优势,并在协调、配合核心区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实现县域经济的更快发展以及带动周边边缘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东北东部边境22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并结合东北东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东北东部边境县(市)经济发展应遵循县域经济的亚核心发展规律的结论,立足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最终形成产业集聚和极化作用,促进东北东部边境地区县域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基础,是构成国家和省级经济的最基本单元,发展县域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首要任务。各个县域经济的自然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在发展县域经济时因地制宜最重要。如法库县统筹分析其地区优势,立足县域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选择资源优势,着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积极探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新途径,实现了法库县经济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从区域发展空间入手来谋划自身的发展战略,依靠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成本优势、人力优势、产业基础等各种优势资源,优化县域范围内的各种资源配置,准确定位县域经济发展方向,更新县域经济的发展理念,找到一条适合于本地实际情况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西部开发中 ,广西具有应率先成功的六大优势 :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改革开放的观念优势 ;丰富的人才优势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基础设施优势 ;经济优势。开发广西的对策主要是继续加强观念的转变 ;树立跨越式发展的信念 ;树立人才战略观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建设 ;实施区域经济战略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6.
县域有其不同于其它区域的能够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甚至基础性作用的积极因素。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发挥优势、凸显特色,是地方政府需要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认真把握的。胶南市立足独特的山海资源优势、靠近青岛的良好区位优势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基础产业优势,科学制定并实施了以临港经济为重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逐步培育起特色鲜明、支撑带动作用强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特色现代农业等优势、强势产业,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凤波  王青  王海军  胡汪洋 《理论界》2009,(11):217-218
县域经济是构成国家和省级经济的重要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涉及到一、二、三产业的各个方面,本质上是区内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积累过程。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吸引域外资金、人才和技术发展特色产业,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法库县的矿产资源开发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要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县域经济的区域优势。  相似文献   

8.
陆荣 《江淮论坛》2005,(3):49-54
强省之基在于强县,强县之路在于强筋,强县就在于发展县域经济,强筋就是要在经济发展中确立工业化的核心地位。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充满活力和蕴涵潜力的经济。构建好安徽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平台,再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体系。安徽县域经济的发展前景,是大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是山西省县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与其他类型相比,城郊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区域依托性的显著特点,同时还具有区位优势、市场优势、信息科技优势与人才优势。聚类分析后归纳出三种具体的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即农副产品基地型、工业产品配套型和多层次城郊服务型,以期为今后山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既符合客观实际且具有发展前景的县域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具备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的静态竞争优势,然而要获得可持续竞争力,还必须将静态的竞争优势转化为区域核心竞争力.为此,应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创新体系,激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外部经济资源以提升对外经济竞争力,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积极培育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核心竞争力,挖掘文化创意产业以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竞争力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县城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市管县”体制已经逐渐出现弊端,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近年来,许多省份掀起“省管县”体制改革的热潮,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虽然“省管县”体制改革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支撑,还具备充分的现实条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福建“省管县”体制改革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状况,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服务业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当前县域经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瞄准构筑"大旅游、大商贸、大物流"的产业格局,构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服务体系,是招远市寻求新动力、开拓新空间、增创新优势,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的必然选择和战略举措.其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是:以发展"大旅游"为龙头,引领服务业提质增速;以发展"大商贸"为基础,筑牢服务业发展根基;以发展"大物流"为突破口,带动服务业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县是国家政权结构的基本单元,国家政权行使和行政管理的基础,县对上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对下是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和操作者。县域经济是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发展本地经济为宗旨的区域性经济,实施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双向三化一体"发展路径,必将历史性地一揽子解决集多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广大中西部扶贫开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就业增加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商业金融机构和企业四方面论证在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中来解决资金供求矛盾的金融支持对策。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是一个地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西藏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西藏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脱贫致富;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转方式调结构是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只有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构筑发展新优势;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加快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善体制机制,营造转方式调结构的良好环境;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确保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川盐入黔是贵州历史上食盐消费的主要方式。历史上贵州的盐业状况主要受制于以下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上贵州地质上缺乏盐产、交通闭塞;社会因素方面贵州地域处于中央集权体制下的边缘地区,以及经济落后、民众购买力低、政府的政策失误等。以赤水河流域仁岸为主体的川盐入黔,带动了赤水河流域经济、交通、文化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川盐入黔与赤水河流域社会互动的历史,反映了边缘化的贵州不断纳入中央治理范围的历史轨迹。探索这一盐运古道和盐运历史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义乌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因不是工业化,而是市场化;商人的集体行动与政府的开明决策,使义乌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义乌模式"的优势,在于交易方式的专业化,小商品市场的专业化交易形成了信息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确立了义乌小商品的低成本优势;尔后,市场秩序扩展、专业化交换组织成长与产业集聚发展的良性互动,形成了义乌独特的工业化、城市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