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远新是毛泽民惟一的儿子,也是毛泽东认为毛氏三兄弟在世的惟一侄儿。1946年7月11日,朱旦华带着儿子毛远新和新疆监狱的共产党人一起回到延安。数日后,毛泽东邀请朱旦华母子到杨家岭家中做客。  相似文献   

2.
赫鲁晓夫问我:“毛泽东刚才是不是在骂我?”我不便直译,只好说:“毛泽东说的是生气的话,但他不是骂您。”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又看着毛泽东。也对我低声说出一句难听的俄语。 5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两党关系中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张聿温 《领导文萃》2008,(20):102-106
一天,陈云来到毛泽东的会客室,毛泽东劈头问道:“你电话里说有急事面谈,什么事这么急啊?是不是为‘一五’计划的事呀?”陈云回答:“一五’计划的事还未考虑成熟。我是想向主席反映一下高岗同志的问题。”毛泽东略感惊异:“高岗?他怎么啦?”“我看他有点不正常。”陈云说,“他主动找到我门上.同我谈对党和国家体制调整的看法。散布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有些话很出格。”  相似文献   

4.
一、近读湖北大学《领导科学论坛》编辑部副主编王修和同志的论文集,论文集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黑格尔哲学的评说;二是领导科学方面他所写的论文。我浏览了他的哲学论文,深佩他的理论勇气。我记得毛泽东同志1955年曾有一段口头指示:“我同意在北京大学开设黑格尔的哲学课。”他甚而引申说:“可以出版蒋介石的文集。”他说:“这样做,可能会有人学了之后走入歧途。但更重要的成果,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信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的口头指示,表达了我们领袖对信念的坚定性,也完全符合列宁的教导。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说:那些认为:“只要学习共产主义小册子,学几句共产主义的简单结论,就能成为共产主义者的人,只能变成最愚蠢的夸大狂。”果不其然,中国“文革”前,林彪主使编写的“毛主席语录”,不仅使中国很多人成为愚蠢的夸大狂,而且受林彪的愚弄和蒙蔽,成为林彪阴谋实现篡党篡国野心的俘虏。回顾历史,我就深佩王修和的理论勇气。他研究黑格尔哲学,没有使他成为唯心论者,反而使他坚定地信仰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用马列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观察领导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指导他研究领导哲学和领导科学。我想,王修和的深厚的哲学底蕴和他的理论勇气与创新精神,恰恰是我们许多研究领导科学的学者,应当认真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泰山与麋鹿     
抗战后期曾驻延安任美军观察团负责人的谢伟思,对毛泽东为什么在共产党人中具有那么高的威望不得其解。他后来回忆说:“我曾问过很多中国共产党的朋友们,毛主席为什么能战胜他的许多敌人,成为众所公认的领袖,他们的答案都是一致的。归根到底,他高瞻远瞩。”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字润之。后来又取字润芝。他曾对自己名字作过有趣的解释。1951年11月,毛泽东巡视古都安阳,当知道陪同的地区专员叫程耀吾时,他开玩笑地说:“你这个名字不如我的名字好。”“我的名字叫毛泽东,泽东就是光泽大海,普照东方。”中国人传统名字从来是互补的,因此取名“泽东”,取字为“润之”。而毛泽东对自取的“润芝”来源,又作了另种说明。  相似文献   

7.
罗忠贤 《秘书之友》2007,(11):17-20
著名学者胡适对旅美历史学家唐德刚说:“共产党里白话文写得最好的还是毛泽东。”胡适治学严谨,他对毛泽东文章的褒奖绝非溢美之词,而是大师的真知灼见。最近我重读了四卷本《毛泽东选集》,更觉得胡适所言不虚。毛泽东在学问上的精深功力、透彻悟性以及天才般的文学修养,不仅使他的著述浸透着一种拿得起、放得开、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张干等师友1951年11月8日摄于中南海。自左至右:罗元鲲(毛泽东一师时期之历史教员)、张干(毛泽东一师时期之校长)、李漱清(毛泽东韶山上学之老师)、邹普勋(毛泽东之同学)师生之谊情深谊长1950年国庆前夕,张干在湖南一师时期的学生、毛泽东的同班同学、时任一师校长的周世钊,到张干所在妙高峰中学看望旧日的老校长。“张校长,”周世钊仍然像35年前一样称呼张干,“润之给我来了信,约我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啊,”张干一惊,“他还记得你?”“我们常通信。张校长,您有什么事对他说吗?”“这……”张干语塞了。他有一肚子话想对自己这…  相似文献   

9.
幽默八则     
毛泽东与卫士 第一次游长江时,卫士李银桥照顾毛泽东换好游泳裤后,自己也脱了衣裤,换游泳裤。他发现毛泽东在打量他。 “银桥啊,你已经比较伟大了,发展下去就比我伟大了。”毛泽东一本正经地说。李银桥不明白毛泽东  相似文献   

10.
崔向华 《领导文萃》2006,(11):70-74
说起许世友和毛泽东的关系,众人皆知:许世友最听毛主席的话了。一想到毛主席,许世友的心情就激动得难以平静。他对毛泽东有一种特殊的敬重之情。毛泽东也很欣赏许世友忠勇双全、胆识兼备、敢说敢为的士兵本色。许世友后来在回顾《我在红军十年》一书的撰写过程中深有感触地说“:我心目中总是矗立着三个高大的形象:第一是党,第二是人民,第三是战士。”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许世友向毛泽东提出,去抗日前线“杀敌建功”。毛泽东欣然“放虎出山”。许世友自从陕北随朱总司令奔赴太行到转战山东之后。有11年之久没有见到过毛泽东。但十多年来,他不管…  相似文献   

11.
戏解姓氏     
《领导文萃》2011,(13):130-130
1945年10月,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文艺界名流邀请毛泽东作一次演讲。演讲后,有人问道:“假若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国共两党的矛盾是代表两种不同利益的矛盾,至于我和蒋先生嘛……”毛泽东幽默地说,“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棵草,他不过是一个草头将军而已。”说完,便发出了豪迈的笑声。“那毛……”不待那人问完,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一生都在读书,正如他自己所言,“读书是我终生的爱好”。 毛泽东读书的领域十分广泛,无论是在战争环境下,还是和平  相似文献   

13.
李锐 《秘书之友》2007,(7):36-40
“大跃进”期间,我作为毛泽东的兼职秘书,先后给他写过三封信。毛对这些信件都表示过他的看法,有的是在小范围谈话时作即兴评点,有的则是在大庭广众下作语惊四座的议论。现在回想当时的情景,仍然印象深刻,感慨无限。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爱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毛泽东自述的少年经历:“……我开始想到长沙去,听说那是个大城市……我很想到长沙一个专门为湘乡人设立的中学。在那一年冬天,我请求一个高等小学教员介绍我到那里去,他允许了……”当时的斯诺先生和后来的中国人并不清楚毛泽东所说的这个“他”是谁?其实,既不是徐特立,也不是杨昌济,而是鲜为人知的张有晋。遗憾的是,张老先生已于40年前驾鹤西归。今天我们只能找到他的侄儿——洛阳师专张人表副教授代言,请他讲述张老先生和毛泽东的师生之情以及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5.
褚双林 《领导文萃》2006,(7):122-124
欣赏有思想、有学问的人毛泽东本人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于一身,好学勤思、博古通今,作为他的秘书也必须是高水平的,他的几个主要秘书都是经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毛泽东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毛泽东选秘书一个重要标准须是“有学问”的。毛泽东习惯于以文识才,以才举人,他的三位秘书都因各自的文才而引起毛泽东的注意和任用,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胡乔木的选用,起因于毛泽东看了胡乔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的…  相似文献   

16.
吴跃农 《领导文萃》2007,(4):122-126
第一次回电:“会对解放战争战事发生不良影响 1947年初,毛泽东断定蒋介石的失败已经成为定局,中国革命的胜利已经为期不远。据此他一面部署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进攻,一面开始设想取得苏联方面的理解和支持,计划亲自去一趟莫斯科,当面向斯大林“请教”建国经验.  相似文献   

17.
吴自涛 《秘书之友》2007,(11):33-36
1992年9月28日,被毛泽东戏称为“靠乔木,有饭吃”、被邓小平赞誉为“中共中央第一枝笔”的理论家胡乔木在解放军三。一医院与世长辞。而就在此前的7月份,他因癌细胞扩散引起骨折住院时,还在病床上对陪伴了他50余年的老伴谷羽说:“我要活到九十岁,我希望做两件事:一是完成对主席50年代政治活动的回忆录的写作,  相似文献   

18.
张敏 《秘书之友》2008,(11):21-21
1948年3月的一天,胡乔木(时任毛泽东秘书、新华通讯社社长和新闻部署署长)来到机要室,说要查找一份电报,是中央工委发来的有关土改内容的。叶子龙说主席已经看过了,可胡乔木说“我也记得主席看过这份电报,但他说没看到,还跟我发脾气了。”  相似文献   

19.
罗平汉 《决策探索》2013,(18):76-78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毛泽东最早进行的社会调查,可追溯到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的“游学”。1925年春,毛泽东因病从上海回韶山休养。他一边养病,一边利用串门、走亲戚、访友等形式,广泛接触群众,对韶山地区农村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农民的革命要求,进行详细的了解,并重点调查了佃农的生活。毛泽东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佃农的劳动和生活比牛还苦,因为牛每年尚有休息时间,  相似文献   

20.
金一南 《领导文萃》2009,(18):56-60
说到枪杆子,人们马上想到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著称于世的毛泽东,以为“枪杆子”理论出自他的天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