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5):246-251
语言多样性是人类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等综合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文化与智慧的载体,然而,任何一种语言的消亡都是人类文化不可弥补的损失。近20年来世界濒危语言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存在若干问题,主要有:缺乏世界公认的语言信息数据;对濒危语言研究的性质和目标认识不同;世界语言没有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名称对照;对濒危语言的保存与保护缺乏统一的认识。对此,需要从语言濒危的逻辑辩证、社会学因素及其生态复兴路径构建等三个方面予以尝试性的解答。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再生产是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的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何认识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在经济学界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的一般原理,探讨以下几个理论问题:一、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和扩大再生产公式Ⅰ(v m)>Ⅱc 的关系;二、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在两大部类之间和第一部类内部的表现;三、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客观界限。  相似文献   

3.
由于人类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的智能和认知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电子数据的可信性和证据分析的科学性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司法实践中,需要通过区分基于有形物和基于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的证据属性来审查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电子数据的可信性。同时,基于贝叶斯网络,实践中还需要在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的信息点挖掘、模式识别以及证据表达方式三方面充分利用规则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分析电子数据的认知模型,并用拓扑势形式化地表示电子数据信息中的规律性,这样才能确保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电子数据证据分析过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人类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的智能和认知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电子数据的可信性和证据分析的科学性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司法实践中,需要通过区分基于有形物和基于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的证据属性来审查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电子数据的可信性。同时,基于贝叶斯网络,实践中还需要在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的信息点挖掘、模式识别以及证据表达方式三方面充分利用规则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分析电子数据的认知模型,并用拓扑势形式化地表示电子数据信息中的规律性,这样才能确保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电子数据证据分析过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对空间有着深刻的洞见,在他们的空间分析视域中,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有其特定的空间生产样态,资本主义亦不例外。与前资本主义时代相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人类空间生产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于地理-物理空间的扩大,更关涉社会-经济空间的拓展和文化-心理空间的变迁,三者辩证统一于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过程中,这些探讨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当代人类的空间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文献资料在科研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 1、文献资料是生产科研成果的物质基础 文献资料同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认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进行科学活动等实践中,获得了经验和认识,一旦将它们记录于物质载体,就成为资料,可供人们在再实践中作研究、参考用。人们在再实践中又获得新的经验和认识,再记录于载体,又形成新的资料。由此可知,资料的产生过程是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条规律的,是一个反复  相似文献   

7.
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是一种心智活动和表现;语言机制是心智的组成部分,进而是大脑的组成部分;对人类语言的研究就是对人类心智,最终对人类大脑的研究.乔姆斯基"语言-心智-大脑"研究的意义在于:将语言研究转到人脑研究,这是语言学的一大进步,有助于认识人类思想和智慧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商品贸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进作用早已为人们所重视和关注。搞好商品贸易不仅需要把握其中具体的运作规律,而且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商品贸易活动中内在的辩证法则,诸如生产与贸易之间的相互作用、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的正负效应、消费强弱的表象与本质等等。现就以上例举的问题略作分析思考。一、生产与贸易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大千世界最常见、最普遍的联系方式或曰联系法则。生产与贸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环节。生产是人类创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活动,贸易是商品的交换活动,生产与贸易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  相似文献   

9.
人都拥有自己的世界,但问题是人何以能拥有这样的世界.卡西尔从语言符号功能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一、语言乃是人类建构世界活动的历史经验织成的符号之网,人就生活在这个符号世界中,"以致除非凭借这些人为媒介物的中介,他就不可能看见或认识任何东西".二、语言对世界的建构主要是通过为事物命名和赋予世界以秩序的方式实现的.三、人凭借语言的这两种功能,不仅可以实现对外在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更能建构起内在的心理世界,"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四、语言是具有民族性的,语言对世界的建构模塑了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是形成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内在根源.认真梳理卡西尔的语言观,对我们深刻认识语言的本质、语言在建构人类世界过程中的根本作用、语言对民族文化心理及民族文化创造活动的内在制约等,都是极富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卢卫中 《齐鲁学刊》2002,(5):102-104
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的研究是建立在我们对世界的经验基础之上的。认知语言学对一些传统的语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再认识 ,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解释。从客观主义认知观及其语言观转变为经验主义认知观及其语言观标志着人类认识水平和语言哲学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皮亚杰(1896-1980)去世虽然已经20多年了,但勿庸质疑他仍是当代最为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不论在心理学界、教育界还是哲学界都享有盛誉:用极为简洁的语言为人们描述了人类认识或智能发展、变化的轨迹和本质,使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并以此理论为基础设计了许多实验,获得了大量支持其观点的实证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研究者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进行了新的研究,对原来的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刘建军 《阴山学刊》2003,16(3):44-48
语言文化哲学的核心内涵是关于人的哲学,是从人的语言(思维)出发,研究由此产生的文化,以及观照人在不同的思维、文化发展阶段中人的本质和人与世界关系的科学。这也就是说,人类的语言(思维)是研究的前提,文化是人类语言(思维)的必然体现,而这一切考察的核心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和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一、 关于牧区牲畜两重性的问题 牧区的牲畜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既是劳动手段,又是劳动对象,这是大家共同的理解和认识。所以这样理解和认识,是因为牧区养畜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更多的牲畜,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以满足人及其需要。具有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性能的牲畜就是生产资料,它不同于土地、机器等生产资料,一亩地就是一亩地,一台机器就是一台机器,本身不具有扩大再生产的性能。而牲畜则不然,今年是一头,明年就可能是两头或三头。同时,养畜的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民对肉食的需要,解决肉食这部分牲畜就是生活资料,而实现扩大再生产的任务,主要依靠牲畜的自然繁殖。从这个意义讲,牲畜又既是劳动对象,又是劳动手段。当然,那些牲畜是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在实践上没有必要机械地加以划分。  相似文献   

14.
近五年来我国濒危语言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存在若干问题。主要有:一、对濒危语言研究的性质和目标认识不足;二、语言研究者对自身在濒危语言研究中的角色定位缺乏全面理解;三、对濒危语言的保存与保护缺乏统一的认识。因此,必须重申濒危语言研究的应用属性,把握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而研究这个核心目标。研究者要树立为语言族群服务的意识,摆正自身的服务者角色。在具体研究中,应区分保存与保护两种不同层次的工作,遵循各自的研究原则。  相似文献   

15.
当人类的祖先通过自身辛勤劳作和不懈努力从自然中挣脱出来,交往就成为纵贯人类社会始终的普遍现象,并在社会机体的有序性演进和跳跃式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在“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社会交往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把握这种趋势并制定相应的开放政策,既是每个民族或国家对交往存在和发展内在必然性的自觉认识,又是其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对一个国家与地区发展的特殊性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还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规律的认识与把握,都需要相应的物质平台,即比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条件,其次才是系统论方法.因为生产力水平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生产方式最终决定着政治文化意识等上层建筑的建设高度.况且,一切都在运动发展中.这也告诉我们,发展是硬道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无止境,一劳永逸停步不前是无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论遗产与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财产",与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今天大规模的群众旅游活动中,已经成为了满足旅游者需要的文化符号。遗产面临着人类新的认识和选择,我们希望在保护人类遗产的同时,旅游也能得到长足的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生产资料价格实行“双轨制”,即对计划调拨分配的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定价,对部分计划生产和计划外超产的生产资料,允许进入市场自由交易,由企业自行定价。这是我国改革生产资料价格的一个重大步骤,对于搞活生产资料流通和价格,调动生产和经营企业的积极性,都起了较好的作用。但是,在实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本文想谈点粗浅认识,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生产时,始终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作为两个要素,作为物的生产条件和人的生产条件,并从二者结合的方式上去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我们考察社会主义也应这样,不但应该分析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还应分析劳动力的所有关系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把握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因此,对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关系的分析研究,就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就此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近一个时期以来,唯物史观有关问题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现将几个主要问题的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一、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新认识 有的研究者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并不是人类社会的起点,它有其前提。这一前提,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曾论证为“需要和生产”。需要和生产既然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那么它就是人类社会的起点;既然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第一个前提,就决定着人类的其他活动,因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才有了产生的根据。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生产和需要的矛盾是社会产生以来就有的。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初级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