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中国古代社会中男性和女性地位的变化,是由其所掌握的经济权力为主导的,这种变化也可以从早期的汉字中解读出来。汉字从一个角度反映出即时的汉民族观念,研究汉字就可以获得女性地位变化的信息,从而了解不同社会状态下的女性生存环境,认识汉字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语素文字,汉字记录的语素可能是具有不同构词能力的语素、可能是具有不同数量功能的语素、可能是具有不同意义的语素、可能是具有不同数量意义的语素.汉字和语素之间的关系是纷繁复杂的.本文试图从多个不同的角度阐释这种关系,并通过对语素"素"的剖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通过对“昜”和“易”的甲骨文、金文构形构意分析,得出:“昜”的造意是“云开日现光线下射”,“易”的造意是“日月半现光辉交互”。一个汉字作为词使用时的众多义项,总是在该汉字的造意基础上引申衍生的,汉字的造意是该字作为词孳衍的各种意义的语源。  相似文献   

4.
量学把"认识"归纳为分别识和无分别识.无分别识是一种纯感性认识,分别识是在无分别识基础上产生的理性认识.本文从分别与无分别识之性相入手,分析此二种识的不同特征,旨在探讨量学在哲学认识论方面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吕叔湘先生在他的《语文常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里提出了“汉字、音节、语素形成三位一体的‘字’”的理论。这个理论侧重谈“字”(汉字),本文侧重谈谈汉语语素问题。  相似文献   

6.
《说文》“賨,南蛮赋也,从贝宗声。”崔鸿《蜀录》:“巴人呼赋为賓”(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十三)。《永顺府志》:“土人呼官长曰冲,又曰送,又曰踵”(《来凤县志》卷三十二·杂缀志·缀拾·故宫博物院藏书)。“賨”是汉字记巴语音,“送”是汉字记土家语音。本文拟从汉文造字和注音方面来探讨这两个字是巴语也是土家语同一单词在汉文音译时的异写。  相似文献   

7.
一般看来,"汉"字仅仅是汉字大家族中的一员,与其他汉字个体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深入了解"汉"字,就可发现,它与其他汉字有大不一样的品格.虽然它的诞生在众汉字中并不是最早的,但它却凭着自身的优势和一些外界环境赋予的条件,给人们演示了一个"中部崛起"、后来居上的优秀个案.最后,人们不得不以它来给整个方块汉字、汉文化、中华人文精神命名,使它统帅了数以万计的汉字和浩繁丰厚的汉文化.  相似文献   

8.
从"壬、■"字形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当前的应用层面提出字形规范统一的设想,以期为当前的汉字字形规范提供参考。从字源看,"壬"应写为"■",但历代字书中写为"壬",是为与"王"加大区别度;"壬、■"是形音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但这两个字形很早就混同,字形本身已不具备区别字义的作用;在海峡两岸现行汉字的实际运用中,都出现"壬、■"混同的现象。从文字部件简化优化的角度出发,建议将"壬"确立为标准字形,将字源含有"■"的字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与"壬"同形,一部分与"王"同形。同时,也梳理了"任"与"仼"、"呈"与"■"的字形字义关系。  相似文献   

9.
汉字的"六书"理论是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归纳和概括,而非造字法。"六书说"依据小篆分析汉字结构,反映了汉字构造的法则,许慎用它分析汉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也有局限性。唐兰、陈梦家、裘锡圭分别提出"三书说"理论,对传统"六书"有所突破,又有新的问题出现。本文以时间为纲,对相关理论家主要观点做出阐释,并分析他们之间的继承和发展、价值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文字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造、演变的过程。这种不断创造、演化下去,汉字最终是否一定要走’拼音化”的“共同方向”?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本人愿就此略陈管见。 一、汉字的演变 最早的“方块”字——文字由图 画演变而来——不同的道——路 中国文字不断进步——中国文字 自甲骨文到汉代,都未有向拼音 方向演变的迹象 最初的文字,是在生产实践中逐步产生的。这一点,在今天看来,似已勿庸置疑。但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汉字创始以来,对汉语语音的研究,明显地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向,走着两条不同的研究道路。一、对语音音系自身的研究与应用从汉字的造字和应用来看,象形、指事、会意这三种造字法,以象形为基础,所创造的汉字一般讲每个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在“象形”“指事”“会意”中有音。假借摆脱了汉字形体表义的束缚,使汉字走上了表音的道路。假借字(包括“本无其字”的假借和“本有其字”的同音通假)的广泛使用,说明了当时人们对汉语中的同音字和音近字,对语音的表义功能的深刻认识。形声造字法,是自觉地运用汉字的表义功能和表音功  相似文献   

12.
"○"与"0"是两个不同的数字符号。关于它们的起源与演变、功能与用途以及用法差异等学术界存在着分歧。"○"是一种汉字,它的起源地在中国;"0"是印度数码,最先由印度人创造。虽然"○"与"0"在符号的创造上是极其相似的,但它们仍然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数字符号,不能等同与混淆。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一些古代典籍时我们会发现在表示“沉没”意义时“沉”字和“沈”字经常混用。“沈”和“沉”是一组异体字的关系。所谓异体字就是彼此音义相同但是形体不同的字。异体字的使用常会造成文字使用的复杂、混乱的现象,然而在汉字实际应用中,汉字使用的经济性和明确性原则又会制约并影响着异体字的发展。本文试通过分析“沈”“沉”二字的起源及两者关系的发展变化,力图从中理出汉字发展演变的一些脉络。“沈”字起源比“沉”字早,在甲骨文就已出现,字形为、、、等。罗振玉先生说:“此象沉牛于水中。殆即貍沈之沈字,此为本字。周礼作沉,乃借字也。”此说甚是准确。对这些甲骨文字形分析我们可知,字形外面的两条线是甲骨文少了表示河水的点的“川”字,用以表示河的两岸,中间则象是或正或倒的“牛”、“羊”之类的祭牲的象形字,整个甲骨文象将祭祀用的牲畜沉入水中之形。这一解释还可以在甲骨文卜辞中找到依据。如:“尞于河三,沈三,俎一”(《合.三三九》)②“使人于河,沈三羊,三牛。”(《粹.三六》)③壬子贞:其求來于河,尞三,沈三,俎牢。(掇二.四零四)古人最重祭祀,从上述卜辞中可以看出,“沈”为用牲之法,而且都是出现在祭“河”上。“沈”应该是古人以牲祭祀川泽的仪式...  相似文献   

14.
现代朝鲜语词汇中,起源于汉字的词或可用汉字标记的词,俗称为汉字词。朝鲜语汉字词的大部分是借自于汉语的。如果把这些汉字词还原于汉字,与现代汉语词比较,其字形(包括字数、字序)、词义用法上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甚多,这就使得汉朝翻译中的“读音译法”具有相对的普遍性和优越性。但是,另有相当一部分的汉字词,与现代汉语词比较,有的“形同义不同”,有的“形同义同用法不同”,有的甚至“形异义同用法同”,这就使得汉朝翻译中的“读音译法”又具有独特的局限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表意文字,已基本上被人们所肯定,,这主要是因为汉字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和语音不直接发生关系。其实表意文字并不是不表音,只不过不能用简单的符号精确地表音,而是用众多的表意符号逐一表现汉语中各词的声音,所以大凡持汉字是表意文字的观点的人都没有忽视汉字的表音因素。有人曾提出汉字是“意音”文字、“形声制”文字等说法,我们姑且撇开这些说法的正确与否不论,单从这些说法中,至少可以看  相似文献   

16.
引言日语是汉字和假名的混合体。日语中由汉字构成的词,通常称之为汉字词。众所周知,日语里有大量的汉字词存在。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1964年进行的词汇调查表明,现代日语中汉字词占4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从“造”、“亻舟”、“前”、“勹舟 ”、“氵舟”等字的兴废可以看出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 ,其发展变化有固有规律。这种规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不断更新形体和结构 ,以减轻人们学习和书写的困难 ;二是逐步调整自身职能 ,以顺应汉语的发展变化 ,保证记录功能的实现。具体字的兴废及其流变即是这种规律实施过程中的外部表现  相似文献   

18.
学者们在论述汉字分化方式时把异体字分工作为汉字分化方式的一种类型,而异体字分工与汉字分化方式有着不同的本质属性,因此把异体字分工看作汉字分化方式的一种类型就有待于进一步斟酌。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实验的方法对非汉字文化圈汉语学习者掌握“易五码”查字法的可能性和实际学习效果进行测试。以奥地利各高校不同专业未学习过汉语的学生为主要实验对象,分别对汉字字形特征的学习和使用“易五码”查字法的查字效果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将汉字作为图形,通过对外形和内构特征的学习,可以使非汉字文化圈汉语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在短时间内掌握“易五码”查字法,以及“识”“别”汉字的字形特征。  相似文献   

20.
语言文字的本身是中性的;汉字的拼音化方向符合世界文字发展规律;拼音化与“两个凡是”无关;现实生活中广义的拼音化在扎实推进;拼音和汉字并行不悖;不提拼音化方向的负面后果是否定拼音化方向的论调甚嚣尘上,研究拼音化的论文发表困难重重;拼音化的进程与社会思潮和行政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