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的调查资料,实证性地分析了当前南京市农民工的消费现状、特点,并简要分析了影响进城农民工消费模式的主要社会性因素,以期为改善城市农民工消费现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虚城市化"到市民化:农民工城市化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陈丰 《社会科学》2007,(2):110-120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游离在城市的边缘,职业与社会身份的分离、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均表明他们未能真正融入城市,而是呈现一种“虚城市化”现象。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农民工的“虚城市化”只是其市民化进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为尽快完成这一转变,一方面农民工应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主动地融入城市社会;另一方面应当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努力增加制度供给,改善制度环境,并且积极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为农民工群体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3.
卢军 《南方论刊》2011,(5):50-52
新生代农民工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主体,具有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表征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更多地表现为社会文化问题。应以主体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最终目的,通过实施道德矫治,以期增强新生代农民的道德主体意识,使其行为与社会保持协调,促进主体角色转型,最终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温州、丽水两地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经济状况、身份认同、乡土认同、城市认同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从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视角考察其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和心理文化融入状况。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积极的社会认同建构和社会融入,应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创设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空间,丰富城市社区的文化生活,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创业。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突出,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实现。流动人口犯罪的主体,是因就业目的而流动的人口——主要指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本文通过认识流动人口犯罪的客观表现,分析了诱发犯罪的深层原因,从法律、社会、政府等综合性视角,提出了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呈现出复杂的上升趋势.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是导致社会转型、人口结构转变的重要变量因素,而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又受到许多因素制约.本文就是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对21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情况及影响因素对其影响的情况进行了定性地分析概括.本文试创立了一个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度测定的操作化模式——5·20·43模式,即从5个维度上,确定20个一级指标,43个二级指标,通过问卷赋分测定、回归分析、检验,得到了目前中国社会省会城市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水平呈现“半融入化”,而制约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城市社会中的制度因素的结论.这为促进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完善制度,使流动人口有机融入城市,实现中国人口适度城市化.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进城务工的青年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具有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但受目前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他们的城市融入仍然面临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消除体制壁垒,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推进城乡联动改革,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基本权益;三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使新生代农民工公平分享改革成果;四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五是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营造理解、尊重、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等。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因素,以江西省农民工为调查对象,考察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学历、健康状况,对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均产生显著影响;普通话水平对社会融入有显著影响,但对经济融入和心理融入没有影响。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得出具体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200-207
农民工城市融入分为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融入和心理融入四个维度,农民工社会资本划分为个人关系、组织参与、政策制度和社会关注四种类型。基于珠三角地区农民工调查问卷数据,通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农民工社会资本对其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四种类型社会资本都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具有显著影响,但作用强度不同;高中以上学历农民工,主要依靠个人关系型社会资本促进其城市融入,高中以下学历农民工,个人关系、组织参与和政策制度三种类型社会资本共同作用促进其城市融入;政策制度对高中以下学历农民工心理融入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城市归属感问题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强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是促使其融入城市社会的关键。农民工在城市归属问题上呈现出地域归属感、群体归属感、身份归属感等方面的不和谐。究其原因,既与我国体制性障碍、不合理制度、城市社会对农民工认同程度低、进城成本高等因素相关,也与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有很强的关联度。要实现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和谐健康发展,应以强化农民工对城市居民的群体归属感为切入点,同时辅以消融城乡二元分割等必要配套措施,为农民工归属城市社会构建和谐体制,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创造必要的物质生活和人力资本条件,使农民工更好地走进城市、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由农民转变为市民,由过客转变为主人,与实现经济权益、政治权益、社会权益相比,更为根本的是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入。文化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在城乡文化冲突的背景下,高度重视对农民工文化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不仅是实现农民工文化融入的落脚点,而且对提升农民工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规范行为习惯,消弭与城市居民隔阂与冲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我国宏观上的人口城市化过程,在微观上则是人口"进城"和"返乡"两个过程综合的结果.因此,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实现城乡结构的重新构造,也需要从流动人口行为模式中进行深度的考察.本文讨论了四方面问题:一是流动人口"进城"和"返乡"的综合过程对城乡发展的影响;二是城市部门如何引导流动人口的"进城",促进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三是城市部门如何适应流动人口的"返乡",通过文化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进入农村带动农村发展;四是为建设城乡间人口自由流动的通道和机制,努力探索和推进相关的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3.
朱亭瑶 《兰州学刊》2013,(3):137-142
农民工群体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的进程中产生了内部分化,以8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导力量。处于"双重边缘化"的农民工群体由于对农村生活的疏远,其融入城市的意愿更加强烈。然而现阶段因为体制性障碍、个体性障碍和经济性障碍的存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亟待解决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只有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稳定的职业发展,实现其在城市中从"生存"到"发展"的需求转变,才能为其融入城市主体生活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广大城市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速度也日渐加快,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需求方。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人口收入偏低,众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形成了一个较大的供给方。农民工进城不是融入城市,而是作为一种城市边缘人的角色进入,因此农民工在城市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关系到其自身的社会保障问题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做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不仅关系到农民工自身生活,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低收入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是应当引起社会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根据统计局对农民工的调查以及行业分类,本研究将低收入农民工职业合并而后分为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和自由职业,采用问卷法、深度访谈法、文献法收集资料。通过对问卷资料和深访资料分析发现:低收入农民工因行业不同而呈现在住房面积、住房形式、住房内基本设施困境程度的不同,他们的住房质量低于城市居民最低标准。从社会排斥视角来分析,低收入农民工因行业不同而呈现在城市户籍制度、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城市租房市场、城市建设规划四个维度上被社会排斥程度的不同。排斥低收入农民工的多项制度互相嵌入,强化了低收入农民工被社会排斥的困境,形成制度性社会排斥,阻碍了他们在城市的社会融入。我们要改革户籍制度、住房市场政策、住房保障政策和城市建设规划政策,以实现低收入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满足他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乡转城的务工人口逐年增加 ,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或阶层。“打工妹”是社会对农村进城务工女青年的称呼 ,她们也是当今城市劳动者中的一支新的女工阶层。2 0 0 2年 8月国家通过媒体公布全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有 85 0 0万人 ,男性占 6 0 % ,务工人员 70 %为青壮年。根据这一统计 ,“打工妹”有 340 0万人。据兰州市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反映本市流动人口有 31.88万人 ,女性也占 4 0 %左右。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的流动人口占本市城镇人口的 13%~ 15 %。据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郑杭生的调查城市居民中已定居…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是城市和谐发展的核心.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进展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农村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农村家庭的裂变,"一家两地"、"一家两制"成为进城农民工家庭的主要形式,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要转变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观念,为进城农民工安家立业创造环境和条件,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融入城市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尽管农民工要达到与城市的实质性融合,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阻碍因素,但是农民工进城后与城市居民的融合,是城市秩序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使农民工群体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实现与市民的良性互动,才能在未来几十年里,使我国城市中将长期共存的两大群体——城市居民和农民工——相互适应、协调一致、共生共享。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农村的跨越式发展和城市的稳定,从而加速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流动人口给城市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尤其是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矛盾更是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本文通过对广州市龙洞村的深入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在社会融入中缺乏相应地位和归属感的现状,并进一步从流动人口自身因素以及政策因素两大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最后,笔者分析了调查问卷的结果,也借鉴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要从社区建设、政策、城市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流动人口融入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孙涛等发表的文章《社会融入视角下的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研究——基于三亚市的实证调查》(《公共管理学报》2014年第4期)认为,从典型国家的发展规律来看,快速城市化引致的流动人口规模的增加会导致城市社会结构复杂化,并产生社会融入的问题。国外经验显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包括结构性融入和文化性融入,其中结构性融入意味着移民个体或群体在流入地从制度与组织层面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