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来者来也他是一个很少被大众传媒所关注的年轻画家,但他的画却为故宫博物院收藏,这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七十年来唯一收藏的健在画家的作品。他的画很少出卖,但却在国家专利局申请了“国画技法专利”,成为中国历史上有画法专利的第一人。中国水墨画自唐代以降迄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在各方面都有了前人无法估量的进步,但也有人认为,由于水墨画受水墨纸张的局限,在技法上已经基本走向了穷途末路,画家们千方百计地在寻求着技法的创新与突破,从材料上他们用丙烯、用油彩、用水粉、用压克力,在画法上有的画家用手指、用舌…  相似文献   

2.
好坏都是福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弘一法师李叔同绝对是个可圈可点的传奇人物。他“二十文章惊海内”,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后来,他虔心向佛,精研律学,又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成为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诚如赵朴初先生评价他说:“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相似文献   

3.
国家副主席胡锦涛10月8日在北京看望了老专家叶华,代表党和国家向她致以亲切问候,并祝贺她90岁寿辰。 胡锦涛说,叶华自1940年到中国起,几十年来始终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深厚感情,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事业,用自己的摄影镜头把新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介绍给全世界,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共产党、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深切的感谢和敬佩。他说,叶华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中国。中国人民既把她看作最真诚的朋友,也把她看作我们当中的一员。他…  相似文献   

4.
知名残疾人篆刻家刘训礼,原是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配件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二十多年来,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惊人毅力,克服了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顽强地攀登篆刻艺术的高峰。如今他是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外名人研究会艺委会特级书画师、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先后入选1987年浙江省首届篆刻展、海峡两岸篆刻展、北京2000年第一届国际绘画书法艺术大展、2005年国家博物馆“百年盛典”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展等,并获奖和被收藏。作品还发表在《中国书画报》、《上海文化报》、《西泠艺报》、《书法报》、《书与画》等多家报刊、杂志上。由其担纲领刻的《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5.
海天拾风     
《人才开发》2007,(12):61-64
李文连 1950年1月出生。自幼从叔父习画,数十年笔耕,专攻山水,形成自己画风,雄强厚重、南北兼容。现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研究院高级美术师、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书画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兼画师、东江书画院院长、山东省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水乡书画院副院长、上海齐鲁书画院副院长、徐悲鸿画院特聘书画师、东方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  相似文献   

6.
郎静山说,摄影的景物即是“真”,但摄影者须以“善”的理念,去创造“美”的作品,这便是他九十年摄影生涯中体会最深刻的一句话。国之瑰宝——摄影大师郎静山。生于光绪十八年的郎静山,父亲是个爱好文艺的清朝武官,家中常有文人画家往来,长期的耳儒目染之下,郎静山也喜欢上了艺术书画,竟也就注定了一生发展的方向。他的书画初始是和画家纪月庄先生学的,而在他日后的作品里,也时时显露着儿时所受的中国传统书画布局的影响。摄影方面的启蒙,则是在他十四岁入上海洋学堂南洋中学,遇到懂摄影的李靖兰老师之后的事。李靖兰老师,爱照…  相似文献   

7.
张希平(寿石)出生在廓坊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自幼酷爱书画篆刻艺术,自己常常找一块石头刻了又磨,磨了又刻,直至把一块长长的石料,刻成了一个小薄片,不能再刻了算了事。真可谓是伏案苦楔的顽石专家。他飞刀走笔绽花凝实。他已记不清自己究竟刻了多少方印。他还临过几十种碑帖,写过几十种各种书体的字。他偶作小画,书些条幅,也都另有风致,古雅凝炼,脱尽了俗态。他特别喜欢艺术大师潘天寿先生的书画,他对齐白石老人的诗、书、画、印更为推崇,为缅怀二老,承其艺志,他自号为“寿石”,用二老其名字尾为号以自勉,对二老的技…  相似文献   

8.
一个因演猴戏被誉为“当代美猴王”、“再世孙悟空”,名振中外,家喻户晓;一个因儿时就爱看猴戏成为猴迷,苦苦追求艺术二十年,一块块石头在他手中象玩把戏一样变成一件件精致工艺品远销东南亚。他俩都与猴有缘,世界上的事就有这么奇巧。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的一天下午,卸了装的“当代美猴王”在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专家村宾馆旁的一家工艺品小店门前停下来,被店中造型独特的工艺品“石猴”吸引住了,他向店主通报自己的姓名:“我叫六小龄童,是来武陵源拍电视剧《西游记》后集的。不知你是否能把我扮演“美猴王”的形象雕刻出来”,说…  相似文献   

9.
一个帅气的美国小伙儿,给自己起了个特别中国的网名——锁柱子.还居然在一个国内著名文学论坛“读书生活”里当上了版主。如今的他又忙着为一家著名英国出版公司选编翻译一本收有15篇短篇小说佳作的《中国当代短篇小说集》。  相似文献   

10.
“来到中国,我最大的变化就是把肚子给吃大了。”亚历山大用双手卡着凸起的肚子,笑着说。年近四旬的俄罗斯“大男孩”,一副学院派的黑框眼镜下藏着一双童稚的双眼,—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他之间的距离。亚历山大是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俄语外教,很多学生都知道这个老师很“能吃”。跟同学们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家肯定会把菜单给他,让他去点菜。亚历山大则会把菜单一合,用不太标准的汉语说着:糖醋里脊、日本豆腐、水煮鱼、酸辣土豆丝……这几样都是他最喜欢的中国菜。一天中午下课后,亚历山大请我们几个学生去吃牛肉面。  相似文献   

11.
李文连     
1950年1月出生。自幼从叔父习画,数十年笔耕,专攻山水,形成自己画风,雄强厚重、南北兼容。现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研究院高级美术师、中国当代书画  相似文献   

12.
他用美国乡村音乐风格讲述中国的故事,表达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被一些媒体冠以“当代乡村音乐之父”的美誉。  相似文献   

13.
<正>启功(1912.7—2005.6),中国书法家、书画鉴定家。长于古典文学、古文字学的研究,曾在辅仁大学任教。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著《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论书绝句百首》等,出版《启功书画留影集》以及多种书法选集。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群星璀璨,启功先生无疑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颗。他在学术和艺术诸领域都卓有成就,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杰出贡献,他高尚的文化品格更让人们永远怀念和崇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启功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拟定的校训,也是对他一生成就和高尚品格的精确概括。  相似文献   

14.
1958年11月生于河南太康,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专家,北京京都国画院副院长。1989年4月《晨憩》参加中国美协和当代工笔画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当代山水画展”获金奖;1992年香港艺术中心个展;1995年新加坡个展;1997年日本富岛《中国名家画廊》个展;1998年中国美协“中享杯”全国书画大展《林间》荣获优秀奖;1999年5月《松林深处》参加“中日水墨画交流,北京—东京画展”。(中国美协、日本水墨画交流协会主办)1999年12月中国美协主办“…  相似文献   

15.
麦启安用时3年拍摄制作了一部全面深入地向西方公众介绍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现状的8集系列纪录片《龙腾》。  相似文献   

16.
吴昌硕是我国晚清艺坛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也是近现代四大家(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之一。他的书画艺术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对我国近现代一百余年的画风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是“后海派”之领袖,具有开拓性的创新精神。他创造的大写意花卉画技法以及艺术表现形式,都为后来人学习和沿用,他以篆书的笔法入画,用笔敦厚老辣,色彩浓艳,对比强烈。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吴昌硕与他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对这位杰出的书画家取得的成就进行探究和分析,研究他的艺术特色,以及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起到的关键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2010年12月4日晚上带着他和妻子共著的中文版新书《中国的启示》来到杭州,面对中新社记者关于当代中法两国年轻人差异的问题,拉法兰用一个关于“勤奋”的故事,作了精彩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优雅的校园环境和活跃的学术气氛使北大成为一座名师荟萃的文化圣殿,众多的名家宛如一颗颗珍珠散落在燕园的各个院系,然而在众多的珍珠之间有一颗明珠显得尤为光彩夺人。他的学术研究道路充满了坎坷,但他始终百折不挠,为深入社会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运筹经济终成家;他为中国的经济把搏号脉,驾重若轻,著作等身;他跻身名家却待人和蔼可亲,在莘莘学子面前犹如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堪称师之楷模。他就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证券学家曹凤岐教授。天道酬勤翻看中国当代经济学家的成长历程,有的人出身书香门第…  相似文献   

19.
石本正一先生是日本农学博士,他最早向中国传授了地膜覆盖和园艺技术,从1974年起,他把生命最后的20余载奉献给了地膜覆盖在中国的推广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昆西·琼斯是美国当代音乐界的著名人士之一。他集作曲、唱片监制和制片人于一身。在长达40余年的音乐生涯中,他谱写并改写了大量的乐曲,出版了大批唱片,还导演并生产了一定数量的电影。他的音乐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他还是月球上第一首歌曲的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