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粮食安全与财政补贴政策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粮食危机,既有国际市场粮食供给紧张、粮价上涨原因,又有这些国家长期忽视对粮食生产的财政支持和对农业生产者利益的保护。我国人口众多,耕地有限,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加大财政对粮食生产与流通的补贴力度,优化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观察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粮食经济基本数据基础上,探讨我国未来粮价短期走势和长期粮食安全问题。得益于市场化取向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科技进步,以绝对短缺和匮乏为特征的传统粮食安全问题早已发生实质性改变。受油价上涨刺激生物能源需求、国际小麦价格上涨以及国内粮食供求周期变动等因素影响,我国粮价走势在短中期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如果我国货币供应与总需求增长不至失控,油价上涨导致粮价全面猛涨并把我国通胀率拉高到两位数的可能性比较小。  相似文献   

3.
世界     
<正>应对粮荒土豆成"隐藏的珍宝"一场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正在蔓延。仅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国际米价涨幅便超过了50%。疯涨的粮价在海地、菲律宾和埃及等37个国家引发了抗议和骚乱。"全球粮价上涨正抵消各国在脱贫方面取得的进步,如果任其发展,还可能损害世界安全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决策探索》2008,(19):16-23
谁掌握了石油,就控制了世界;谁掌握了粮食,就统治了人类。这句话在国际粮价飙升的今天显得尤为贴切,并极具战略意义。即便在受全球粮食风波冲击相对较小的中国,粮食安全部署也同样成为今年的头等大事。中央2008年1号文件就明确提出,“实施粮食战略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和调出量大的粮食核心产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金融衍生品规模和结构不断发展,逐渐向粮食等产业渗透,形成了粮食金融化的现象。宽松的货币环境、生物能源的发展、国际大粮商的控制成为粮食金融化的推动因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粮食已经实现了从商品属性向商品和金融双重属性并重的转换,粮价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供求而是由货币和资本所决定。粮食安全本质上已经从"生产-销售"的供求问题转化为"贸易-金融"型的价格问题。据此,我国应该加快建立国际性的期货中心,提高国际市场定价权和谈判能力,完善农业补贴机制,发展粮食龙头企业,提高应对粮食金融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东方 《决策与信息》2009,(10):24-26
粮食安全不仅关乎各国民生大计,也事关全球发展与稳定。2007年-2009年,联合国一直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形势。先后举办了数十次“全球粮食危机”特别会议。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的“罗马粮食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警告说,粮食危机是一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输不起的战争”。据联合国官员介绍,截止2009年7月,全球约有10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或濒临饥饿边缘.平均每6秒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7.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粮食供应短缺和粮价飞涨,一些国家爆发了骚乱,有37个国家面临粮食安全危机,美国也出现了抢购粮食的风波。目前世界粮食储备已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只够维持53天,远远低于去年年初的169天的水平。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都发出严重警告,《谁来养活中国》的作者布朗先生近期也发出强烈呼吁: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及生物能源的挑战”峰会,100多个国家的首脑或部长与会。磋商困扰全球的粮食问题。俄新社称,许多国家领导人已将粮食安全视为同际稳定最主要的威胁因素,甚至超过了恐怖主义。加拿大《环球邮报》一针见血地指出,“几十年对粮食的低投入才导致了饥荒的恶果”,“危机不过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粮价涨,百价涨"。2007年,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推动CPI不断走高。新年来临之际,中央一系列稳定粮食供应、严控物价上涨的政策密集出台,一场保障粮食安全和粮油市场稳定的战役已经打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以来,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日趋紧张,到2008年已形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全球性粮食危机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本文指出世界石油价格上涨,美国等国家生产生物燃料,全球粮食主产区自然灾害频繁及国际市场投机因素等是此次粮食危机的主要诱因,并就解决这一危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粮食危机入手,分析中国粮食的生产现状及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几点措施,以应对粮食危机,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中国粮食生产的情况,不光决定本国的粮食供应,也直接影响世界粮价。如果中国缺粮,会进一步加重目前尚未解决的粮食危机,从这个角度说,中国今年粮食丰收,是给全球吃了一颗定心丸。  相似文献   

13.
发展合作金融 助推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以来,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的持续攀升成为牵动人心的焦点。追根溯源,供应不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扬、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国际粮价飙升的大环境是食品价格上涨的主导因素。由此,继续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也就成为了确保粮食安全、遏制通货膨胀的战略性方针。  相似文献   

14.
2011年2月初,粮农组织发布的2011年1月份的全球粮食价格指数为231点,再创20年来的历史新高。国际媒体普遍认为,世界粮价飞涨的主要原因有5个方面。1.世界各地的恶劣天气造成粮食减产,引发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从2010年夏天开始,严重的干旱和大火使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收成严重减产;印  相似文献   

15.
2011年2月初,粮农组织发布的2011年1月份的全球粮食价格指数为231点,再创20年来的历史新高。国际媒体普遍认为,世界粮价飞涨的主要原因有5个方面。1.世界各地的恶劣天气造成粮食减产,引发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从2010年夏天开始,严重的干旱和大火使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收成严重减产;印  相似文献   

16.
国家粮食安全及其动态把握与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什么是国家粮食安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粮食安全”问题,并把世界谷物库存量至少占当年需求量的17%—18%视为全球粮食安全的最低限量,其中周转库存占12%,后备储备量占5%—6%。由于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2001年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放弃了这一标准,提出了包括营养与健康、可利用性和经济获得性等7项衡量世界粮食安全的监测指标。这些监测指标能否真实反映世界粮食安全状况,还有待检验和评估。国家粮食安全不同于“世界粮食安全”,它既要充分利用国际粮食资源,分享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福利,又要充分估计可能的民族、宗教和意识…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08,(33):12-12
在愈演愈烈的全球粮荒给世界许多国家的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的同时,国际热钱开始加速进军粮食产业。为此,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近日在接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08,(25):23-23
最近有一份来自国际组织的报告认为,全球粮价上涨源于20年来粮食生产周期性投资的波动。但6月5日的《中国财经报》援引有关专家的观点认为,从国内外情况看,粮食生产的投资当中,政府投入的比例还是要多些,比如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投资、农业技术服务等,这种投入具有公益性的特征。社会资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下半年,"粮荒"开始在全球蔓延,这再次给我国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也对我国粮食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而2008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提出,"实施粮食战略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和调出量大的粮食核心产区;在保护生态前提下,着手开发一批资源有优势、增产有潜力的粮食后备产区。"  相似文献   

20.
郑奔 《经营管理者》2009,(22):165-165
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公认的一个事实,它对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文章重点讨论全球变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比如粮食的减产,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以及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等。针对上述问题,文章第二部分提出一些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