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出发,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梳理了毛泽东法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阐明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对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法制问题所存在的两种发展倾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这一视角,就他们所遵循的思想路线及各自的社会主义观、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等方面,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思想进行了比较,从而,从几个侧面论证了邓小平与毛泽东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对毛泽东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自从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就投身中国的革命事业并为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在领导民主革命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同时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思想,更把社会主义作为民主革命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很快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虽然中国社会的发展走了弯路,但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路人。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对毛泽东所开创的事业的发扬光大,进一步推进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体制是对毛泽东遗志的最好继承。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所阐明的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问题.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主要是毛泽东过早放弃了这一理论,通过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急速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6年,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党并未自觉认识到这一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有了客观、自觉的认识,逐步系统、完整地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着历史的逻辑的关联.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相差近半个世纪,它的内容远没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包含的内容那么丰富,以及对生产力尺度把握得准确无误.但是,从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上,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前奏和客观理论参照系;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则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对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界的一种观点是,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关于发展商品生产的一系列见解被视为毛泽东主张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展商品经济的论据;而这样的正确见解只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为毛泽东所坚持并付诸实践。事实上毛泽东发展商品经济的设想很快被自己否定,总体而言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是与发展商品经济的方式相悖的。而毛泽东对商品生产社会主义性质的强调、对片面强调物质激励作用的反对、对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视,都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体系逐渐形成。毛泽东把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得出的理论原则,如国民经济发展方针、工农业发展关系以及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等思想极富理论价值。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毛泽东的法制思想是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毛泽东在法制问题上有过一些失误,但有不少的观点,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闪耀着熠熠辉光,对于我们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无疑有着重要的鉴戒意义。一、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毛泽东深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性,指出必须要制定新的社会主义宪法和其他法律,搞我们自己的一套法律体系。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主持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体现了毛泽东对创建革命法制的重视。建国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公安、检察、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等相继建立起来。根据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和邓小平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都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各自的社会主义发展观。通过对邓小平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观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有许多相似之处,邓小平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1956至1966年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走过了一条相当曲折和复杂的路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其根和源都始发于毛泽东在这个时期的探索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非常重视运用法律武器,促进根据地发展,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刑法、诉讼法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法制系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更重视社会主义的法律建设,在领导新中国法律创造工作和司法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许多法制建设的指导原则。但是,由于许多原因所致,毛泽东的法制思想还具有局限性。我们应该科学分析、正确认识毛泽东的法制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于毛”.毛泽东从实践哲学的基础、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先导;同时,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中国文化发展“走自己的路”的探索中成为先行者.毛泽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在当代依然启示着我们要认识到这是“马克思主义道路”,要坚持文化发展的这条“社会主义道路”,要实事求是地完善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2.
袁景华 《齐鲁学刊》2000,2(5):121-124
为开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行了长达20年的艰辛探索和实践。继毛泽东之后,邓小平创造性地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总设计,在理论和实践上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3.
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学说,并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践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制、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等重大问题做了开创性论述.在列宁的法制思想中,以民为本是贯彻其中的基本立场,现实问题是其发展依据,公平正义是其价值追求,坚持党的领导是其鲜明特色.这种逻辑性对我国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最初判断和逆转的原因 ,探讨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既是对毛泽东失误的一个纠正 ,更是对毛泽东正确方面的一个发展 ,说明了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走过的艰难历程和光明未来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首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道德伦理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都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作为同一个理论体系发展而来的不同的理论成果,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有很多共性的内容,但同时又有很多原则性的差异。造成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时代主题不同、两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视角与认识程度不同、个人经历与积累的经验不同。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综合起来称为“社会基本矛盾”,进而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作了全面、具体的分析。邓小平直接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正确思想,批评和抛弃了他的错误观点,从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入手,对基本矛盾理论做出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创建了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社会主义改革必然性思想及其重大发展李世家,鲍刚毅一、改革必然性的进一步阐明,源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文章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却因经济建设中的盲目性和急于求成等而造成了严重的混...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党建和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大业等一系列事关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做了艰辛的探索和毕生的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历史证明,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探索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在思想认识上,使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回到了生产力标准原则上;在理论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实践上,提出了改革所有制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