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锴 《老人世界》2013,(6):37-37
一部《西游记》使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世代流传。于是,人们便认为“唐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去西天取经的人。其实,早于唐僧228年,就已经有人去西天取经了,此人便是东晋花甲高僧法显大师。名著中的唐僧就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公元627年,玄奘法师西行天竺(今印度),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经回国,为弘扬东方的佛教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并不是西天取经的第一人,获此殊荣者应是东晋的法显大师。  相似文献   

2.
王清铭 《职业》2007,(10):25
唐僧是西天取经集团公司的CEO,由如来佛直接任命,执行董事观音菩萨直接领导,而且有官场背景受大唐皇帝直接委派,奉旨取经,身后有坚强的靠山.在职场上,唐僧仍然面临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时期阿拉伯人以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闻名于世,阿拉伯的自然科学曾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花拉子密的代数学、白塔尼的《恒星表》、札比尔·伊本·赫扬的化学专著……所有这些在世界自然科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同样在中世纪时期,阿拉伯人对光学和机械学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谨对此略作介绍. 中世纪阿拉伯人在光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肯迪(约公元801-873年)以研究亚里士多德著作而出名,被人称为“阿拉伯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光学家.他以欧  相似文献   

4.
1 小时候看《西游记》心中愤愤不平,就问父亲:"悟空、八戒、沙僧,论能力不知道要比唐僧强上多少倍,凭什么让能力平平、肉体凡胎的唐僧做他们的师傅?"父亲笑着说:"如果没有唐僧的领导,孙悟空他们是完成不了西天取经这项艰巨任务的。尽管他们个个能力超群,但都缺乏获取成功的最根本能力--持之以恒。而唐僧对取经坚定、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人善于言辞,尽人皆知;阿拉伯人喜幽默,擅于讲笑话,却知者不多.阿拉伯人说:“我们用乐观和充满希望的眼光去看世界,一切困难都会云消雾散,整个世界就象美女在为我们跳舞,而我们则在幸福地欣赏着优美的舞姿.”从蒙昧时期至今,在阿拉伯历史上产生过不少幽默家和幽默文学家.幽默家是指本人言谈幽默,举止滑稽,或是口头传述民间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爆发的阿拉伯民族大起义是阿拉伯民族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揭开了建立阿拉伯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序幕,对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阿拉伯民族大起义同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展密切相联。在伊斯兰教兴起时期,阿拉伯人曾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明。但随着阿拉伯帝国的瓦解和崩溃,从16世纪起,阿拉伯人沦为奥斯曼帝国的臣民。到19世纪后半叶,在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阿拉伯人  相似文献   

7.
泛阿拉伯主义萌芽于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主张阿拉伯人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独立的阿拉伯国家。本文简要论述了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伊拉克和泛阿拉伯主义的关系;伊拉克复兴党的泛阿拉伯主义实践,最后分析了伊拉克在历史上长期成为泛阿拉伯主义民族中心和泛阿拉伯主义在伊拉克恒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此经乃“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永传东土,劝化众生,是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正因为取经乃一大善事,所以尽管山高水深,妖魔挡道,困难重重,在天上的众仙、地上的友邦国民,海里的龙王的帮助下,终成正果。唐僧取经,几乎所有的天神天仙都出过力帮忙。观音出力最多,帮助孙悟空收伏了熊罴怪、鱼精怪、红孩儿、赛太岁妖王,用甘泉救活了枯宝树。佛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是一个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多民族国家,在近4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600万伊拉克人,其中阿拉伯人约占73%,库尔德人约占21%.伊拉克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北部库尔德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库尔德语.  相似文献   

10.
在伊斯兰阿拉伯帝国崛起后。出现过两次扩张高潮,一次是在四任哈里发时期,伊斯兰阿拉伯军队冲出了半岛,向埃及、马格里布、两河流域、波斯等地大规模进军。第二次是倭马亚朝时期,伊斯兰武装力量渡过直布罗陀海峡,登上了欧洲土地。但处在伊斯兰扩张高潮时期的倭马亚王朝只传位14代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可谓文笔精湛,故事神奇,寓意深刻,谈起《西游记》,大家对里面精彩的内容都耳熟能详。近年来,关于西天取经团队的管理哲学,也成为了社会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西游记》被世人称作团队建设的最佳典范,唐僧四人以西天取经为目标,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取得真经。对于一个团队来说,他们的最终目标犹如西天取经,而沿途要克服林林种种的困难。文章拿《西游记》取经故事来谈谈现代企业的团队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12.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古代 1.巴勒斯坦的最早居民 公元前20世纪后期,海上民族腓力斯丁来到现在的巴勒斯坦定居。在希腊语中,“巴勒斯坦”意思是腓力斯丁人的地方。 在此之前,巴勒斯坦地区有多种民族存在,主要有迦南人。喜克索斯人,哈卑路人,腓力斯丁人等,他们在这里建立村落,有自己的文化,这在《圣经》的“民数记”与“出埃及记”两章中均有记载。 2.希伯莱人进入巴勒斯坦 前20世纪中叶,一支“渡河而来”的游牧部落先于腓力斯丁人来到巴勒斯坦,他们是希伯来人的祖先,《圣经》中说:希伯来人进入巴勒斯坦时,曾遇到迦南人的抵抗,但最终还是与迦南人融合并逐渐定居下来,住在死海以西山区南部的称为犹太人,住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的称为以色列人。所以严格地讲,以色列的祖先是古代巴勒斯坦的外来移民。 3、现在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是土生土长的原有居民 现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祖先是古代迦南人,腓斯丁人及其他早期部落的后裔。 7世纪时,阿拉伯帝国崛起,阿拉伯穆斯林来到时,当地人改信了伊斯兰教,并与阿拉伯人同化,少数外族穆斯林则被当地居民同化,成为阿拉伯民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把阿拉伯世界分为阿拉伯西方和阿拉伯东方两大地区。阿拉伯西方即马格里布。公元682年,阿拉伯大帝国远征军来到今天摩洛哥西海岸,面对着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他们认为自己站在“世界最西的土地”上,故把这块地方称做“马格里布”。  相似文献   

14.
在典籍浩瀚的世界文学宝库中,阿拉伯文学占有显著的地位.这支别具一格、绚丽多彩的奇葩,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极大影响.何谓阿拉伯文学?历史上,古代是指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文学,中古时期是指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后来一提到阿拉伯近代和现代文学,则是指阿拉伯各国的文学.古代阿拉伯文学是以散文和诗歌为主的民间口头文学.阿拉伯半岛上过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民  相似文献   

15.
沙漠中的"世外桃源"大家都知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人间仙境,然而你很难知道新疆克里雅人竟在大沙漠中也发现了"桃花源"吧?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浩瀚无边,一望无垠的沙丘犹如大洋中的惊涛骇浪。小说《西游记》曾经讲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过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民族是诗的民族,诗歌在古代阿拉伯人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伊斯兰以前的贾希利亚时期。阿拉伯人历史上的贾希利亚时期,是一个漫长的时期,它可以从伊斯兰教产生之日,一直上溯至阿拉伯人在阿拉伯半岛出现的远古时代。但是,阿拉伯文学史上的贾希利亚时期则不然,它只有150年左右的时间,最多不超过200年,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在延安讲过:“《西游记》中的白龙马驮着唐僧师徒历经磨难西天取经,我们共产党人要学习白龙马精神,驮着中国人民去取得革命的胜利!”所以,已到花甲之年的我就给自己取了个“老白龙马”的网名。  相似文献   

18.
中阿关系有史以来从未中断,一直很融洽,未曾发生过任何矛盾和分歧。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来到中国,以宽容的宗教和公平的贸易体现了友善和互利的精神,与中国人融为一家,并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而一句“求知不怕远在中国”的阿拉伯格言则表明了中国是文明的国度,知识的宝库。 1955年4月万隆会议期间埃及总统纳赛尔与中国总理周恩来之间的会晤又揭开了中阿关系的新篇章,从此中国与阿拉伯各国相继建立了外交关系。中阿建交的联合声明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代表,双方关系均建立在和平共处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基础之上。此后中国历届政府也一贯坚持周恩来总理于1964年访问开罗期间所宣布的处理中阿关系的五项原则,即:1.中国支持阿拉伯各国为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斗争;2.中国支持阿拉伯各国奉行的中立不结盟政策;3.中国支持阿拉伯人民为赢得统一而选择的道路;4.中国支持阿拉伯各国以和平方式消除分歧,不干涉阿拉伯内部的争端;5.中国尊重阿拉伯各国的独立和主权,不干涉其内政。 对于阿拉伯各国的解放事业,中国政府从一开始就采取了积极的立场,并竭尽全力地支持阿拉伯的民族独立,树立了世界各国人民精诚合作的光辉典范。1956年10月三国入侵埃及时,中国宣布,数千名志愿者随时准备奔赴埃及抗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国家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阿拉伯民族主义共同利益,阿拉伯国家均支持巴勒斯坦人事业,这为巴勒斯坦人的长期斗争提供了可能.然而,在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同时,阿拉伯各国又有着不同的利益考量,这对巴勒斯坦问题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在深层次上反映了阿拉伯民族主义和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即阿拉伯民族主义往往是实现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利益的一种工具或手段.  相似文献   

20.
漫话利比亚     
利比亚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利比亚”是指“埃及以西的地方”的总称。本世纪上半叶,它沦为意大利、英、法的殖民地。1951年12月24日独立,建立伊德里斯王朝。1969年9月1日,以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为首的青年军官发动政变,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6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