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哥萨克阶层的特点和当时历史社会环境来分析葛利高里的悲剧因素和葛利高里的悲剧爱情。葛利高里遵循哥萨克观念和农民田野牧歌式生活并以此作为奋斗的目标却失去了目标 ,因此葛利高里企图摆脱悲剧带来的痛苦 ,恰恰又陷入了最大的痛苦 ,这才是葛丽高里的悲剧因素所在。  相似文献   

2.
肖洛霍夫笔下的两个哥萨克妇女婀克西妮亚和娜塔莉亚,她们有着强烈的作女人的要求,执着地追求爱情,但是由于社会历史的变动把她们带进了一个在历史转折时期摇摆不定的葛利高里的生活中,因此她们以不同的姿态争取到的爱情生活最终随着葛利高里的毁灭而幻灭。  相似文献   

3.
人的命运——葛利高里·麦列霍夫评论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静静的顿河》问世的第一阶段(1928年—40年代),苏联评论界对葛利高里毁多于誉,有的批评家甚至将他称为“人民的敌人”。这是由当时文艺思想的大背景决定的。第二阶段(1953年—80年代)肯定葛利高里的意见占了上风,他由“人民的敌人”转而成为“正面英雄”。这反映出苏联文学批评方法和价值观念的转折。实际上,作家有意识忽略了葛利高里的历史伦理价值,突出了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静静的顿河》中人物的"心灵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 ,完整、深入、细致地展示了葛利高里心灵运动发展的全过程。在葛利高里一生中 ,哥萨克的气质以及对婀克西妮亚的爱情 ,是他精神上的两根支柱。前者经历了一条曲折而逐渐下降的过程 ,后者经历了波折然而却是逐渐上升的过程。两方面相互对比、相互衬托、相互补充 ,构成了葛利高里心灵运动发展的全过程。此外 ,作品中其他主要人物都有一部心灵运动史  相似文献   

5.
《静静的顿河》的主题层次与葛利高里的悲剧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现人的魅力”的主题与葛利高里的人性美一九五七年《人的命运》发表之后,肖洛霍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作家说来,他首先需要的是把人的心灵的运动表达出来。我在葛利高里·麦列霍夫的身上就想表现出这种魅力,但是没有完全成功。或许,我在描写为祖国而战的人们的长篇小说中,能够作到这一点。”苏联肖洛霍夫研究家康·普里玛对这番谈话作了这样的评价:“肖洛霍夫做了说明,他坚定地声称有些文艺学家和批评家不了解他在《静静的顿河》中的艺术构思,他希望通过葛利高里·麦列霍夫的形象向世界说明‘关于人的魅力’。肖洛霍夫的这次谈话对文艺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为许多艺术语言大师们开创了新的天地。不久,文艺学家们的新的巨著和辉煌的研究成果便出现了——维·别捷林的《肖洛霍夫的人道主义》(以下  相似文献   

6.
《静静的顿河》主人公葛利高里·麦列霍夫是世界文学中颇令人争议的人物形象之一.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看,葛利高里这一形象体现了肖洛霍对生命意义及价值的追问,对人类本质问题的探索.葛利高里始终处于生命、情感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之中,对生命意义的执着追寻决定了他所具有的悲剧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肖洛霍夫是20世纪的经典作家,其代表作《静静的顿河》从问世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主人公葛利高里的形象更是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真理探寻者的角度对葛利高里这一形象做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8.
葛利高里·麦列霍夫是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的主人公。他既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天使,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在他充满矛盾冲突的性格中,葛利高里这个悲剧形象实现了他的审美价值以及独特的悲剧美感。  相似文献   

9.
葛利高里的一生是一幕悲剧。造成这个物毁灭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葛利高里身上潜藏着哥萨克的文化因素;二是其自身情感与理性矛盾冲突的因素;三是红军和苏维埃政权所犯的"左"倾错误的因素;四是战争的因素。葛利高里既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天使、"高大全"式的英雄,也不是一个天生的坏蛋、十恶不赦的魔鬼,他同命运苦苦抗争,却终究逃不掉悲剧的结局,他的命运悲剧是不可避免的,是他个人无法抗拒的,时代已为他的一生谱下了悲剧式的乐章。  相似文献   

10.
《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里的悲剧蕴含了西方悲剧的三个历程,即命运悲剧、个性悲剧和社会悲剧。社会悲剧是葛利高里悲剧的第一个层面,也是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11.
周涛 《社区》2009,(14):50-51
我们不但是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那里,在整体之中。——列夫·托尔斯泰 如果你的生活中周围没有伟大、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人、高贵和智慧。  相似文献   

12.
解读葛利高里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洛霍夫的代表作《静静的顿河》是一部史诗性著作,本文通过对该小说中男主人公葛利高里形象的解读,提示了该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和人道美。  相似文献   

13.
魏守荣 《社区》2010,(16):61-62
从2007年4月上海市古美路街道成立旗袍沙龙之日起,汪薇珏就在这旗袍独特的情调里编织着一个美丽的梦,那就是伴随世博盛会的举行,让旗袍不断在居民生活中表达出社区文化精神内涵,表达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惬意和甜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思想史杂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生活领域里,在学术领域里,搞单一的东西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现在整个社会生活是多样化的发展,学术领域里也应多样化地发展。我感觉我们有些固定的模式,如哲学史就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史,中国历史就是农民跟地主的斗争史,文学史就是现实主义与非现实主义的斗争史,好象都要搞两军对战才好,这是不是和这几十年的军事斗争有关?军事斗争胜利以后,把这个模式慢慢地转到学术领域中来了。在太平天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崇拜祈雨求丰年意义的演变向柏松祈雨求丰年是中国水崇拜原始文化内涵之一①。这一原始文化内涵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国度里不断延续、传承,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异。祈雨求丰年的本义派生出了种种引申意义,并且在中国人历代生活习俗中表现出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16.
读完魏巍同志的长篇小说《东方》,书中描写的众多英雄人物的形象,一个个栩栩如生地矗立在我们面前。郭祥、邓军、杨雪、杨大妈、徐芳、乔大夯、花正芳……所有这些英雄人物,在冀中平原农村表面平静的日常生活里和朝鲜前线被战火烧焦的土地上,在那战争与和平错综交织的宏伟的历史画卷中,都仿佛获得了生命的浮雕一样,夺框而出,带着他们的音容笑貌,带着他们的动人肺腑的思想、感情,英姿飒爽地向我们走来。在我们的心灵上,刻下难以忘却的印象。《东方》里的英雄人物形象写得好,这在读者和评论界似乎已有定评。  相似文献   

17.
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古老而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上的张玉鹏,走过了一条艰辛又崎岖无比的人生之路。他把一个赤子情怀尽性地写给了盱眙这块土地! 他出生在大山里,父母均是贫苦的农民,清贫的生活,养成了他廉洁简朴的习惯,磨练了他刚强坚韧的意志……张玉鹏立志要在家乡的这片土地上有所建树。 1995年12月26日,改革的大  相似文献   

18.
城里人长期生活在令人压抑的“钢筋水泥城堡”中,谁不想体验一下到田园中自己动手种植瓜果的乐趣呢?但城市里缺乏土地,让许多渴望田园生活的人可望而不可即。在上海,一个叫李雪梅的“海归”女孩,别出心裁地成立了一家“绿色屋顶”公司,不仅让人们吃到自己种出的绿色蔬菜和瓜果,她本人也由此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9.
选取<静静的顿河>中主人公葛利高里@麦列霍夫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语言进行分析,重点论述了带有乡土味的比喻、语言中体现内心活动、语言反映立场的含糊等几个问题,从而说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有助于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
撤切尔夫人常说: "生活本来就是自由选择。"这无疑反应出了众多当代女性的思想特质, "她们不再过多地依赖我们,她们受过高等教育,她们追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她们谈恋爱的速度就像吃快餐……"男人们开始絮絮叨叨地抱怨着。生活中,女人们紧跟时代变迁的步伐,因为这样才够时尚,或是一反其道,那样才叫复古。无论演绎时尚还是复古,都是女人的拿手好戏,只因成就美丽。女人是花,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脱颖而出,怒放在每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滋润它们生长的则是细针密缕地工作所换取的报酬。自立,在这复杂的过程中熏陶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