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经济及科技革命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挑战。“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取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劳动价值理论与我国现阶段多元利益分配格局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虽然劳动价值论并未过时,但已不能直接解释许多新的经济现象。管理者的劳动是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键所在。科学技术并不能创造价值,只是转移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深化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文章中,有些看法有悖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混淆了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些基本范畴。因此,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走出若干认识误区,要正确理解以下范畴:使用价值与价值、生产使用价值的要素与创造价值的要素;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与决定价值的因素;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价值与价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劳动价值论与财富论;价值创造与价值组成;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要在坚持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关键问题是如何认识形成价值的劳动。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不是劳动 ,要在生产关系方面考察。第三产业的劳动能够创造价值 ,可从马克思的有关论述中得以说明。不能根据“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得出生产要素创造价值的结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谛是弘扬劳动。  相似文献   

4.
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生产要素在创造使用价值中的作用都不能作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 ,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承认除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价值创造的意义不仅在于说明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本源,而且还在于说明生产过程是价值创造的根本环节。价值创造是第一性的,价值构成、价值实现、价值分配等均是派生的。理解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在搞清楚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价格形成、价值分配,以及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等的区别中掌握其意义所在。这是正确理解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主张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同时主张根据现实生活的发展实事求是地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此,本文论述了以下问题:一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代遇到的挑战;二是坚持原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否定资产收益权所带来的矛盾;驳斥了所谓“非劳动生产要素创造价值”的观点,指出必须区分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三是提出商业劳动也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准确把握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含义,坚持生产性活劳动创造价值的论断,认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深化、扩展"劳动"的含义;其次,把握对深化、扩展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含义以及对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辩解;再次,认清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联系和区别,认识非生产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作用;最后,认清价值创造和财富即使用价值创造的联系和区别,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8.
公共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是不是生产性劳动,是劳动价值领域争议较大的问题。本文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思想和新的发展实践,提出政府公共服务劳动是有别于一般服务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既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也创造剩余价值,价值量大小可以相对测定,劳动成果既有有形、直接的经济和物质价值,也有无形的、潜在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价值,通过潜在的政策市场实现劳动交换,以税收和财政投资的形式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价值和剩余价值受益主体不是政府自身,而是社会或公众总体。应设计科学的劳动价值测评监控体系,改革薪酬分配机制,引导激励公务人员最大限度地生产社会需要的公共服务价值和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9.
深化劳动价值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其创造的价值应该得到社会承认;其二是要求正确理解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两个理所当然的现实经济问题,由于过去存在种种理论扭曲,而形成障碍.要克服就必须做到下面四个确认其一,创造价值只能是创造剩余价值;其二,剩余价值具体表现为实际价值;其三,劳动创造价值主要借助于"刀"和"器"即物化劳动;其四,只有确认物化劳动能创造价值,才能使按资本、按技术分配有充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突破和发展一直是经济理论界争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揭示劳动的智能本质和劳动时空特性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可将劳动价值论区分为宏观劳动价值论和微观劳动价值论。这一区分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宏观上正确的劳动价值论回到微观的物质生产企业时,就必须承认物化脑力劳动也创造价值,这是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突破和发展。进而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物化脑力劳动创造价值进行了论证。还从劳动模型的数量分析中得出了创新性劳动才是劳动创造价值真正源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优等物化劳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创造中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优等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相结合 ,可获得更多的超额价值 ,产生放大效应 ,还可使劳动者的劳动在纵向和横向上得以拓展和扩张 ,使劳动的复杂程度提高 ,从而使活劳动创造出更多价值。强调优等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不是要把价值形成的条件和价值的源泉混为一谈 ,而是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依然具有科学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价值理论的深化必然会引发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从马克思的分析方法出发 ,可以看出剩余价值也属于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从马克思的商品二因素原理出发 ,剩余产品的价值即可称为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引入剩余价值范畴。剩余价值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 ,体现不同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的角度考察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发展过程.文章分析了恩格斯早年否定劳动价值论、主张"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而后来肯定劳动价值论的原因;论述了马克思由"接近劳动价值论"到在新的基础上科学地发展劳动价值论的过程;介绍了考茨基受恩格斯之托并在恩格斯的指导之下撰写<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传播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思想的巨大功绩;剖析了伯恩斯坦诋毁劳动价值论、鼓吹边际效用价值论的错误;论述了列宁反对伯恩斯坦及其俄国"学生们"的折中主义价值论、捍卫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伟大斗争.同时,文章对胡义成先生的有关观点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4.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 ,发展、完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而不是要否定劳动价值理论 ,也不是给按生产要素分配寻找理论根据。在科技和社会分工高度发展的条件下 ,生产劳动的内涵应当扩展。但劳动仍然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价值理论与市场经济的实践共同发展,西方价值理论的演化轨迹,反映了市场经济从产生到成熟的历史进程,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揭示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做出了伟大贡献,两者在对市场经济的理论反映上具有统一性。本文认为现代市场价值概念是联系西方价值理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吸收西方价值理论精髓,发展现代市场价值论,才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体系都有其历史局限性。所以,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应当是开放而不应当是封闭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揭示的是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列宁的垄断价格理论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创造性发展,揭示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运行规律。文章认为,随着实践的发展,劳动价值论也要发展,要不断吸收新的理论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对发展了的实践产生新的解释力,也才能对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异同点.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1)在哲学基础上,前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后者以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指导;(2)在研究的目的和出发点上,前者是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基础,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后者则是为资产阶级服务;(3)在价值源泉上,前者主张活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后者却认为效用或最后效用程度是价值的源泉;(4)在价值度量标准上,前者认为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者认为是边际效用等等.共性方面体现在(1)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大致相同;(2)立足点都是市场经济;(3)在本源上,都属于价值论上的"一元论"等等.同时指出,应当坚持活劳动创造价值的一元论,结合新的社会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8.
只有活劳动才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根本问题是肯定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  相似文献   

19.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劳动创造价值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命题,而社会分配关系本质是社会生产资料私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正确地区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