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目前所发现的古代文物看,我国最早的美术品大约是公元前五千年新石器时期的陶器,当时,彩陶艺术的集中表现是,颜色以红底黑花为主,形象以几何图案为多。在纹饰之间,奔跑的鹿、啄食的鸟、张大口的鱼等等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其中,以西安半坡出土的一个彩陶盆最引人注目,盆上画着一个人面画  相似文献   

2.
德亮 《山西老年》2008,(10):31-31
鱼出现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时间很早,至少有六七千年了。我们现在还能看到"仰韶文化"时期的鱼纹彩陶盆。鱼形相当概括。粗线勾勒出大头长身子,嘴正在开合着借水呼吸,鳍翘挺拔有力,尾似剪子般叉开。  相似文献   

3.
50年代初期,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出几件画有人面、鱼、鹿、鱼网纹的彩陶盆.此后,宝鸡北首岭遗址、临潼姜寨遗址等也发现类似的陶盆.姜寨遗址中还见到鱼和蛙同绘在一个彩陶盆里.近30年来,仰韶文化遗迹内同类母题的彩陶图像不断被发现,人们对于人面、鱼、蛙等彩陶图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对人面纹图像已发表过的意见,有龙虱说、人面说、文身说、鱼神说、头上装饰飞头丰收说和水中摸鱼说等等.多数意见认为人面纹彩陶图像象征图腾崇拜或图腾婚姻巫术活动,主要是以原始人类捕鱼等经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2008年7月底,李宝宗先生发来一封邮件,说他收藏有一件出土于陕西华县的仰韶文化时期"鸟龙逐日纹敛口彩陶盆",希望我帮助释读其刻画图案、符号的寓意。由于他发过来的图片太小,都不清晰,我只好叫他重发图片,保持拍下来的原样大小发过来,包括口沿纹饰。之后没有消息。2010年5月初,他又在我的博联社博客文章后留言,说"有一件仰韶文化半坡期‘鸟首蛇身’——鸟龙盆",请我解读。根  相似文献   

5.
新石器时期我国彩陶图案中的线条形状丰富,变化多样,每种线条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与性格语言、情感表达,表明这个时期我国的彩陶艺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意境水平。  相似文献   

6.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的一项重要艺术活动,有关记载多认为西亚是世界彩陶文化的发祥地,其实处于同一时期的中国彩陶已经发展得相当完美、充分,并且自成体系。我国彩陶以特色独具而位于世界原始艺术之首。  相似文献   

7.
彩陶“舞蹈纹盆”出土20余年来,对其舞装研究未成定论。本篇从史学、图形学、考古学及社会学等综合分析研究,考其舞装为裸体装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藏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鸟龙"纹彩陶盆,专家们认为其对中华文明、中国史前文化和传说历史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石兴邦先生称其为"中华第一飞龙";王仁湘先生称其为"彩陶之光";刘庆柱先生称其为"龙之传人之魂";张朋川先生称其为"华夏之徽";郎树德先生称其为"中国史前彩陶重器";王先胜先生认为其对炎黄传说历史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意义";许顺湛先生称其为"仰韶文化发现九十年来的又一个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9.
关于宗日“二人抬物”彩陶盆图案所表现的内含 ,学术界认识不一。作者从“劳动的形式和劳动的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认为它艺术地表现了古人夯筑墙体的劳动场面  相似文献   

10.
新石器时代彩陶鱼纹的装饰特征,主要体现在装饰涵义、装饰技法、装饰形式三个方面,装饰涵义是原始先民通过彩陶鱼纹装饰反映出的精神需求.表达了人类自身的希望与渴求;装饰技法是鱼纹在彩陶上的绘制技法.当时人们主要采用毛笔之类的绘画工具进行彩绘;装饰形式包括彩陶鱼纹的构图方式、鱼纹的造型和鱼纹的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是中国史前文化彩色陶器的故乡,在其长达三四千年的彩陶工艺史中,先后形成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三个彩陶发展中心。半坡类型的彩陶显示出中国彩陶的本土性传统;在以花辦状花纹为特点的大汶口彩陶工艺的影响下形成了分布极广的带有东方色彩的庙底沟类型彩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虽有许多庙底沟彩陶的因素,但它并非甘青地区仰韶人的发明,很可能是一批无陶的原始居民进入黄河上游谷地后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新石器时期一部分比较有特色的彩陶图案中典型的线条进行了归纳分类,对线条的组织形式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各种线条的性格语言、情感表达以及线条的功能对彩陶图案风格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甘肃地区是彩陶文化的发源地,其史前时期的彩陶文化发展脉络清晰可辨,大致可分为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三个阶段,其中马家窑文化是彩陶文化发展的高峰。在史前时期的文化大碰撞中,于仰韶文化中期开始逐渐形成了一条以彩陶为媒介的交流途径,并且黄河流域的彩陶呈扇形向四周渐次扩展,并形成西线、南线与东线等三条主要传播线路。甘肃地区则是彩陶之路的核心地区,不仅发展和丰富了彩陶文化,而且是彩陶文化向西、向南传布的必经之地。甘肃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魅力,促进了史前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也为华夏文明注入了新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史前时期彩陶、岩画等表现题材多以人和动物为主 ;商周至先秦时期的艺术家的工作是为了实现奴隶主贵族实用功利目的 ;秦汉 ,人们对自然界美之为美的规律还未被掌握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学思想突变 ,人们开始关注生命价值 ,寻求寄托 ,在自然观照中获得了满足 ,自然山水自然进入绘画中  相似文献   

15.
从甘青与辽西地区史前时期陶器的主要器形、陶质陶色、制作方法、纹饰等方面对比研究,从陶器的角度分析两个地区的先民是否存在文化交流。通过初步研究表明辽西地区的彩陶受到了甘青地区及中原地区的彩陶的影响,甘青和辽西地区在仰韶文化早期就存在着一定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雕塑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始终,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与彩陶艺术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秦汉雕塑突飞猛进,经魏晋南北朝进入重要发展阶段,隋唐时期成就最高.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佛教雕塑艺术,陵墓雕刻艺术.  相似文献   

17.
"物以载道"是中国造物艺术"载道"的一种特殊方式,它的意义与"文以载道""文以明道"一样,所不同的是"载体"的区别。中华图案纹饰与造物艺术共为一体,独特地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从庙底沟彩陶盆上出现图案伊始,中华造物艺术就与图案融为一体。玉器、彩陶、青铜器、瓦当、漆器、建筑构件等造物艺术,无不包含了图案,同时,图案纹饰本身的独立意义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表现形态,因而我们也可以说:"‘纹’以载道"。  相似文献   

18.
白叟 《山西老年》2013,(4):42-42
树桩盆景生长一段时期以后,根系布满盆土,纵横交错,以致吸收肥水能力减弱,同时盆土中的营养元素愈来愈少,对树桩生长不利,必须进行翻盆换土。翻盆宜在早春至清明这段时间进行,在秋天9月份亦可。根系生长迅速的树种,如石榴、三角枫等,每隔一至两年翻盆一次;生长较慢的树种,如松柏类,可隔三至四年翻盆一次。盆土的原料一般用腐叶土,可由山泥、园土与落叶  相似文献   

19.
界首彩陶被称为中国近代"四大彩陶"之一,相传已有千年的历史,它是界首彩陶艺人继承和吸收唐三彩、界首剪纸、当地木板年画、戏曲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经历代彩陶艺人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技艺风格。2006年界首彩陶烧制技艺荣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今,时代的变迁以及高新技术的冲击导致界首彩陶工艺失去了它原有的文化土壤,生存处境比较艰难。文章基于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的考证,从界首彩陶历史文化渊源入手,剖析其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对策,以冀推进界首彩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来是礼乐并称,但在甲骨文中“乐”字见于多处,而“礼”字却没有正式出现,这就说明礼、乐并非是同时出现的,乐应该先于礼存在于先民的生活之中。所谓乐,即是“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那种古朴、热烈的原始歌舞。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盆上所留下的舞蹈图案基本上就是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