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中国的国际地提升,国际合作愈发深入,高职院校从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国际化视野。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需要,分析了国内外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培养状况,深入探索和讨论了高职院校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国际化视野培养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2.
朱海群 《职业》2017,(22):68-69
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都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职院校无论从培养国际技术技能人才,还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亦或提升自身办学实力与水平的需要看,都有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成为需要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文研究提出,在做好国家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同时,高职院校要积极担当,加快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并从创设机会平台、引进外籍教师、外派交流学习、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3.
一方面,受形而上的学科特质、国际和国内语言环境、当前国际文化话语权权重失衡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国文学类学报国际化程度低,另一方面,当前国际和国内学术出版竞争激烈,形势逼人,而推进中国文学类学报国际化进展是促进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交流与共享所不可回避的道路。提升中国文学类学报国际化的建议性措施有:首先应转变和升级办刊机制,完善员工激励、审稿监督等机制;其次应多渠道积攒国际学术人脉,搭建国际学术圈,通过构造优质的学术内容而打造核心竞争力;通过语言培训、汇集国际优秀开放资源等途径多方位地解决语言桎梏;注重本土化的文学理论建设,积攒中国文学类学报提升国际化、走向世界的实力和底气;积极应对国际文化话语权失衡局面,既努力取长补短、缩短差距,又勇于"走出去",努力融入国际化潮流。  相似文献   

4.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建设,厦门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支点城市,厦门旅游业搭乘"一带一路"战略之风顺势迎上发展.笔者分析了厦门旅游业融合"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所具有特殊的地缘优势、 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 雄厚的海外华侨华人资源优势等,进而探讨厦门旅游业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创新发展路径,主要有三点: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联动发展机制;打造国际邮轮旅游发展的枢纽中心,提升厦门旅游产品的国际影响力;设计"海上丝绸之路"精品旅游路线,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枢纽城市.以期将厦门建设发展成为国际化的旅游城市,促进厦门旅游业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影响下,辽宁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传统模式受到很大挑战。本文探索了辽宁高校顺应国际潮流、培养高质量本科人才的新型国际化机制。通过探讨辽宁地方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要素,力图构建辽宁地方院校本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职业生涯发展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开发,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在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以常州市科教城5所高职院校及常州1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状况调查为例,阐述了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开发方面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并介绍了我校在实施大学生创业能力开发方面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7.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其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平台,在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这一平台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中的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建设与未来发展、我国相关教育政策的落实程度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通过合理科学的知识管理策略,能够对整个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运作体系加以完善。可见,知识管理策略是否得到了合理运用会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质量。所以,就必须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策略予以更多的重视。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高职院校知识管理的内容,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最后就如何完善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应用提出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方面是世界经济和信息化时代需要高等教育迈步国际化,一方面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尤其是身兼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如何做到两者间的融合意义重大。本文仅以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下的文化传承的作用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旨在为高职院校国际化中国际化与民族化融合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上,很多高职院校偏重于自身硬件实力的发展壮大,并没有将校训文化所蕴含的多重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以合肥市35所高职院校为例,研究合肥高职院校在培育校训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践行校训文化的可行路径,为校训视角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积极方案。  相似文献   

10.
彭劲松  柯昌波 《城市》2016,(6):36-43
打造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提升重庆旅游国际化服务功能,有利于促进重庆国家级中心城市建设.通过构建综合指数分析得出,重庆打造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具有一定的条件基础,也存在着差距和不足.笔者提出打造高知名度会展节庆活动体系、完善高尚友好的旅游服务设施、完善高效快捷的旅游进入设施和加强城市文化形象营销传播等对策,以促进重庆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建设.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职院校各类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丰富,但不能紧跟行业发展,也不能满足教师长期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着资源配置的理念不够先进、资源配置主体具有多重性、院校间的资源共享并未完全实现配置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体制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文化铸造了国家与民族的心灵和品格。一个民族有了文化自信,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伴随着改革开放,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作用就凸显出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文化自信教育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责任感;传承中华红色革命文化,凸显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地域性;接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呼唤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13.
王波 《城市观察》2012,(3):103-111
白云机场是我国三大航空枢纽和对外交往门户,但与国际航空枢纽定位仍有较大差距。在分析明确白云机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广州构建国际航空枢纽的总体发展策略为“依托中心城市、构建综合枢纽、打造中枢机场”,在此基础上,立足自身优势,差异化发展,建设国际枢纽机场,完善空港交通衔接,有效应对区域内机场的竞争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国际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护理人才的国际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兼具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护理人才市场竞争力日益得到重视。选取拥有同样文化本源因而更具借鉴意义的台湾地区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进行对比研究,为此类研究带来了全新视角,从而引发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不断地加大品牌塑造的力度。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等办学特点各具特色。为了使高职院校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塑造院校品牌是一个良好的策略。打造高职院校的品牌,既可以使高职院校突出办学理念,建立区域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又可以避免浪费过多的社会资源,从而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合理,促进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本文主要从塑造高职院校的品牌的意义,基础及途径方面予以阐述,以期为部分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国际化集中表现在开放式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上。以深海探珠职教思想为指导,将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与《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融合起来,通过把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融入到《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中和以《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来完善发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本地区高职院校适应珠三角经济国际化发展需要有着非常重大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高职院校根植于少数民族地区,从社会和济发展角度而言,高职院校的发展壮大对提高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而言,学校又起到了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新民族文化的载体作用.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高职院校要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更要注重结合地方和自身的实际,继承优质民族文化传统,面向未来,更新办学观念,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从弘扬体育精神,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体育文化等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进行研究,旨在寻求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自身的体育文化建设途径,建设人与自然、人与校园和谐统一的独具地方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9.
周妍 《职业》2011,(23):50-50
随着经济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速度加快,全国目前已有713所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达377万人。可见,高职院校所承担的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及服务地方经济的特殊作用日益明显,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作用因此就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意义和目前面临的困难,探索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可行性措施与模式,以保证高职院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健康发展,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促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图书馆自身发展、延伸服务,创建学习型、知识型的高职院校,带动社区、校企双赢的知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