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信用缺失会导致信用需求扩张与信用供给萎缩,进而引发信用危机。加强信用管理是防止企业信用危机重要路径。企业的信用管理包括授信管理和受信管理两个方面。目前我国论坛上论及较多的是以防止坏账风险和坏账损失为目标的授信管理,而对以提升企业自身信用度为目标的受信管理的研究却是少有问津。以企业自身应付账款管理为重点,以维护、提升企业信用度为目标,侧重对企业信用危机传导机制、企业受信管理主要特点以及企业受信管理主要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探索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李达  罗玮 《晋阳学刊》2011,(5):40-42,137
对近10年与信任相关的学位论文(硕士论文与博士论文)的整理分析,以梳理信任这样一个目前多学科的焦点问题在国内的研究现状。对论文作者的相关信息、研究主题、信任定义与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我国当代信任研究的4大特点,即学科多样化、研究区域集中化、研究主线明晰化和研究方法多样化。同时也发现了信任研究的一个不足,即理论缺乏独创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政府信任的式微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现象.西方学术界对于政府信任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政府再造工程推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合作式治理是一种基于公民与政府间互动关系的伙伴情谊的治理形式,它使政府成为民间的"合作伙伴",它为政府信任的巩固和提高建构了社会基础、价值信念基础、政府自身创新与改革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因特网应用的普及,在线购买商品已成为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种新的购买方式,由此带来了在线信任问题的研究.由于人们研究的视角和关注的焦点不同,导致了对在线信任理解上的混乱.本文在梳理各个学科对信任定义和理解的基础上,综合了目前电子商务领域对信任研究的各项成果,提出了C2C电子商务交易市场这种特定条件下的信任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机遇、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经济学和社会学视野中,对企业家的定义有着不同角度的侧重;授信者(创业者)和受信者(管理者)是企业家活动的两个不同维度,企业家行为与管理行为之间存在差异,由此体现了从创业者向管理者的转变;个人机遇和组织创新是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成长的重要环境.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传播技术应用中引发的伦理问题,一定程度挫伤了公众对于技术的信任,建立人工智能传播信任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通过回溯以往的信任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传播信任在信任发生的基础、信任结构、信任边界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人工智能传播信任包含了人际信任、系统信任以及技术信任三个不同维度的信任层次,技术信任是人工智能传播信任建构的基础,系统信任是人工智能传播信任建构的保障,人际信任则是人工智能传播信任可感知与实践落实的部分。人工智能传播信任机制建构中的难点在于明确信任交互对象的信义责任与义务、专业知识不对等性与沟通渠道的建设、道德规范与伦理价值观的认同三个方面。可从构建与分享共同规范与伦理价值观的角度切入,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地推进人工智能传播全周期的信任生态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信任的概念内涵、形成因素与政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砚忠 《晋阳学刊》2007,20(3):22-26
在西方学术界,目前对于政府信任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再造工程推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政府信任应该成为政治学重视并加以研究的主题。“政府信任”在概念内涵上指公众在期望与认知之间对政府运作的一种归属心理和评价态度。公众对于政府信任的程度高低,乃是众多影响因素如经济、社会、政治与文化等交互作用的混和结果,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相对落差。政府信任涉及民众与政府间的互动关系,它能够扩大执政者的合法性基础,实现有机的社会整合,提高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绩效。  相似文献   

8.
政治信任主要指民众对政府的支持与信任,这是政权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也是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研究发现,村民对村委的信任度高于对乡政府的信任度,同时,村民对村委与乡政府的信任与其参加村委会选举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微弱关联.  相似文献   

9.
协同困境成为协同治理从构想跨越到实践的最大障碍。长久以来,在针对协同困境诱因的诸多分析中,无论是集体行动理论还是协同优势理论均直接或间接地将个体理性视作造成协同困境的“罪魁祸首”,与此同时,信任在抑制由个体理性引致的复杂化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独特优势也逐渐为人所知。然而,止步于认知层面和解释层面的信任研究不仅使信任沦为“幻想”,更对纾解协同困境全无益处。在社会交换的理论框架中,通过分析信任作为交换媒介的交换原则和交换过程,阐述信任构建、维持协同关系的逻辑,并从内涵、价值、制度、文化四方面着手搭建信任构建协同的现实基础,恢复信任作为简化机制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所谓信任与不信任的社会均衡是指人们之间的信任或不信任自我增强和生成,达到一种能够自我维持而相对稳定的社会状态。信任或不信任的自我增强及维持不过是社会关系和活动的一种表象与表征,它们反映的是与其自身相关或构成其基础的社会关系和活动的自我增强及维持。它们的形成不仅源于本身的自我增强效应和机制,还基于广阔的历史、社会背景与基础。关于对策建议的讨论似乎陷入了一种循环论证或决定的僵局。若要对社会均衡问题有个清晰而透彻的分析和建言,有待研究方法上的根本突破或革新。作为一种相对较新却盛行有日的理论思潮,社会建构论或能担此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