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著名宰相周必大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与佛禅结缘有着时代、地域、个人经历等三方面的因素,他对佛教既"近"又"远"的态度使他合理接受佛学思想的同时又保持儒家进取心.佛教启迪了周必大的世界观、人生观,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周必大运用禅宗的般若空观思想来帮助自己解决世间烦恼,求得心之安宁.同时,禅宗思想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技巧,使他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喜用佛禅语、通俗语入诗,善用与佛禅有关的典故和意象来传达诗情.  相似文献   

2.
一代诗宗黄庭坚与佛禅有着先天的不解之缘,很多学者、专家已对佛禅思想与黄庭坚文学艺术创作的关系做了诸多论述。本文仅从禅宗之随缘自适这一思想角度谈谈它对黄庭坚诗歌创作的影响。随缘自适思想使诗人以豁达的胸襟面对生活的苦难,进而使他的诗歌呈现出与奇崛奥峭不同的平淡风格,构建出清空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本体论、文体论、主体论构成黄庭坚的词学理论。在词之根本上,黄庭坚提出词为“诗之流”的词学观,认为词是诗歌的分支、流衍,本质上与诗歌一致;在词的体式上,持长短句说,即词的句式长短不齐,而非近体格律诗的齐言句;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黄庭坚认为词是合乐可歌的。黄庭坚的词体论,表现为诗赋之间的文体定位、“道人意中事”的抒情性、以“清丽”为词美之标准、“体物浏亮”的形象描写。黄庭坚的词学主体论,包含三个层面:读书深思,有自己独立见解,不取媚于世;人格高逸脱俗,不依傍权贵求取功名富贵;有超凡的文学表现能力和独立的文学标准,不受世俗左右。与苏轼、秦观、陈师道、李之仪较为单线式相对明晰的词学思想、词学观相比,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词论最丰富、词学观最复杂,也是最具时代性的一位词学家。  相似文献   

4.
夏承焘早年从事词的考据之学,中年以后转入词的批评之学.他的考据成果如<唐宋词人年谱>、<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唐宋词论丛>等著作,代表了20 世纪人谱牒之学、白石词乐之学与声韵之学的最高成就.他的批评成果如<月轮山词论丛>和<词学论札>所收录的相关文章,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从考据之学到批评之学,体现了夏承焘在研究方法上由"词内看词"到"词外看词"的重要转变.他的"词内看词,,表现为对词的字、句、声、韵、调、体式、版本等的校勘和考订;他的"词外看词"则表现为诗词之比较、词文之对读、词作与词论之互参,以及由作者的时代、环境、遭遇、个性、政治倾向、生活态度、文学观念,考察作品的思想、情感、表现形式与风格等等."词内看词"与"词外看词"各有优点和局限,夏承焘的过人之处是能把两者较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词在其身后评价反差较大,越到后面,评价越低。影响其词评价的主要因素是俗词。黄庭坚所处的北宋时期,俗词创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社会接受度,但随着词体的快速雅化,俗词越来越为词学批评界所不容。黄庭坚俗词在情感与词语两方面均有悖于雅正的审美标准,遭受的批评与指责也就越来越多。词学批评者的文人化立场,是导致黄庭坚俗词评价危机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6.
佛禅与辽金文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佛教在辽、金都有较充分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辽朝佛教侧重于法事活动,较受统治者重视,以华严宗、密宗为主流;而金朝佛教则以禅宗为最活跃、最有影响的派别,虽佛门与皇权的关系微妙,但佛学发展水平略高。两朝佛禅浸润士林,许多文人习染佛禅。各族文人亲近山水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与佛禅的影响有密切关系。辽、金300余年间出现了不少出入佛禅并对此有精深造诣的文人。他们对佛禅的态度可大致分为奉佛行禅者、佛内而儒外者、以佛禅为消遣和享乐者、以较为科学的精神研习佛学并从中汲取思想和创作养分者、排抑佛禅者5类。后期文坛领袖李纯甫、赵秉文与佛禅的纠葛一明一暗,典型地反映了本时期文人沾溉佛禅的趋向。出入佛禅的文人受三教合一思潮的影响,往往对各种学说杂采并蓄。两朝文人亲佛染禅的史例中还透露出一些关于禅宗发展史实方面颇有价值的学术信息。佛学禅法在文人圈内广泛流播是其向文学深层渗透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叶恭绰是近代文化名人,他在民国时期,致力于词学、人物文集与传记、佛学经典及广东地方古籍的整理。在词学方面,他主持编纂《全清词钞》与《广箧中词》,促进了近代词学的发展。他整理的《清代学者像传》《文道希先生遗诗》等人物文集与传记,对近代文学、社会乃至政治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他还完成了《宋藏遗珍》《碛砂藏》《吴都法乘》等典籍的影印工作,保存了佛学经典。他本着爱国爱家的情怀,编辑出版了《广东丛书》等地方古籍。叶恭绰整理文献范围广,文献价值高,反映了他传承文化、爱国爱家、不满社会黑暗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8.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人,他创立了江西诗派,影响所及非一代也。黄庭坚还是一位词学大家,他的诗学理论在他的词中,尤其是在其后期词作中有很强的渗透。他的词作显示出典型的诗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对<山谷题跋>中有关"韵"的论述进行整理、归纳、分类,可以看出道家思想尤其是庄子的思想对黄庭坚书学思想的影响很大,这集中体现在他对魏晋书法风韵的推崇上.  相似文献   

10.
"贬官禅悦"与柳宗元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与佛禅的纠结,成为学术史上一大公案.崇其佛学造诣者,誉其为"义理精到处","似胜"王维;揄扬其"唯物"立场且具"战斗性格"者,惜其"好佛","尤非以好佛而赞赏子厚"[1](P216).两端的偏颇恰恰是不识柳子亦不识佛禅,柳氏之"好佛"及"精到处",正在于柳宗元不守一宗一门而出入"百家之学"的态度和实行精神;柳宗元是真正意义上的"贬官",其谪贬地又是南宗禅的发祥地,不管是寻求思想上的依托,抑或抒发性情的需要,斯时斯地,庶几"既贬则禅",禅旨、禅境、禅思极大地影响了柳氏的诗歌创作;就其诗歌创作来说,柳氏虽在贬而求禅悦,其深入的进阶多是仰赖"人力"、"人工",与前辈诗人王维之于自然的深度感动,"身心的自然化"和"我梵一如"的诗风表现相比较,柳诗更多地呈现出一种"人造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