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走进张岱年位于北大中关国的住所,只见屋内陈置简单,书房里堆满了各种书籍,桌上摊着他正在写作的稿纸。清心寡欲的张先生,一生没有别的爱好,他说:“我最喜爱的事情就是思考问题,写文章。我在写作时自己感到非常愉快”。从此言也可看出张先生的人生与治学态度。一般人都以为张岱年是哲学史专家,他不仅担任了中国哲学史学会的会长和名誉会长,而且这方面著作颇丰。其实,张岱年还是个有独特见解的唯物论哲学家。早在少年时期,张岱年就“好作深沉之思,不自量力,欲穷究天人之故。思考哲学问题,常至废寝忘食。”(张岱年《真与善的探索》1987年版)张先生在20多岁时,就企图将现代辨证唯物论与西方的逻辑方法以及中国古代哲学优秀传统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三结合”体系。1936年,有人发表《当代中国哲学界的解剖》一文,将张先生的哲学思想称为“分析的唯物论”。40年代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清华学派在哲学方法论上不仅具有注重逻辑分析法的学派总体倾向、更以不同的理论建树在两方面突破了逻辑分析法的局限:一、金岳霖、冯友兰、张申府.张岱年这四位大师都注重寻求形式逻辑的本体论根据(金归之为“式”、冯归之为“永恒的理”、张岱年归之为“事实结构的基本形式”);二、金岳霖、冯友兰都肯定并论证了理性直觉在把握形上智慧过程中的作用,都强调逻辑分析法和直觉方法的结合;张氏兄弟则注重逻辑分析法和辩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我于2 0 0 4年4月2 0日写完《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此文为祝贺张先生九十五寿辰而作,文末曰:“限于论文的篇幅,本文只能就此打住,张先生研究中国哲学史的许多精义,尚未及述也。愿待张先生‘白寿’(九十九寿辰)之时,续写此文。”2 3日下午我到北医三院拜望张先生,向张先生期以“白寿”,张先生自叹“白寿”不能过也。2 4日1 1时,接到刘鄂培先生来电,传噩耗,张先生于2 4日凌晨2时溘然长逝。因作:九五之尊逝三哲,①泰山梁柱②哭如何!道通天人传万世,③思接古今汇千河。④中年谠言而获罪,⑤晚岁刚健以彰德。⑥不欲自违其所信,⑦渠山拙叟…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讨论的“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独立性问题,也就是金岳霖提出的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的史”还是“在中国的哲学史”的问题。“金岳霖问题”揭示了中国哲学内含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矛盾。这一矛盾在胡适(“疑古”)、冯友兰(“释古”)建构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实践中得到鲜明的反映,并在张岱年的“文化创造主义”中获得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张岱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在30—40年代,不仅完成了五十多万字的《中国哲学大纲》,而且创造了一个“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的哲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人生论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说辩证唯物论与解析法的综合是张先生哲学体系的根干,那...  相似文献   

6.
张岱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和伦理学家。张先生认为,读书只有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深知其意;读书能够满足精神生活需求,提高精神境界。张先生从读书中领悟人生哲理,著书立说,成就自己的学术人生。在学术研究方面,张先生强调治学之道在于修辞立其诚,直道而行体现了张先生道德学问的结合与升华。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代初期,刚刚进入“弱冠”之年的张岱年先生,以追求真理的满腔热情,在天津《大公报、世界思潮》周刊上,连续发表了十几篇哲学论文,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他用逻辑分析的方法精密地论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探索辩证法的优秀传统,简明而又系统地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论(即认识论)和人生哲学。从那时起到现在,五十五年过去了,张先生这些文章的基本观点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哲学史的研究中,对张岱年先生三十年代初期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作出的贡献的研究,至今还是一个空白。我们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思想和思想的历史──兼论儒学演变的容观规定性王步贵本世纪30年代初叶。冯友兰先生与张荫鳞先生展开了一场对“理”的探讨,争论的核心是“理在事先”还是“理在事中”。这场讨论吸引了一些学者,张岱年先生也参加了进去。张岱年先生对争论的双方均有所批评,又...  相似文献   

9.
张岱年先生是当代中国德高望重的哲学家、中国哲学史专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综合创新———张岱年先生学记》全书共16章,分为四篇:“哲学思想”“综合创新”“生平著作”“文化访谈”。其中第一、二篇,全面、深入地探讨、阐发张先生哲学思想和文化观———“文化综合创新论”。第三篇,结合其生平经历,勾勒出张先生学术思想发展、形成的脉络。第四篇,以生动的访谈形式,由张先生亲自回答本书作者的提问,全面、准确地表述出他的学术思想。张先生一生学而不倦、笔耕不辍,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一)在哲学上。早在20世…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理解现代 以现代解释传统——景海峰教授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老师,您是如何开始研究哲学的?能否简单谈一下您的治学经历?●好的。我是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当时对哲学并无特别兴趣,或者说根本不知道哲学为何物。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所以“入门”也很特殊,不像现在。那时的哲学系只有一个专业,偏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相关的课程占了一半以上;其他如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逻辑、自然科学基础、伦理学、美学等,加起来大概只有一半。所以,本科的四年教育算是“启蒙”,刚刚摸了一点门径。大三后,我选了汤一介老师的“魏晋玄学专题”、“道教史”,和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等课,对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的史,亦即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发展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简史》是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时期的代表作,是典型的“以西释中”的作品,哲学味道浓郁,提出了一系列有创意、有深度的见解,在中国哲学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下学界出现了一些消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声音,似乎以胡适、冯友兰、张岱年等为代表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所创立的中国哲学史学科毫无意义。我们对于这种观点不能完全认同,因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创立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亦具有现实合理性。“以中释中”更多的是勾起美好的回忆,无法指引中国哲学史学科未来的发展道路。“以西释中”尽管有缺失,但依然具有生命力。当下的中国哲学史书写应该“海阔天空我自飞”,我们尽可以挥洒自己的笔墨,描绘出多彩的中国哲学史画面。  相似文献   

12.
方克立教授是 2 0世纪中后期以来一直活跃在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早在 6 0年代初 ,初涉学坛的方先生就在与李景春先生、冯友兰先生的学术讨论中崭露头角。 80年代初 ,他又与张岱年先生、汤一介先生等学者一起在国内首先倡导开展中国哲学范畴的研究 ,并撰著和出版了“文革”后第一部中国哲学范畴史专著《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在 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讨论中 ,方克立教授成为大陆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和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积极倡导者之一。进入新世纪 ,全球化时代中国哲学与文化的走向问题又成为方先生…  相似文献   

13.
○张教授,在我的印象当中,您多次在自己的著述和文章里提及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脉相承的学统对您一生学术之路的奠定有着重要影响。作为学生,我对这一点非常感兴趣。我们是否就从这一点开始今天的访谈?●好的。你刚刚提到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统,我想,这的确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资源。具体来说,主要是由孙伯鍨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论中重要的方法论学统和文本研究为基础。其中,又尤以其独创的历史的深层逻辑解读法为上。谈到这里,不得不说到孙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之学科地位的确立者,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基本确立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著作的写作范式,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初步介绍并具体应用了关于史料学的方法理论.总体观之,其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具有研究视角具备动态性、史料学方法得到进一步注重和用历史的眼光审查史料等优点,但也存在史料学方法部分规模过小和具体哲学史料介绍有些简略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西文化论争,冯友兰与张岱年作出了不同的解答。具体来说,张岱年主要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文化问题,主张中国文化的综合创造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冯友兰综合运用了逻辑分析法和唯物史观,驳斥了"全盘西化"论,回避了主义问题,主张在学习科学、工业的同时发扬中国的固有道德。  相似文献   

16.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悼念张岱年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岱年先生曾多次用这两句话来概括中华文化的精神 ,其实这两句话也体现了张先生的人格魅力。他的为人为学 ,确实是“下手处是自强不息 ,成就处是至诚无息”。道德文章 ,都堪称人范、人师。一、离 去   2 0 0 4年 4月 2 4日 ,我出席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召开的“2 0世纪西学东渐史学术座谈会” ,我见北大各教授脸色沉重 ,得知张先生于凌晨逝世 ,当时我真不敢相信。自言 :这怎么可能呢 !记得在正月初三 ( 2月 2 2日 )我与罗安宪副教授曾到张先生家拜年 ,张师母骨折卧床 ,他坐在床边 ,我们问候师母后 ,他示意到客厅 ,我准备扶他起来 ,他不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界,冯友兰先生是公认的哲学大师。在二、三十年代,他撰写了被誉为“里程碑”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开创了科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格局。在三、四十年代,出于对民族危机的深刻感受,他建立了“新理学”体系,以其融汇中西、体大思精,成为当时中国最负盛名的哲学家。1949年以后,在社会巨变的旋流中,冯先生重新探寻安身立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于 30年代提出的“钻研西洋哲学”、“搜集哲学史料”、“详密规划迹团”、“探索时代背景”、“审查哲人身世”、“评述哲人哲学”等方法 ,建构了比较系统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从哲学史的历史性和哲学性的统一看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是语文—历史的方法与批判—哲学的方法的有机统一 ;从与当时的主要哲学思潮的关系看 ,他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直觉方法的综合。  相似文献   

19.
最近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岱年全集》(下简称《全集》),记录了张先生65年学术足迹.初读《全集》,对张先生提出的“综合创造论”(简称“综创论”)印象颇深.张先生早在30年代中期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就提出了独树一帜的“综创论”,这使他成为中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综创学派”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20.
还是在50年代,一批苏联哲学专家来到中国讲授哲学课程。不仅我们这些哲学系的学生要去聆听教导,而且连冯友兰、贺麟、张岱年、任华等老教授也要去接受教育。就是从这些苏联专家口中,中国人首次听说俄罗斯伟大的哲学家和光辉的俄罗斯哲学史,知道了俄罗斯从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唯物主义在不断战胜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愈益壮大,终于成为俄罗斯哲学的主流。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宣传一怀疑一揭露一探索,我们终于明白:这些说法有很大的水分,尤其是关于俄罗斯哲学发生发展的特点的说法简直是不能成立的。这几年接触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