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胡明 《殷都学刊》2004,(4):49-54
陈独秀 2 0世纪 30年代初在上海被捕 ,南京受审是陈独秀政治生涯接近尾声时的一个重要事件。陈独秀大气凛然的政治表现———法律程序各环节的抗辩与斗争 ,很值得我们作历史回顾与文化分析 ,国民党“训政”下的法治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陈独秀晚年的政治思想和舆论立场。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银行于1929年由上海市政府设立,是国民党政府时期的一家典型地方政府银行。上海解放后,根据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规定,被新中国政府列入接管的范围。1949年原国民党上海市银行被接收、清理和结束表明,原上海市银行的体制、机制、组织人事,更多地带有政府机关的特征,其业务经营也主要服务于原上海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及日常运作,这是该银行的基本属性使然。上海市银行与四行二局往来联系较密切,是整个官僚资本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移民、他者化与身份认同:电影里再现的上海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文化传统被另一种文化传统所压迫,虽然表层看来是消灭了,实际上却以隐形结构的形式深藏在民间.在新环境中又可以重新得到恢复乃至复活,这种现象可被命名为"近现代传统的复活".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上海的资本主义和城市文化,在社会主义时期被压制为隐形结构形式,进入90年代以后才得以复活.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各地掀起了"上海怀旧热",主要是针对社会主义时期以前的上海,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而言的.老上海是与安全享用资产阶级空间的欲望相结合,提供给人们一种所谓"改变时间经验,稀释历史性,记忆类似历史感觉的怀旧现象"的"被想象的怀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 ,受国内外政治改革浪潮的影响 ,清朝政府被迫拉开了中国近代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地方自治序幕 ;辛亥革命胜利后 ,地方自治因其具有异质性而顺利契入新的政治体系 ,并获得了合法性 ;2 0年代末 ,中国国民党取代了北洋军事集团 ,作为制度创新内容之一的地方自治制度在执政当局相关法律原则的规整之下 ,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尽管作为一种尝试的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地方自治运动随着国民党统治的结束而告失败 ,但它留给后人的启示却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史量才之死     
史量才是上海青浦县泗泾镇人。一九一二年他盘进《申报》——我国出版最早报纸之一,从那时起,他就成为《申报》的老板,并且由此发家。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三日,他乘自备汽车由杭州返上海,途经浙江海宁县翁家埠附近。被蓝衣社特务狙击身死。 要知道蒋介石为什么要下这毒手,得先从“九·一八”以后史量才的政治倾向及其意图和他的能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保甲制度在赣鄂皖豫四省的前期推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冉绵惠 《天府新论》2005,(3):108-110
20世纪2 0年代末30年代初江西、湖北、安徽、河南四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展的主要地区,国民党蒋介石在这些地区推行保甲制度也最早。由于国民政府的大力倡导,各省政府的积极努力推行,几年实行的结果,赣鄂豫皖四省的保甲已具规模。由于保甲制度起到了有效控制基层民众、配合反共“剿共”的作用,国民党蒋介石认为成效显著,要求全国各省市仿行,并且保甲制度最终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基层政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商民协会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商人团体,对它的建立及其与旧商会冲突和合并改组等 方面的探讨,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国民党对民众团体的基本政策。通过内陆中心城市成都与上海等沿海地 区商民协会差异的比较,成都市商民协会并不像上海等地那样是在国民党的扶持下发展起来的,并成为国 民党试图控制资本家的“临时党化工具”,而是在与四川地方军阀政府支持的成都总商会的斗争中缘起和 发展的,并实实在在地为商民利益奔走呼吁的商民利益集团,并最后主导了旧商会的改组。说明国民党对 内陆城市民众团体控制的薄弱。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上,“史家办报”思想占据了重要位置。而史量才则是“史家办报”思想的最重要的阐释者和实践者。本文梳理了近代报人有关“史家办报”的论述,与史量才的观点做出深入比较。总结了史量才为实践“史家办报”思想所做的毕生努力。试图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揭示史量才“为社会保存一份信史”的史家理想。  相似文献   

9.
在 2 0世纪 30年代的县政建设实验中 ,江宁和兰溪通过地政改革实验 ,收回了近代以来流失于民间的地籍管理权 ,增加了政府税收 ,在当时影响颇大。本文认为 :江宁和兰溪的地政改革是国家权力强行扌契入地方社会的一种特殊模式 ,实验县在权力、人才和财力上的优势和因地制宜的权变是其能够取得成绩的保证。但由于实验经验的局限性 ,加之国民党政权的体制性缺陷和领导社会变革能力的不足 ,这种地政改革经验在推广上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10.
南京政府时期的专家政治论:思潮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家政治论 ,亦称“专家治国论”或“技术统治论” ,是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盛行一时的政治思潮。以《新月》、《独立评论》为背景的人权派、独立评论派 ,从事组党活动的国家社会党 ,以及与国民党关系比较密切的《大公报》等 ,都曾是专家政治论的提倡者。一、专家政治论的阐发南京政权建立后 ,国民党人推行一党专政 ,不学无术之徒充斥政权机构。党军矛盾、派系矛盾 ,甚至蒋、汪、胡的矛盾 ,都一度不可调和 ,重建政治权威困难重重。以胡适为首的自由知识分子 ,呼吁人权与约法 ,批评国民党的“武人政治”与“分赃政治”。“专家政治论”即是在这…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艺"包括20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革命文学"、30年代的"左翼文学"、40年代的"延安文艺""十七年文学"以及"文革文学"."红色文艺"的实质是权威政治话语利用文艺对农民、工人、士兵进行鼓动、宣传,发动他们的革命热情和革命意识,即文艺为政治服务.政治权威的主体性置换了作家的主体性,被改造了的作家失去表达内心真...  相似文献   

12.
徐新 《社会科学》2000,(4):72-76
近现代犹太民族在华散居史始于中国的门户被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的 19世纪后半叶。在不到 10 0年时间 ,有大约 4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先后来到中国 ,其中有的是为了经商 ,有的则是来避难。上海、香港、天津、哈尔滨相继成为来华犹太人寄居生活的主要城市。祖籍巴格达和孟买的犹太人于19世纪 5 0年代率先来到上海经商 ,到 2 0世纪初这批犹太人已在上海建立起了一个颇具规模、富有富足的犹太社区。原籍俄国和其他东欧国家的犹太人由于那里出现的迫害和革命 ,于 2 0世纪初来到哈尔演、天津等地谋生。其人数增长迅速 ,到 192 0年仅在哈尔滨一…  相似文献   

13.
论孙科在制定《五五宪草》过程中的思想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五宪草》是由孙科主持起草 ,于 1 936年颁布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五五宪草》具有较为复杂的性质 ,一方面 ,孙科作为国民党内最早呼吁实施宪政的代表 ,为此文件的制定起过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主流派在《五五宪草》中纳入了大量体现专制主义色彩的条文 ,使得《五五宪草》中的若干民主性内容成为一纸空文。孙科在制定《五五宪草》的过程中 ,思想变化一波三折 ,他试图有所振作 ,但最终仍不得不与国民党主流派妥协。呼吁结束党治 ,实行民主宪政2 0世纪 30年代初 ,在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一股反对国民党党治 ,…  相似文献   

14.
奥地利学派的演进:传统与突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奥地利学派是经济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葩 ,由门格尔在 1 9世纪下半叶开创 ,其发展过程充满着矛盾和曲折。直到 2 0世纪 4 0年代后半期 ,在米塞斯和哈耶克的著作中 ,奥地利学派的原创意识才得到重现 ,并最终在 2 0世纪 70年代导致奥地利学派的现代复兴 ,产生了柯兹纳和拉赫曼等当代重要代表人物。然而 ,拉赫曼的激进主观主义又对奥地利学派的个人主义宗旨提出了挑战 ,并使制度与演化经济学突现出明确的研究方向。现在 ,奥地利学派能否经受这种突变并做出新的贡献仍有待于深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牛耕 《西域研究》2004,(2):84-86
罗布淖尔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部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 ,中外考古学家和探险家在这一地区发现了楼兰古城、小河墓地、营盘遗址等重要古代遗存 ,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地区的关注。解放后 ,一直到 2 0世纪80年代末 ,我国学者才进入楼兰地区进行考古调查 ,对楼兰城局部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6,(9):134-141
20世纪30年代,与上海小报浓重的休闲娱乐色彩相比,以燕京大学创办的《平西报》和具有国民党背景的《河北民报》等为代表的北平小报却展示出忧国忧民的别样情怀。北平小报这种独特内容风格的形成,无疑跟故都与上海迥然有异的城市文化和价值理念密切相关。当时的北平小报经常发出与国民党当局不在同一频道的声音,各种左翼言论时或见诸报端,如对当局横征暴敛之苛政的揭露和批判、对消极抗日的痛斥和嘲讽,以及对当权者动辄杀人的暴虐统治的控诉和对社会各界哑口无声的冷漠态度的悲叹等等。此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精辟论断和革命、普罗、资产阶级、大众化等词汇的流行,预示着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已经成功地占据了国民党当局的部分意识形态阵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2 0— 30年代 ,国民政府以收回国家主权为目标的对外交涉在一些领域展开 ,关税自主权的部分收回 ,政府印花税、卷烟税等在上海租界内的征收 ,以及实行已久的上海租界道契制度的变更等等 ,均表明收回国家主权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些结果。其中围绕对上海租界内工厂施行检查所进行的交涉谈判 ,是国民政府借实施《工厂法》为契机以图对上海租界收回部分主权的又一行动 ,这是上海租界史中一段重要历史 ,也是当时中外关系中一件大事。由于原始资源缺乏 ,这一重要外交交涉的内幕一直未被清楚揭示。本文根据有关原始档案资料 ,对这场交涉的曲折过程 ,及其所反映的有关背景等进行论述 ,以揭示被掩史事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8.
国内集群研究述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集群研究在国外始于 2 0世纪 90年代初 ,是对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延伸和拓展 ,在我国则到 90年代末才兴起。本文对集群的一些基本理论作简要综述 ,并提出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袁振喜 《河北学刊》2002,22(6):103-106
本文尝试用一种小说观念来观照新感觉派小说 ,并将之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 ,来考察它的历史意义。小说是对于人类自身存在的认识、保存和再创造。新感觉派小说保存了中国 2 0世纪 30年代上海出现的局部的片面的现代化图景 ,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政治因素与“新经济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述森 《东岳论丛》2004,25(2):180-184
关于新经济政策 ,人们如今仍侧重于论证其自身的合理性 ,而对于它何以在 2 0世纪 2 0年代末的苏联被中止 ,却很少去作深入的探究。然而正是这一问题 ,最关系着人们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特性的理解。在 2 0世纪 2 0年代的苏联 ,新经济政策始终是一个政治性的命题 ,是政治方面的因素最终决定了它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