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瞿根鹏 《职业》2012,(2):144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直接紧密联系的鲜明特色,也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史成泽 《职业》2012,(15):172-173
我国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上看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在运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封闭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难以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等职业教育开放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毕丛娣 《职业时空》2014,(6):100-101
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要求,得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的结论。就目前学校、企业、政府三个层面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友林  冯远飞 《职业》2012,(33):110-111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培养模式。本文以仪征技师学院为案例,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进行了阐述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张文华 《职业》2012,(24):65-66
"厂办校""产教合作""产学结合""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教育培训模式,在我国已出现了近半个世纪。2006年3月30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校  相似文献   

6.
金顺敬 《职业》2011,(9):76-76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多数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体系机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学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纪克玲 《职业》2013,(36):34-35
多年来,笔者学院以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改进教学评价模式,逐步探索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习交替、订单培养、定标培养、顶岗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服务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徐彬 《职业》2017,(4):94-95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职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康玉忠 《职业》2014,(32):19-20
2010年,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要求出发,为了突破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借鉴了国际上职业教育成功典范——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和德国"双元制"模式,提出了以"教学企业"为主基地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校企合作的教学企业为平台,校企在"产、学、研"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取得了突出成效。  相似文献   

10.
沈耀星 《职业》2014,(36):132-133
建立"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当前改革发展的明确方向,职业学校管理模式、教学体系和育人方式因此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要求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之相适应,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本文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分析当前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企业用人标准,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不断扩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从而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布俊峰 《职业》2011,(27):68-70
一、职场安全教育的问题与探索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更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就我国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对策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刘兴元 《职业》2016,(9):21-2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研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职业教育模式。”本文以我国公办重点职业院校之一的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为例,介绍了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实现职业岗位对接的具体做法和成果。  相似文献   

14.
卜立新 《职业》2013,(5):20-2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承德技师学院(承德工业学校)近几年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方式有校企互为基地形式,赋予全新理念的订单培养、企业冠名、合作培训的形式,还有以教学工厂(校办企业)为基地实施的全真培训,以及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杨伟  高菊生 《职业》2011,(27):82-83
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教育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教育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顶岗实践;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各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发展高职教育、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率的保障。按该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基本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结合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过程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赵晋飞 《职业》2014,(8):61-6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模式,但是,目前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瞿根鹏 《职业》2011,(Z1):126-126
根据企业对维修电工专业技能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改革教学内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白晶 《职业》2013,(6):28-29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遵从职业教育规律、凝练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增强育人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必由之路。国内外的办学经验表明,成功的高职教育几乎毫无例外地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成功地把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以及整个教育与工作实践、职业实践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0.
孙福东 《职业》2013,(35):112-112
“校企合作专班”是校企双方协商组建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综合素质高、技能突出的技能型人才,以实现增强学校办学效益和提高企业人才竞争优势的合作双赢、互利互惠以及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