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短篇小说《死者》中詹姆斯乔伊斯运用了悖论这一手法,通过在情节、意象、情境方面匠心独运的矛盾冲突的设置,深刻展现了爱尔兰人民的“麻痹”状态,事物对立面摩擦出的火星也点亮了故事主人公的“精神顿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彰显了小说的深层主题,这些对立冲突所形成的艺术张力也有助于理解乔伊斯本人对爱尔兰民族及现实与人生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梁山”叛逆群落的悲剧性内在于“梁山”自身。蕴含于“梁山”首领宋江形象中的忠与叛逆的矛盾冲突与蕴含于“梁山”群体形象中的义与叛逆的矛盾冲突之间的同构互渗,是构成《水浒传》悲剧性质的基本根源。从整体性的高度看,《水浒传》又是统治者与叛逆者共同的悲剧,这是由二者共有的两种悲剧性内涵(悲剧的实体性内涵:社会与历史周期律之间的冲突,悲剧的观念性内涵:人性与奴性的冲突)所决定的。而从作者的观念世界与《水讲传》小说世界的内在联系看,水泊“梁山”既是作者抗上意识的行化,也是作者乌托邦理想的折射,同时也是作者忠义价值观念的投影,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水浒传》的悲剧也就是作者施耐庵观念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蒲向明 《船山学刊》2008,(2):177-180
《玉堂闲话》是唐末五代天水作家王仁裕笔记小说代表作,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较高地位,蕴涵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张力。其中的神异文化主要是用以游心寓日,镜像文化意蕴深入到了感受天意。夜叉文化渐生真切之感,“胡”文化反映了不同文明在那个时代的渗透与融合,“狐”文化显示了一种极为矛盾的心态,“游丐”文化有显明的时代特征,“骗局”文化有文学、社会学及心理学上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话的艰难和交流的隔绝,已成为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重要主题。从外在表现来看,《城堡》中的对话有两个特点,一是所占的篇幅相当可观,二是通过对话的形式实现了对于传统小说叙事方式的颠覆。从小说的情节结构来讲,《城堡》中的对话使得小说的基本构架臃肿、繁琐,与传统小说中的对话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其复杂性和开放性,又使小说在内容上呈现出相互冲突、自我消解的特点。进而构成了贯穿小说全篇的悖谬的美学意境和无边界和无中心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话、细节、对比、矛盾冲突等四方面对《左传》写人的艺术进行分析,认为《左传》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李莹 《鞍山社会科学》2006,(4):38-38,32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集,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堪称北方黄河流域地区中原文化的杰出代表;《楚辞》是我国第一部以屈原为代表而创作的新诗集,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远祖,堪称南方长江流域地区楚文化的卓异楷模。它们以其优良的“风骚”传统,在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学史上一直起着无可替代的光辉典范作用。然而,对于中国文学这两大源头之间的关系问题,学界历来众说绘纭,莫衷一是。一种认为,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既有南楚本土固有文化的哺育,又有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中原文化的沾溉,《诗经》影响《楚辞》毋庸置疑;另一种则认为,《楚辞》与《诗经》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各自独立的两大文化版块,是泾渭分明的两大文学源头。  相似文献   

7.
《狼图腾》和《藏獒》两部相继以动物为主角的小说,是近两年来出版界和文坛的盛事。《藏獒》在发行之初,打出了要“PK”《狼图腾》的旗号。读者群中已分裂成“狼迷”“獒迷”,双方争论热烈。笔者认为:《藏獒》虽是摽着《狼图腾》出版发行,有跟风之嫌,但从文学的层面,《藏獒》和《狼图腾》在故事及情节的安排、形象的塑造以及环境细节的烘托渲染等方面,各有千秋;从文化的层面,《狼图腾》的思想切合了人们的生态焦虑和生存焦虑,拥趸者自然居多,而《藏獒》所倡导的“獒性文化”即“英勇、忠诚、责任、牺牲、规则”可能更得人心,客观上也对《狼图腾》掀起的滚滚“狼文化”有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数百年来的《水浒传》研究 ,特别是其主题研究 ,不同的角度、语境与释读者 ,从而构成多样的小说主题形态。我们从《水浒》文本的不确定性、主题释义的开放性、接受者前理解的介入性、文化语境的历史变迁 ,探寻出《水浒》主题释读的多重困境。因而 ,决定着小说主题解读方法必然由“非此即彼”的单极思维、“亦此亦彼”的中庸思维向“非此非彼”的多元思维开放  相似文献   

9.
李林荣 《东岳论丛》2012,33(7):15-24
《伤逝》在主题蕴含层面,不仅涉及其情节层面上所呈现的“涓生”和“子君”这类“五四”一代青年的爱情问题,而且与五四运动过后的特定时代氛围中“无政府主义”等思想文化和社会实验运动所促成的特殊生活观念情境,以及鲁迅置身这一情境中的个人化的思想感受,有复杂关联.基于此,《伤逝》的主题和情节,形成了提出而不是解决问题、展示而不是弥合冲突的开放式和碎裂型的构造.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对于清人小说《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等发表了好多评论意见。这些见解,不仅对于我们认识有关作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在文艺评论原则与所持的批评方法上,也有助于我们改进当前的文艺批评工作。 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 《聊斋志异》这类“志怪”小说,从明末开始盛行。但那些小说大都“诞而不情”,不仅“大抵简略”,而且“又多荒怪”。要做到既从非同寻常的怪异事件中取材,又以非同寻常的表现手段与情节发展趋势,展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处理好“花妖狐魅”等“非人”表现对象与人情世故的关系,确实是这类志怪小说取得独特艺术成就必须妥善解决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小说改编为电视剧成为当下影视界一道热闹的文化风景。电视剧《金锁记》的反封建主题,解构了小说“金钱对于人性的腐蚀”这一苍凉而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同时主题置换消解了原作强烈的性别意识;改编者对“负心男人情结”的再阐释,又传达了一种与小说文本不同的典型的男性意识。电视剧《金锁记》与小说《金锁记》尽管是二种衍生与母体之间的关系,但表达着不同的主题意蕴,证明了存在是一种事实,阐释是另一种现实这一道理。  相似文献   

12.
张承志的《心灵史》以“非小说”的姿态,融历史、文学、宗教于一体,显示出区别于一般小说的文体特点。《心灵史》的文本构成,历史是其骨骼,张承志深入西北进行实地调研,并采用了多种历史资料,使《心灵史》达到“信史”的效果;文学是其血肉,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张承志饱含着对哲合忍耶的深情,向读者讲述了他炽热的宗教情感;宗教是《心灵史》的灵魂,正是为了确认哲合忍耶的信仰合理性,张承志调动了众多史料,并以文学手法加以铺陈,在最大限度上宣扬了哲合忍耶的教义。作为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张承志的写作难免流露出宣传教义的可疑,但也蕴含了文本创新与精神上扬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13.
茅盾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从多个层面反映“五四”前后新旧文化的过渡,表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革和时代特征。在《霜叶红似二月花》的文学形式上,茅盾尝试突破以往的创作模式,回归到小说艺术、自身成长经历和传统文化价值观,表现出突出的本土化艺术风格。但在这部作品中,茅盾也面临艺术自我的回归与时代创作要求之间的冲突,导致该作品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新旧文化过渡等问题时存在艺术上的失衡。  相似文献   

14.
苏焘 《阴山学刊》2009,22(1):48-51
《水浒传》七十回前后存在着的有关语句、思想方面的种种矛盾之处,在经历了明清以来的版本变化和阅读传播后,实际上已成为小说内部固有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与小说其他情节一起,构成了《水浒传》故事的整体符号特征。从此角度来看,小说内局部叙述的矛盾实质上可以看作是故事内在结构发展的必然,并在此叙述矛盾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物性格的自我冲突以及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动态演进。而这种统纳了叙述矛盾的整体性阅读,亦可为尚有版本争议的古典小说审美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5.
温庆新 《中州学刊》2024,(1):152-159
现代“小说话”不仅关注《红楼梦》的文化典范价值,而且将《红楼梦》当作重要的文学经典作品;不仅从小说类型归纳与小说史定位来强调《红楼梦》的文学经典性,而且基于现代文化语境发掘出《红楼梦》新的审美意义。这是现代“小说话”批评者对《红楼梦》阅读“体验”后,意图与文本进行怡然自得交流的体现。作为一种批评与阅读媒介,现代“小说话”不仅对传统小说的现代接受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而且能够揭示彼时小说批评的新原则与新意义导向的文化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王一玫 《理论界》2005,(4):209-210
《静静的顿河》围绕主人公葛利高里,刻意造就了在乡土生活、军旅生活、情感波动和心灵激荡中的一系列矛盾冲突,以此来塑造形象、表现主题,让读者在眼花缭乱的矛盾冲突中,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这样就表现出了小说的内在实质——写的是悲剧,但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莎剧《麦克白》三个常见研究主题——女巫、叛国和人生的虚无入手,探讨了《麦》批评近年来的研究转向,即:研究内容上,回归日常文化和政治生活;在研究模式上,摒弃“高端”理论方法,引入政治、历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新历史主义“颠覆/抑制”的二元对立史观受到挑战;在研究导向上,关注文学作品的当下性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对暴力和恐怖主义问题的反思。《麦》新时期研究主题的转向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持续深入,也与后911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改变、世界多元化和价值冲突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8.
戴维·洛奇的《小世界》虽仍然保有弗莱所分析的“浪漫传奇”的基本结构:“历险探求(追寻)-冲突-失败或成功”的循环往复,却颠覆了传统小说叙事的等级次第,以平等、纵向、垂直的关系展开人物和事件,从而成功实现了平等叙事结构对等级叙事结构的替代。此外,《小世界》成功采用了表层“巧合”、深层“冲突”的“巧合”“冲突”共存原型主题,达到了继承并发展传统“浪漫传奇”单一“冲突”原型主题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艳清  张燕楠 《理论界》2006,(4):184-185
本文在与“圣经”原型的对照中,作者从另一个视角分析了托马斯·哈代《卡斯特桥市长》中的主人公边克·亨察尔悲剧:人束缚于来自自我的弱点——嫉妒和野心。《圣经》作为西方文化遗产对西方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卡斯特桥市长》可视为圣经文化产物之一。对《旧约·撒母耳记》中扫罗与大卫的故事和《卡斯特桥市长》中亨察尔与伐尔伏雷故事比较研究,使我们不难看出人与自我的冲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邓武蓉 《船山学刊》2009,(4):174-176
《南史》、《北史》不仅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其文学性虽已不能与“四史”相比.但将其部分篇章立于“史传文学”之列,亦当之无愧。《南·北史》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简捷扼要的叙事风格;直书其事的叙事态度;怪异奇雅的小说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