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余杭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7.7亿元,名列全省各县(市)的第11位。作为余杭国民经济支柱的工业经济,发展更是迅猛,2000年现价工业总产值291.6亿元,其增加值对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49.4%,纵向比较,令人乐观。但借鉴兄弟地区的先进经验,对增强自己的紧迫感加快把余杭建设成现代化都市新区的进程也是有益的,所以我们组织力量,对余杭和萧山两区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作了一次粗浅的对比调研分析。两区差距在拉大余杭和萧山一江(钱塘)之隔,经济各有优势。改革开放初的1980年,余杭的工业…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余杭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7.7亿元,名列全省各县(市)的第11位.作为余杭国民经济支柱的工业经济,发展更是迅猛,2000年现价工业总产值291.6亿元,其增加值对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49.4%,纵向比较,令人乐观.但借鉴兄弟地区的先进经验,对增强自己的紧迫感加快把余杭建设成现代化都市新区的进程也是有益的,所以我们组织力量,对余杭和萧山两区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作了一次粗浅的对比调研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3年底,我区撤镇建街,标志着我区加快向城市化转变。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街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还有许多不足。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三街道工业经济发展状况,借鉴萧山工业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而对发展我区街道工业进行一些思考,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射洪县认真贯彻省、市有关加快丘区经济发展的决定,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探索加快丘区工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迅速掀起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关键抓落实”的新一轮工业发展热潮,工业强县战略取得显著成效。截止2006年6月底,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52户,比2003年增加22户,1-6月新增规上企业10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海南州着力实施“工业强州”的经济发展战略及“一带两区”的工业发展布局,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几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增加值从2003年的2.47亿元快速增长到2007年8.49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8.1%,为推进全州工业化发展,增强全地区  相似文献   

6.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解决资源要素制约难题、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科学发展至关重要,对作为以工业为主体的萧山经济发展来说更为关键。关注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分析其发展情况,是非常现实而十分必要的课题。为此,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和省局规定的最新统计分类标准,依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对我区高新技术工业企业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吕琳 《四川省情》2007,(5):43-44
四川工业的发展现状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工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2001年以来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2005年与199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已由378.67亿元提高到530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到33.3%。  相似文献   

8.
孙斌 《浙江统计》2001,(5):28-29
工业结构的状况如何 ,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水平 ,决定着工业发展的方向和可能达到的发展速度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地制宜地调整和发展工业行业及产品结构 ,有利于生产力要素的合理配置 ,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为此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 ,对普陀区工业结构现状作一分析 ,并提出今后调整发展的对策。一、结构现状与问题1.行业结构。行业结构是构建产业框架的基础 ,依据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 ,建立合理的工业行业结构 ,是发挥产业优势的前提。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努力 ,普陀区已基本形成富…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分别从人口年龄结构、教育程度、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江苏沿海地区人口构成与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并对其工业从业人员变动与工业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两者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具有同阶单整性、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最后提出保证人口稳定增长,进一步提升沿海开发层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沈皎 《浙江统计》2008,(6):39-40
作为比较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海宁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持续不断的工业投入,工业投资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对保持和增强海宁市工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现阶段海宁市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分析和初步研究,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工业投资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彭莉莎  赵利敏 《四川省情》2010,(9):64-64,63
工业的能耗问题一直是工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工业的发展是与能源的利用息息相关,工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是否也在大量消耗着能源?2008年金牛区工业总产值为318.621亿元,占成都市(3819.335亿元)的8.34%。金牛区规模以上工业有27个行业,全部是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04236万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12.
工业用电量与工业总产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工业总产值提高,将伴随着用电量增加,工业用电量是工业发展的一个“窗口”。根据衢州市1986—1996年工业总产值与工业用电量资料计算两者相关系数r=0.99999,这说明在行业结构及产品单耗等因素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工业用电量与工业总产值之间存在着高度正相关关系。因此,用工业用电量来评估和核实工业产值不失为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工业用电量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工业产值评估与核实的质量,而工业用电量在行业用电分类中占有极大的比例,因此,做好行业用电分类,保…  相似文献   

13.
苏州市三资工业经济从1985年起 ,经历15年能迅速成为苏州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 ,并成为全省三资工业快速发展的领头羊 ,主要得益于苏州人的强烈开放意识、机遇意识和服务观念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家的安全、技术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陕西国防科技工业是陕西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陕西工业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对陕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功不可没,同时,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在全国国防科技工业中占重要席位。  相似文献   

15.
张小文 《统计与社会》2006,(2):47-47,42
2005年,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面对宏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不断优化出口工业品生产结构,努力提高产品产量,促使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在人民币汇率上涨的不利条件下保持了大幅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迈出了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步伐,为西安市工业发展增加了新亮点。2005年西安市出口工业品生产呈现了以下较为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2007年,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良好的大环境下,中国汽车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站在700万辆产销平台上的中国汽车工业,无疑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在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1997年上海工业发展的回顾1997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工业生产保持适度增长,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逐月提高,但市场制约影响仍然较大,企业面临各种减利因素较多,工业企业利税仍然负增长.1各种经济成份工业企业总产值全面增长.1997年,上海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60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68.39亿元,比上年增长3.8%;集体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7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59.21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相似文献   

18.
李寿良 《浙江统计》1996,(12):11-13
本文根据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普查的资料,就建德市十年来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和当前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综合分析,并对今后工业经济的发展思路提出几点建议。一、发展态势1985年至1995年,是建德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和工业经济水平提高最快的十年。尽管期间出现过两次周期性的经济波动,经受了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和市场波动的严峻考验,但仍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1、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至1995年末,全市工业企业已发展到4826家,比1985年增加3408家,增长2.4倍;从业人员达到75845人,比1985年增加47096人,…  相似文献   

19.
三普资料表明,瑞安工业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本文拟就瑞安工业的特点及今后发展对策,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小商品、大市场”是当前我市工业经济的基本格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瑞安乡镇工业异军突起,为该市经济注入了活力。199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35.17亿元,比1979年增长58倍。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达112.59亿元,比1979年增加184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83.30%;年未职工人数15.3万人,比1979年增加《.5倍,乡镇企业数已达1.7多万家。由于乡镇工业发展历史较短,我市的大部分的乡…  相似文献   

20.
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能源的需求,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也随之大幅增加,对资源、环境产生了影响,这使节能降耗工作成为当前工业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课题。如何既要保持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又在发展中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能降耗,做到两者兼顾,是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