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阐述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对知识经济社会中学历与学习,知识与创新能力,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人才不仅要有学历,还要会学习,并且要终身学习;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能力;不仅要有较高的科技素质,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两种素质要协调发展。唯有如此,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与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大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客观要求.本文在分析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培养创新人才,当前大学培养创新人才主要障碍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思路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建立大学创新教育的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主持者言:大学管理创新与数字时代的大学教育变革是大学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本期高教管理评论栏目选择了《论中国大学管理传统与制度创新》与《数字时代的大学教育变革》两篇文章,主要探讨创新大学管理理念和文化传统以及数字时代的典型象征——网络将成为“大学的心脏”,对大学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校“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教育提出的紧迫要求 ;创造性并不是“教”出来的 ;“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教师素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的改变,对大学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指出教师要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具有网络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展创造教育并善于进行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根本的特征和要求。“知识经济”时代要不断创新.首先是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不断创新的人才。没有这样一大批人才,那么我们将要远远落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教育培养人才方面仍存在着观念上、教学方法上的滞后与弊端。因此,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彻底从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入手,真正为我国培养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方能大力推进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的进步,迎头赶上“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育——21世纪中国大学教育的前进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科技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看,21世纪将是一个以创新活动主导社会发展潮流的世纪。创新社会的到来需要创新人才来支撑,而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决定教育理念的变化。创新教育是中国大学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大学开展创新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还是中国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现实要求,它既是以知识经济与科教兴国为时代背景又是知识经济与科教兴国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与知识经济紧密相关的媒体组织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资源知识化、管理人本化、学习终身化,无一不要求媒体进行更深入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的变革。在"变是唯一不变"的环境中,组织学习与管理创新成为最关键的生存与发展技能,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加快学习的步伐,向学习型组织迈进。我国媒体在向产业化、市场化、企业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更应该提高组织学习力,从建设学习型组织入手,推动组织结构的变革,建立新型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育的定位大学教育除遵循其原始神圣的宗旨之外 ,还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赋与大学教育不同的时代使命。这是一个变数 ,一个动态优化调整的过程。在知识爆炸、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远远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教授给学生任何一个专业的全部、甚至大部分知识 ;任何一个毕业于高等学校的专业人员都得不断学习 ,接受“终身教育” ,才能跟上时代。而大学教育则被重新定位于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教育阶段 ,…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与大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探讨知识经济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广泛论述了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大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文章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工业经济社会后的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是 学习型经济",重视学习、重视教育、重视创新是知识经济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未来知识型经济中,大学教育的思想、职能和形式将改变;素质教育、通才教育与个性发展将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