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万淮北 《理论界》2010,(5):57-58
近年来,"人肉搜索"作为一个新的网络语言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产生的影响日益增强。对于"人肉搜索",大家争议很大。笔者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人肉搜索",只要能够趋利避害,正确引导,强化法律和道德双重规制,"人肉搜索"不仅不会危害社会,而且还可以弥补计算机信息搜索的局限性,最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是独特的网络现象,已展示出强大功能。人肉搜索运用于案件侦查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新发展,能拓宽侦破案件的途径与方法,是侦查信息化的体现,是保护证人和知情群众的新途径。但是,也面临着侦查公开性与保密性冲突,可能会误导侦查,有侵犯隐私权、肖像权等人格权之虞的现实困境。探究人肉搜索在案件侦查中的运用及其程序规制、立法规制、责任规制和技术规制,对有效发挥其正面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可以有效地打击犯罪、很好地维护社会治安。  相似文献   

3.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独特的网络现象正为社会所关注,随着参与者的不断扩容,特别是一些不良因素的强势渗入,"人肉搜索"渐呈泛滥之势,有逐渐成为一种越轨行为甚至犯罪行为的倾向.然而,我国的相关法律尤其刑法对于"人肉搜索"少有回应,"人肉搜索"入罪呼声渐高.对"人肉搜索"的刑法规制应先明确几个问题,包括造成损害后果情节严重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区分正当舆论监督和侵犯隐私行为,侵害行为由谁进行追究等.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互联网的大发展,网络正把人类带入一个以信息网络为核心资源的信息网络时代.网络如同一柄“双刃剑”,在促进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现实道德难以应付的伦理问题,其中“人肉搜索”导致的伦理问题尤为突出.首先分析了“人肉搜索”的发展及成因;根据当前出现的网络热点事件,阐述了“人肉搜索”带来的一系列伦理困境;进而对“人肉搜索”的利弊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人肉搜索”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内在动力源自于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的失范、其存在强化了人们对社会的认同等观点,促使人们对“人肉搜索”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人肉搜索"作为现代网络技术与传统人工调查相结合的信息搜索方式,具有虚拟性、匿名性、盲从性、后果的多重性等特点。"人肉搜索"如果被恶意使用或者滥用,就会严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包括对公民的隐私权、人格权、名誉权等权利造成侵害,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我国应当从刑法司法和刑法立法两个层面对恶意的"人肉搜索"进行规制,前者是指在现行刑法规定的框架内,在保持刑法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对《刑法》条文的妥当解释和正确适用,追究某些恶意"人肉搜索"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后者是指在立法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在《刑法》中增设"泄露他人隐私罪"或类似罪名,将恶意的"人肉搜索"单独纳入刑法进行立法规制。  相似文献   

6.
王彬 《兰州学刊》2010,(9):107-110
近年来,"人肉搜索"引发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学者和人大代表甚至建议将"人肉搜索"行为纳入刑法作为犯罪处理。基于此,在对"人肉搜索"行为界定、分类与法律属性阐述的基础上,文章探讨了"人肉搜索"行为与公民权利行使,以及对公民权利侵害的相关问题,并对"人肉搜索"行为的合法性判断,如何加强对"人肉搜索"行为的法律规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的机制,是我国社会转型的产物。“入内搜索”虽然在促进言论自由、信息交流、媒体监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其也有异化成“网络暴力”的倾向,容易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手段对“人肉搜索”实施严格监管,以使交换知识和信息、承载道德监督使命的良性“人肉搜索”生生不患,造福社会。必须提高“宣泄”成本,加强网络立法,需要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也需要直接规定隐私权,完善“人内搜索”法律责任的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8.
金雪莹 《理论界》2010,(12):82-83
关于人肉搜索,近几年来涉及范围愈发广泛,在王菲案后,更是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我认为人肉搜索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产物,是社会监督影响力的扩大,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人肉搜索的影响力是把双刃剑。在给寻亲、找人、舆论监督等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某些人的权利造成了侵犯。本文就人肉搜索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包括目前人肉搜索的现状、人肉搜索的双面性、人肉搜索的道德与法律底线以及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前提下的商业前景等。  相似文献   

9.
针对政府官员的"人肉搜索"已成为网络监督的主要方式之一,"人肉搜索"涉及到宪法上公民的监督权。监督权是公民重要的政治权利之一,但由于"人肉搜索"本身的特质以及公民知情权与政治表达自由的保障不力,造成我国宪法上的公民监督权规范与实践需求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公民监督权在网络监督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与宪法的相悖之处,表现为不论是在监督对象、监督方式以及监督内容上都产生了监督权行使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网络人肉搜索对现实社会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人肉搜索在为人们提供真相和信息的同时,也产生了侵犯他人隐私权等负面影响.面对人肉搜索的双重影响,学界出现了立法禁止和保障人肉搜索的不同争议.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们不宜单独立法限制或禁止人肉搜索,应通过完善现有法律,加强对人肉搜索的管理,并根据"被人肉"的对象不同,采取不同程度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