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代《诗品》研究者大都认为宋以前《诗品》并未受到诗家的普遍关注与接受,在诗学研究上没有多大影响,本文欲从重要的唐诗选集《中兴间气集》的选评用语、品评体式以及高仲武诗学思想的理论倾向与品评标准等方面入手,通过具体的比较、归纳,认为钟嵘《诗品》是高氏选评《间气集》时全面借鉴的具体范本,这是《诗品》并非晦于宋以前的一个明证。  相似文献   

2.
钟嵘的《诗品》以其独特的诗学思想和精彩的批评实践,在我国古代诗歌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刘宋诗坛的五言诗具有富丽精工的总体风格。钟嵘在《诗品》中从诗歌抒情特征这一本质出发,对刘宋诗人的五言诗创作进行品评。通过对钟嵘评述和刘宋五言诗总体风格的对比分析,可从中窥见钟嵘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李白诗文与钟嵘〈诗品〉》的续编,着重分析李白全面接受钟嵘《诗品》的原因:(一)李白与钟嵘都是革新诗歌的有志之士;(二)二人以“兴寄”为中心的诗歌理论有一致之处;(三)李白为钟嵘所品诗的著名诗人的思想、道德、生活、创作所吸引。  相似文献   

4.
一、《诗品》正名《梁书·钟嵘传》云:“嵘尝评汉、魏、六朝五言诗,名曰《诗评》。”《南史·钟嵘传》则称此著作为《诗品》。《隋书·经籍志》有著录,云:“《诗评》三卷、梁钟嵘撰。”注云:“或作《诗品》。”《新旧唐书·艺文志》则承《隋志》之旧。南宋以还,官私书目著录则仅署《诗品》之名,不复有《诗评》之称。是书名称沿革,大致如此。《梁书》作者姚思廉、《隋书》作者魏征等,均初唐间人,而此两书同时在唐贞观三年  相似文献   

5.
阮籍《咏怀诗》内容扑朔迷离,向被认为“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文选》李善注).所以后世注者往往着力于词意诠释和史实索证,而“怯言其志”(《诗品》)以致于阮诗成了一种历史事件的堆积和说明,从而使其思想感情显得愈加隐晦,愈发使人难以领会.其实,即如钟嵘已经指  相似文献   

6.
钟嵘和杜甫都重视诗之"法"与"神"。二人诗论在很多方面有着相通之处,但比之于《诗品》,杜甫的"法"、"神"之论则有着巨大的超越。杜甫诗论更多地体现出海涵宇宙的深广思想和对各种体式的欣赏与宽容。在诗之神化境界的创造观上,杜甫诗论也同样体现出与钟嵘的《诗品》的关联。飞动是杜甫所谓神化境界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也是杜甫对钟嵘主张清虚自然,富于生气的诗学思想的承接与张扬。  相似文献   

7.
钟嵘《诗品》中提出“直寻”说,影响深远;严羽的《沧浪诗话》则以“妙悟”说为后人关注。本文着重分析了从“直寻”到“妙悟”诗学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8.
<诗品平议>是陈衍专论钟嵘<诗品>的著作.陈衍对于<诗品>以批驳为主,眼光挑剔.究其原因,陈衍是在以"学人之诗"思想衡评"诗人之诗"之论.<诗品平议>是陈衍"学人之诗"诗学思想的一次评论实践,浸染了清末学术风气,也体现了陈衍自己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9.
钟嵘《诗品》卷中引汤惠休语曰:“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颜(延之)诗如错采镂金”。“清水芙蓉”、“错采镂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的美的理想。《诗品》则突出强调了那种芙蓉出水式的自然之美。这正如许文雨先生所概括的:“论域限以五言之目,评见则宗尚自然。”(《钟嵘诗品讲疏》p.9)。本文拟就钟嵘这种  相似文献   

10.
清初诗论家陈祚明对《诗品》的批评存在鲜明的异质性。陈祚明反对钟嵘“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的说法,认为钟嵘对陶渊明品第不当,对诗旨阐发不足。他认为潘胜于陆,陶诗可与杜诗并驾齐驱,陶诗亦有入世之意,不宜专以隐逸述陶诗之旨。钟嵘之所以强调传统,否定新变,是为了反对以沈约为首的声律论;陈祚明之所以主张溯唐诗之源,提倡“情为辞先”的诗学观,是为了折中调和明前后七子和竟陵派之弊。不同的诗学语境、批评目的,导致了“异质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