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对日侵华态度可从两个阶段来分析:第一阶段: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此时苏联对日侵华主要采取“不干涉”的中立政策,这根源于其自身的民族利己主义。第二阶段:从“七·七事变──1942、1苏联卫国战争爆发。随着日本侵华的深入,已严重威胁到苏联的安全,故在此阶段中,苏联对日侵华态度由第一阶段─—“不干涉”政策为主开始转向旗帜鲜明的谴责,揭露日本的侵略行径,并积极援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应充分肯定这一时期苏联对中国抗日援助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18日和1937年7月7日,发动了旨在侵略中国本土的军事事变,这是世界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两起重大事件。“九·一八”事变粗暴地挑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太平洋战场的帷幕,“七·七”事变则宣告了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对这两个事变,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采取了完全不同或不尽相同的立场,现作一比较。 “九·一八”事变前,驻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毫无准备;事变后,蒋介石对日军的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变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侵华政策的必然结果,是日本法西斯内外交困、走投无路,对外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总战略中的重要步骤。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变本加厉地推行全面灭亡中国的侵略政策,终于导致了“七·七”事变的爆发,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变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侵华政策的必然结果,是日本法西斯内外交困、走投无路,对外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总战略中的重要步骤。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变本加厉地推行全面灭亡中国的侵略政策,终于导致了“七·七”事变的爆发,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5.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柳条湖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1937年7月7日便发动了全面性的侵华战争。“七·七”事变爆发前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国民党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对日政策?随着战争的不断发展,它的对日政策又有哪些变化?其原因又是什么?本人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60年前,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由此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英勇奋斗,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彻底胜利。这一饱含中国人民耻辱与日本军国主义罪恶的事件应永远铭记中国人民心中。了解历史,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和正确地对待现实。因此,纪念“七·七”事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九·一八”事变距今已 70年。“九·一八”事变之后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了一系列滔天罪行。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及军国主义分子极力掩盖战争罪行、推卸战争责任。然而 ,事实胜于雄辩 ,日本帝国主义对松花江水系水电资源的开发是其侵华历史的铁证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全面侵略中国的序幕。“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华计划的重要步骤之一,为实现这项阴谋,日本关东军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和军事部署。一、关东军对事变的策划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独占中国东北的野心日益扩大,企图通过推行“大陆政策”,逐步实现其武力吞并“满洲”,进而吞并中国,以至称霸世界的梦想。1928年日本关东军制造的“皇姑屯事件”就是一次准备出兵占领东北的尝试,但由于诸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人民反日运动的高涨,日本政府未做好充分战争准备,日本政治集团内部对侵略中国东北计划上的分岐,英、美帝国主义对日本的揭露和掣肘,加上事件爆发  相似文献   

9.
昭和天皇裕仁是日本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天皇。其在位期间 ,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裕仁的战争责任 ,战后日本主流社会一直讳莫如深。事实上 ,裕仁并非和平君主而是战争罪魁。《大日本帝国宪法》赋予了裕仁皇权的绝对性。在裕仁的指导和纵容下 ,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全面侵华战争 ,进而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裕仁与一系列的战争暴行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裕仁还人为地延迟了战争的结束。天皇制的存在 ,成为日本右翼否定侵略战争罪责的免罪符 ,成为其颠倒黑白、歪曲历史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事变发生后,日本陆军省内部出现了两派,一派主张立即扩大侵华战争,一派则主张采取"不扩大"方针,将事变作为地方事件加以解决,以达到蚕食中国领土的目的.但在极短的时间里,日本政府就将"不扩大"方针改变为全面侵华方针,本文拟就日本这一方针的变化做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有其历史必然性。本文从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发展、其近代的政权结构和“七·七事变”前后的有关历史论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必然的,而并不像日本某些人所说是“突然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后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国民党政府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其实质是对日妥协、对内消灭异己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这反映了官僚资产阶级的本质 ,同时又是近现代中国内忧外患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爆发至今,已经50多年了。然而,它何以会发生呢?又何以在1931年发生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答案。比如: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所致;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利用了欧美各国困扰于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无力他顾和蒋介石政权忙于“剿共”内战,无心顾及边患的“天赐良机”;这是日本“大陆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一独占中国,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早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则促使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地占领了东三省,炮制了伪“满洲国”。东北的沦丧,使中国1...  相似文献   

15.
新疆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四十八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七·七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我国军民奋起抵抗,我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伟大的。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浴血奋战,我国各族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上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伟大胜利。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册中,新疆各族人民以自己伟大的历史贡献,书写了光荣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一二八”事变以后,在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之下,为了联合一切抗日力量,中国国民党政府希望加强韩人抗日力量,并使之组织化,以便携手抵抗中韩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样,韩人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纷纷聚集中国的首都南京,从而使南京成为在中国的韩人抗日运动的大本营,一直到“七·七”事变爆发。  相似文献   

17.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疯狂侵华,却给自已种了苦果。本文拟从“七·七”事变所引起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对日本产生的不利因素和后果,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深陷中国战场,长期难以自拔 “七·七”事变后,日军便大举向我华北、华中、岳南各地展开进攻,全力以赴实施其“速战速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日本侵略中国开始的。“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首先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场的战火。”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对华侵略,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存亡,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捐弃前嫌,主动调整政策,几经周折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再度  相似文献   

19.
论抗日战争的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四五年八月,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取得了百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这场战争究竟起于何时?明确地说,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是中日战争的开端,还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地是一个中日战争史的分期问题,它关系到如何认识一九三一年九月至“七七”事变的六年时间里,中国社会历史的主题是什么?是中日民族矛盾,还是国内阶级斗争?关系到如何认识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以“七·七”事变为开端,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近卫第一次内阁在侵华战争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华采取了政治诱降的外交政策。长期以来,史学界只注重近卫内阁对华武力进攻的一面,忽视了它企图利用“和平工作”对华诱降的一面。为了全面地了解近卫其人及其在侵华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必要对它在第一次内阁时期的对华诱降外交做进一步的剖析。一、近卫第一次内阁的对华诱降外交,其核心是以诱降蒋介石为对象,目的是迫使蒋介石投降,早日结束对华战争。其诱降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变化,错综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上海抗战时期的对华诱降外交——“宫崎工作”和“船津工作”。这一时期,是由于处在侵华战争的初期,日本国内特别是陆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