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山西资源型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山西资源型县区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外部不经济和社会问题严重等问题,经济发展急需走循环经济之路.结合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提出两种符合山西资源型县区循环经济模式:工业主导型循环经济模式和农业主导型循环经济模式.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和个人应该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循环经济模式,政府应采用政治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刺激全社会走循环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命周期的循环经济立法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立法体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既遵循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原则,又体现循环经济的基本规律.在参考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立法体制的现状及循环经济立法体制的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立法体制建设: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在资源使用层面、废物排放层面、废物回收层面、社会层面建立循环经济的立法体制并设计了实施原则.  相似文献   

3.
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循环型社会的发展具有较长的历史,其循环经济立法比较完备.在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是以环境污染与破坏为代价的,其生态成本非常高.只有推行循环经济,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才有路可寻,而我国现有相关立法还不健全,需要构建和完善循环经济立法.从日本循环经济的立法背景出发,对日本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立法特色进行评述,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就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对我国的启示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构建与完善循环经济立法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4.
德国、日本、美国以及其他欧美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为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提供了宝贵经验.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基本法虽已出台,但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需要通过清理和修订已有的法律法规、启动缺位法律的立法工作、加快地方性立法进程、完善配套的制度建设等措施加以改进.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是郑州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郑州市工业循环经济在清洁生产试点、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试点及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但还存在基础薄弱、工业结构不甚合理、环境污染较严重等问题。因此,必须从大力推行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各专业工业园区、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工业、建立工业循环经济社会支撑体系等方面建立郑州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立法的理念内涵可以概括为共同负责、和谐共生、主动激励等几个方面.立法可以调节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利益关系,使发展循环经济所建立的奖励与处罚机制得以公示并落到实处,使科技成果等到合理的使用和推广,为循环经济发展服务.循环经济立法主要调整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废料回收与再生利用、绿色消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循环农业等六个方面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7.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以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主要特征的循环经济,可以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达到二者的双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既是我国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努力,通过在理论思维、实现途径、操作方式等问题上的借鉴与创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人类反思自身经济发展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产物,循环经济模式强调与环境友好,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中国人口众多、重要资源紧缺,资源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社会、经济发展遭遇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这种状况决定中国必须走循环经济的新型发展道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倡勤俭节约的生活消费方式.为发展循环经济,政府的职责是政策支持及推动立法,调整发展目标,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取立法以及各种政策措施推动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是国际上的重要实践之一。本文在概括国内外推动循环型社会发展动态以及实施立法活动的基础上,对我国正在开展的循环经济立法研究项目进行了系统介绍。阐述了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研究的基本目标,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特征及立法所关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总结了循环经济立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的背景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世界上循环经济立法最发达的国家,拥有先进的立法技术和立法理念。在完备的法律体系指导下,日本循环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摆脱了以往国际社会对日本“公害大国”的印象。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的背景,研究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自然资源和地理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政策因素和外交因素,以及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根本动因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1.
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个综合过程,它的着眼点和关键在于工业。党的十六大报告做了科学而精辟的概括:“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但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决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发展大型工业化、规模经济为主,同时,还要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持续发展、重视发展服务业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东北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论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个综合过程,它的着眼点和关键在于工业.党的十六大报告做了科学而精辟的概括:"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但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决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发展大型工业化、规模经济为主,同时,还要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持续发展、重视发展服务业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的形成是各种移入文化整合的结果.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文化精神曾对东北地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文化已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应当倡导文化创新,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化进行整合与重塑,包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纳先进文化、改变落后文化、塑造新型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辽东半岛将成为全国海洋区域经济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大连创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依托。为此,必须发挥其综合优势,建设全国性的海洋经济先导区;巩固其产业优势,加快辽宁海洋经济发展步伐;做好区域开发的政策安排,加速其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已经实施一年多了,一年来东北三省的经济快速增长。但是老工业基地要快速、平稳、持续地发展,必须具有良好的产业布局。为此,要把新兴工业化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新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文化反思及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参与和支撑,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从历史文化观的角度审视,东北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然而,又由于这种文化存在种种缺陷,造成东北经济上的落后。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新型工业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以文化创新为先导,以观念更新为动力,转变东北的文化观念,大力倡导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维、新理念,这也是振兴东北经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学认为,相关区域之间必然存在经济联系。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发展过程中也必然与其他经济区域产生经济联系并相互影响。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东北地区的区内乘数效应及其他国内各区域的相互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内部经济联系较弱,区域内乘数效应高;东北地区对国内其他区域的溢出效应要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对东北地区的溢出效应,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对东北地区产生较大带动作用。相对而言,邻近的北部沿海地区和京津地区对东北地区的溢出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国有经济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竞争力下降、企业资金短缺、观念陈旧等诸多问题 ,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才能振兴大东北。  相似文献   

19.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精神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建设和发展大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精神,形成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启动实施进程中,其内涵在于:勤劳勇敢的品质,自强不息的风范,求真务实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在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老工业基地振兴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工业基地振兴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在核心价值观的示范下,将会得到进一步地充实、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疆工业化进程面临巨大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资源供给已经难以支撑粗放的工业发展方式。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显现,新疆必须通过技术创新、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来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新疆工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