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同时,也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去年一年外国对我国提出反倾销和保护措施调查高达46起,创下历史新高。而我国企业一旦被进口国起诉为“进口产品倾销”,企业要及时作出应诉反应,进行积极的应诉,否则,不但要交纳高额反倾销税,还将随之失去原有的市场。在美国进行反倾销应诉时,美国规定必须要聘请美国律师,作为我方的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在其他国家进行应诉时,由于起诉的需要也要聘请律师。显然如何聘请一个好律师,将是为保护我方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失,打好反倾销“洋官司”,争取胜诉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按照常规,被进口国裁定为倾销的企业都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据理进行反倾销应诉,利用进口国的法律体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国不少企业是这样做的,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据有关报道我国反倾销的立案已达300多宗,有4000多种产品涉及倾销问题,一年损失的出口销售额估计在100—200亿美元。在国际社会频繁的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于反倾销问题以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我国企业如何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  相似文献   

4.
该文章运用微观经济学、博弈论等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在国内企业处于完全信息且先后决策的假设条件下,面对进口国政府的反倾销国外企业对商品出口或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如何抉择问题;建立了绕过反倾销的可能引起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小反倾销税率模型;得出了该反倾销锐率与国外企业在国内外生产产品的单位边际成本及进口国市场所用收入税税率有关以及进口国政府不能确定过高的反倾销税率等结论.  相似文献   

5.
反倾销是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保护国内市场和厂商的做法.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增长及国际贸易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已进入贸易摩擦的多发期,成为WTO成员国中“最大的反倾销受害国”.与此同时,国外商品在我国的倾销行为也时常发生,扰乱了我国的贸易秩序,阻碍了我国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给生产者造成巨大压力.本文通过对我国反倾销应诉情况进行分析,思考我国的反倾销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据此提出应对反倾销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产品在国外被诉倾销的案件日益增多,起诉日益频繁,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我国产品在国外被诉倾销的案件日益增多,起诉日益频繁,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使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开辟更大的空间就显得日益迫切。中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动辄运用反倾销措施,致使全球反倾销案件数量  相似文献   

7.
国家经贸委副秘书长戈辉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2002中国反倾销论坛”上讲到:我国是一个负责任、守信用的国家,在入世一周年之际,我们以反倾销为主题,举办这样一次研讨会,目的是使政府、企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进一步掌握和了解世贸组织有关反倾销的相关法律制度,在受到由于进口倾销产品造成损害或产品出口遭到国外歧视性反倾销时,能够正确运用反倾销这一世贸组织所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依法维护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我国经济将在更大的范围和更宽的领域内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开放带…  相似文献   

8.
按照《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如果一个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该产品的正常价值进入另一国商业,此产品被视为倾销。商品输入国为保护国内产业,往往对倾销商品加征反倾销税。目前中国遭受的反倾销约占世界总量的1/3。如何应对国外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下,这一始终没有解决好的老话题,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新课题。烟台北方安德利股份有限公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而遭受反倾销调查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在这些反倾销案件中,参与应诉的民营企业胜诉较少,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有很大一部分为会计方面的原因,会计是反倾销诉讼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中外会计准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资产计价、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处理、资产的折旧和摊销的方法选择等方面,不利于民营企业参与反倾销应诉.新会计准则在成本费用核算方面的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成本范围扩大、间接费用的分配更加合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等方面.这些变化有利于减少民营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也使民营企业可以更好地参与反倾销应诉调查.  相似文献   

10.
高凛 《经营与管理》2005,(12):34-35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国外对我国产品反倾销的指控日益增加,即使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也不例外。全面反析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屡遭外国反倾销指控的原因,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应对措施。一、客观上,我国的出口产品确实存在低价倾销的现象多年来的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导致了我国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状况,一些民营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便低价倾销。因此我国应清醒地认识到国内企业在对外出口中的确存在倾销行为。从价格来看,根据一项对我国100余种出口商品的调查发现,有75%的商品的出口价格比应有价格低20%。由于超低价销售,民营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究了美国对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反倾销的贸易效应,研究发现:(1)美国对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反倾销产生了贸易调查效应,课征反倾销税对美国该行业进口产生了显著的贸易限制效应,实施反倾销措施引致了美国进口向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转移,并促使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出口发生国家间贸易转移,特别是家具产品间贸易转移。(2)美国对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反倾销引致了价格上升效应。外国直接投资旨在跨越反倾销税壁垒,但增强了企业之间的竞争,由此减少甚至逆转美国反倾销政策的保护作用。美国对中国WBF反倾销已导致部分外资家具企业开始向第三国转移投资。本文建议中国商务部可引导建立行业预警机制,鼓励WBF企业加强研发和设计创新,被控企业应积极应诉,谋求市场导向行业地位;鼓励和支持中国WBF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公平贸易原则 :成员的出口贸易经营者不得采取不公正的贸易手段 ,进行或扭曲国际贸易竞争 ,尤其不能采取倾销和补贴的方式在他国销售产品。世贸组织强调 ,以倾销或补贴方式出口本国产品 ,给进口方国内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或有实质性损害威胁时 ,该进口方可以根据受损的国内工业的指控 ,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同时 ,世贸组织强调 ,反对成员滥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达到其贸易保护的目的。关税减让原则 :“关税减让”一直是多边国际谈判的主要议题。关税减让谈判一般在产品主要供应者与主要进口者之间进行 ,其他国家也可以参加。双边的减让…  相似文献   

13.
公平贸易原则世贸组织强调,以倾销或补贴方式出口本国产品,给进口方国内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有实质性损害威胁时,该进口方可以根据受损的国内工业的指控,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同时,世贸组织强调,反对成员滥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达到其贸易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方出口商品并对进口方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的行为,是一种极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外国商品倾销者以低于其产品正常价值的价格向我国市场输出商品,其真正目的并不是要向中国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而是要以不公平的手段来占据中国市场,进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对中国来讲,意味着更加全面的对外开放。在开放过程中,国内产业也正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压力: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外贸出口在增势强劲的同时,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指控。近20年来,我国外贸出口年均递增13%,高于全球贸易同期增幅近1倍。然而,我国出口商品遭到的反倾销也迅猛增长,到2001年底,世界上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达480起,涉案金额累计超过百亿美元,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在国内市场上,我国产业也正在受到或即将面临进口产品倾销的强烈冲击。倾销与反倾销,这个前些年中国老百姓还很生疏的词汇近来被频繁地提起,防范倾销与应对反倾销成为中国企业绕不过去的“坎儿”。  相似文献   

16.
<正> 一种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家(地区)即为倾销。简单的价格比较,如美国与外国制造商国内价格之比,已不再是决定倾销行为的唯一因素。假定在自由支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情况下,美国商务部在做决策时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许宇轩 《经营管理者》2013,(4X):272-272
面对愈演愈烈的国际反倾销形势,在应诉反倾销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的维护自身权益,是当前中国出口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我国会计反倾销应诉的现状来展开讨论,并对解决相应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倾销与反倾销动态博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对倾销与反倾销博弈的研究动态,重点是逐步推导构建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倾销与反倾销动态博弈模型,并对反倾销机制及其对市场价格、产销量与国家福利的影响给出了理论推导,文开指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WTO下,是否认定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成为我国企业应诉国外反倾销调查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在WTO下的国际贸易相关情况讨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概念,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的实质性影响和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相关规定的探讨,并提出了我国符合市场经济地位的几点理由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出口企业在遭遇国际反顷销指控时,一定要挺起腰杆主动应诉,不要惧怕打国际反倾官司。放弃应诉无异于自己主动放弃国际市场机会,积极应诉往往会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