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管理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管理理论上出现的许多新的学派的统称。这些学派,在历史渊源上和论述内容上互相影响、盘根错节。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这种情况叫做“管理理论的丛论”,认为它是“走向统一的管理论”的必经过程。1961年,孔茨把西方现代的管理学派分为六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人群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理学派。1980年,孔茨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论》一文中重新指出,现代管理理论的学派已不是6个,而是发展到11个了。总的来看,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应用运筹学和系统理论的方法,结合行为科学的应用,把企业看成是由人和物所组成的完整系统而进行的综合的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由于各个学派的研究角度和侧重面不同,在对系统工程的具体应用上,不同的学派又具有不同的特点。这里仅以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为例,试对系统工程在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应用情况,作出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进行的都是纯文本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文本以外的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翻译的纯文本研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而对于文本之外的因素的探究开始在翻译研究中逐步盛行。而这种文本之外的研究催生了翻译研究的一个新流派——翻译的文化学派。文章通过对翻译的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苏珊.巴斯内特、安德烈.勒菲弗尔以及劳伦斯.韦努蒂的理论思想的简单评述,突出翻译的文化学派在当代翻译研究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在文化角度上研究翻译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西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出现,饱受争议.既有学者肯定了它将翻译研究扩展到了更广阔的宏观文化层面,又有学者批判和反思了它的泛文化主义及实践性不强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以巴斯奈特(Sussan Bassnett)和勒弗菲尔(André Lefevere)等为代表的翻译文化学派未能清楚地阐明翻译活动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不难证明,“文化转向”视角对于翻译研究中文化的思考应从三个层面出发,而绝非仅限于宏观文化一个层面,其实还涉及中观文化层面和微观文化层面.只有弄清翻译活动中包含的这样三个文化层面,才是完整地抓住了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的介入,才能全面地把握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真正内涵,才能充分展现其理论价值和实际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4.
外宣翻译在我国对外宣传与交流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选取《北京周报》、《今日中国》等一系列权威英译外宣刊物作为语料来源,运用系统功能理论的文化语境对等理论,考察其中常用翻译方法——增减法、改译法和解释法对外宣翻译中词汇处理的合理有效性。研究发现,对这些译法的综合使用可以较好地满足当前的外宣翻译要求,实现对外宣传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5.
对文化学派的领军人物之一的"苏珊.巴斯内特的力作《翻译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并回顾性分析国内对苏珊.巴斯奈特翻译思想的研究。文化学派和"文化转向"的确存在不足,但是它们创新了翻译理论,也为翻译研究展现出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与国之间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整理和介绍也随之增加。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汉英翻译实践中,民族文化中的特殊词语及其汉英翻译有哪些特点,在具体的翻译操作中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从技术层面上以云南民族特有事物及特殊词语的翻译为例,作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首先应该重视调查研究的方法,翻译者应该成为民族文化的研究者;其次,多采用音译、意译、解释性翻译、以及描述的方法至关重要;再次,对目的语读者要有一个基本的分析判断;最后,要从外籍人士的原著中吸取精华。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上半叶,以博厄斯为首的文化历史学派立足于对文化的历史、微观分析,揭示了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及其对社会成员的整合功能,并进而倡导文化相对论.文化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与基本观点对科学历史主义尤其是库恩的范式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反映在库恩对范式、科学共同体与科学发展图景的描述中.  相似文献   

8.
刘杰辉  成昭伟 《理论界》2009,(2):150-151
随着翻译研究"文化转向"日趋盛行,以译入语为中心的翻译研究逐渐摆脱边缘地位,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结合也更为紧密.然而,目前翻译研究多注重对客观理论展开分析,缺少从微观个案,尤其是中国个案,入手对相关翻译理论进行深入具体的探讨.为此,本文应用勒菲弗尔的"论域"理论,详细解读王寿昌决定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时为何选择林纾作为合作对象.希望本个案研究能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以及文学翻译的复杂性,特别是翻译过程中文本操纵行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董广才  张聪 《理论界》2006,(6):208-209
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勒弗维尔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表的《大胆妈妈的黄瓜:文学理论中的文本、系统和折射》中,提出了“重写”理论以及制约因素,即意识形态和诗学,该论点的提出为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翻译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不仅提高了译作的地位,而且加深了人们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但是该理论的不足也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董天策 《学术研究》2012,(1):126-129
传播即文化和媒介即文化,这两个命题充分揭示了传媒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本文综合考虑对传媒与文化进行研究的学术流派、理论学科、学术范式、论述主题等因素,提纲挈领地勾勒西方传媒与文化研究的学术流变,包括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文化帝国主义批判、后现代主义的后现代文化理论以及媒介环境学的传媒与文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岐义纷呈的概念。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从哲学生存论上对文化进行解读。在生存论的视域中 ,人类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产生的 ,它直接源自于人在应对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显”生“隐”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取向 ;文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自身既“逆”又“顺”的双重关系 ,有着“显”与“隐”的结构和功能 ,具有本体和功用双重属性。所以人类文化也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质。人经由文化的创造而提升于动物之上 ,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但同时也导致人类内部高下 ,贵贱的区分。要卓有成效地研究并解答当代的人类文化问题 ,首先要做好这一哲学的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7.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9.
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的独立思想发端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个文本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围绕这部手稿展开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一般的研究通常只关注政治经济学转向的逻辑,而没有抓住马克思批判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之所以关注黑格尔的法哲学,除了受《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实践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也与人的解放问题相关。后者构成马克思和黑格尔共同的关切。基于整体的思路,黑格尔将伦理国家作为解决市民社会问题的方案;马克思却通过内在的批判发现黑格尔的论证无法完成市民社会向国家的过渡。因此,马克思不再将政治国家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并在方法论上放弃了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方法,逐渐开辟出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