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数字快报     
全国:十年来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调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一、乌审旗城镇化发展进程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1、乌审旗的城镇人口的增长方面,乌审旗是一个起点比较低的基础上开展城市化建设的。1992年乌审旗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6%,有一个镇和13个乡苏木。到1997年乌审旗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4.3%,有二个镇和13个乡苏木。到了2002年乌审旗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6.4%,有6个镇和6个乡苏木。1992年乌审旗国内生产  相似文献   

3.
一、人口分布及排序情况 2000年11月1日0时,呼盟总人口为273.65万人,同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255.17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8.48万人,增长7.24%,平均每年增加1794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68%。 1、人口分布。全盟6个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由“四普”时的55.86%上升到“五普”时的55.95%,6个市人口由142.53万增加到153.11万,十年间增加了10.58万人,每年增加1万多人,人口比重增加了0.09个百分点。 2、各旗市人口排序。呼盟…  相似文献   

4.
四川家庭婚姻现状:"曾经沧海难为水" 婚龄人口增加,性别比下降 2010年,四川15岁及以上婚龄人口总数为6677.04万人,较2000年增加4.74%,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77.41%上升至83.03%.其中,男性3363.20万人,女性3313.84万人,性别比由2000年的105.50下降至101.49. 仍以有配偶为主,但破损家庭比重上升 2010年,四川婚龄人口婚姻状况仍以有配偶为主,占婚龄人口总数的71.30%,但比重较2000年下降5.40个百分点.此外,未婚、离婚、丧偶所占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15.40%、1.09%和6.81%上升至19.71%、1.76%和7.23%.  相似文献   

5.
一、卓资县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2010年11月1日,卓资县的常住人口为136965人,0-14岁人口为13765人,占10.05%,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7013,占12.42%。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98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7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吕琪 《广西统计》2001,(6):26-27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了1.39个百分点。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职业的巨大改善,特别是人口生育水平的迅速下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7.
尹勤 《统计研究》1995,12(3):60-62
我国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尹勤人口城市化水平,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1990年我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为26.23%,属于人口城市化刚刚起步的国家之列,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  相似文献   

8.
《四川统计》2009,(2):I0007-I0007
图表说明:1978与2008年比较,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发生了较大变化。农业在保持基础地位的同时比重大幅下降,由44.5%下降到18.9%,降低25.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壮大,所占比重由35.5%和20.0%上到46.3%和34.8%,分别上升10.8和1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四川统计》2011,(6):41-42
一、关于人口总量 (一)常住人口。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省常住人口为8041.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居全国第4位。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常住人口减少287.3万人,减少3.45%,平均每年减少0.35%,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下降0.58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未发生变动。常住人口减少,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各地狠抓劳务输出工作,大量劳动力流到省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李代惠 《四川省情》2002,(12):33-34
本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机器汇总资料,对全市老龄化及老年人口现状予以分析。 一、人口类型已进入老年型社会 人口普查机器汇总资料表明:绵阳市登记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3.85万人,占总人口的20.1%;15-64岁人口为374.38万人。占总人口的72.4%;65岁以上人口为38.78万人,占总人口的7.5%。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下降2.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略有提高,上升0.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2个百分  相似文献   

11.
曹霆芳 《青海统计》2004,(11):12-13
在全国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青海这块约占西部十二省市区10.5%、全国7.5%的国土上,有54个民族聚居,少数民族除京族和景颇族两个民族之外达53个,2000年“五普”的少数民族人121占全省总人121的45.5%,分别高出内蒙古(20.76%)、宁夏(34.53%)、广西(38.34%)的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全省8个州地市中有6个少数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12.
《青海统计》2008,(4):44-44
2007年,我省加快农村改水建设步伐,加大对卫生饮用水的投入,提高清洁、卫生饮用水标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07年,全省农村改水累计受益人口达287.8万人,比2002年增加18.1万人,增长6.7%;农村改水受益率达80.49%。其中,农村自来水累计受益人口达264.3万人,比2002年增加54.6万人,增长26.04%,占全省农村改水累计受益人口的91.83%,比2002年上升14.13个百分点;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3.93%,比2002年上升11.6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城镇人口或城市人口在全部人口中比重的高低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重越大,即城市化程度越高.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越发达,所以国际上不少专家学者把它列为现代化实现程度的指标。我省制定的县(市、区)级新农村标准的13个量化指标.就有城镇人口比重一项。《浙江省农村小康和新农村考核手册》对该指标的涵义来作解释,只在第68页注明该项指标数据来源是统计局,但统计局并无该项现成数据。事实上.对城镇人口或城市人口的概念.各国划分的标准并不一致。我国现行人口统计中有市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分组。“市指经国务…  相似文献   

14.
一、赤峰市城镇化 历程回顾 建国初期1949年, 全市共有城镇人口9.9 万人,城镇化率为(城镇 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6%。到2000年第五次 人口普查时,全市城镇 人口增至121.3万人, 城镇化率达26.85%。 五十多年的赤峰市城镇 化历程,大至可划分为 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 至1952年为城镇化缓 慢推进阶段。这一阶段, 由于当时的工业基础十 分薄弱,虽然这一阶段 农业发展很快,五年间 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 但当时赤峰市的可垦地  相似文献   

15.
一、人口老 龄化问回突显 按国际标准, 60岁以上老年人 口占该国家(地 区)总人曰10% 以上,或者65岁 及以上的老年人 口占该国家(〕--t 区)总人曰旷 70%以上,被称X 老年型国家(地 【).n\@常所归 的\口一生龄化O止 我国历次人口普 查资料和历年的 人口统计资料计 算,1953年65岁 及以上老年人口 占总人口数的[L 重为441%,会 数为2504万人:19叩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 口数的比重为5579,在数为6299万人;1998年这 一比重上升到6.71%,老…  相似文献   

16.
《青海统计》2009,(4):43-43
2008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省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接受过小学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为84.89%,全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28年,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分别提高了11.84个百分点和1.13年。  相似文献   

17.
陈智 《四川省情》2015,(1):48-48
人口红利的消失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为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这是全国劳动适龄人口第一次出现双下降,意味着多年的人口红利将逐渐趋于消失,传递的信号十分明显,也诱发了对“计划生育政策”评判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8.
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1.人口最多的是四川省,为107218173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46%;人口最少的是西藏自治区,为2196010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91%,前者为后者的48.8倍。  相似文献   

19.
初步测算,2013年末四川城镇人口达3640万人,比2012年增加15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4_g%,较2012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比全国的1.16%高0.21个百分点,列全国第3位,仅低于贵州(增1.42%)、甘肃(增1.38%)。2013年四川城镇化水平居全国第24位,在西部位次由2012年第8位上升到第6位。  相似文献   

20.
一、澄迈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素质人口分布特点 (一)澄迈县人口素质变化及特点 1、人口增幅逐渐减缓,文化素质明显上升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澄迈县常住人口46.72万人,比2000年增长7.49%,年均增长率为0.73%。平均每十万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由2000年的1424人上升为2010年的2989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