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藏族哲理格言诗集中,有许多关于治国安邦的格言警句,其中尤以《国王修身论护域饰》一书,更为集中地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论述了从政原则。这些关于治国之道的至理名言,无不闪烁着藏族人民智慧之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智慧之光净化着人们的灵魂,陶冶着人们的情操,鼓舞着人们的勇气,激励着人们的斗志,涤荡着社会的污浊与腐败。格言阐扬哲理,臧否人物,一面热情地歌颂那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  相似文献   

2.
藏族格言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王尧对现代中国藏学史研究时期的划分,基于译本考察将藏族格言诗汉译史划分为萌芽时期、新生时期、沉寂时期、全面时期和深入时期五个阶段,全面考察不同阶段其汉译特征。藏族格言诗汉译历程与现代中国藏学研究发展历程一致,其汉译特征与藏族典籍汉译普遍特征也高度一致。藏族格言诗汉译活动既是长期以来藏汉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更是民族政策作用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牢铸进程的具体镜像。  相似文献   

3.
藏族格言诗,是集文学、政治学和哲学为一体的旷世之作,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花异葩,它出自于学识渊博,娴熟僧俗掌故的藏族学者之手,他们以其艰辛的创作和辉煌的成就,以其诗歌的美的特质和巨大的艺术魅力摄人魂魄,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虔诚的读者。 藏族格言诗既是文学著作,因而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具有研究价值的政治学、哲学和宗教学的学术著作,其内容涉及到了哲学、政治、宗教、教育、施政、审美等学科领域,提倡为政以德,纳贤授能;勤奋学习,崇尚道德、反对懒怠,反对贪婪,反对分裂;主张观察思考,善辨智愚;洁身自好,团结和睦;表扬谦虚,批评自满;赞颂临危不惧,贬斥临阵脱逃;倡导乐善好施,揶揄横征暴敛等等,故将《萨迦格言》称之为反映藏族农奴制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不无道理的。  相似文献   

4.
再论藏族格言诗中的治学思想星全成众所周知,在藏族历史上,大凡学富五车、博通三藏的学者无一不是身披袈裟、持斋守戒的高僧大德。作为高僧,他们终日寄身古刹,虔心礼佛,苦读经论,修身养性;而作为学者,却数十年如一日,潜心治学,合英茹实,勤于笔耕,硕果累累,无...  相似文献   

5.
藏族格言诗是我国诗歌宝库中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是语言的艺术珍品。它之所以如此地脍炙人口,就是因为格言诗以丰富的知识阐发着深刻的哲理思想。那一首首格言佳作中蕴藏着深邃的哲理,漾溢着生活的激情,散发着凝炼的文采,飞溅着诗意的火花。那强烈的感情,表现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民、对国家民族的热情赞美,令人振奋,又催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藏族格言文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常以格言诗的形式出现,它既是不朽的藏族文学作品,又是具有广泛研究价值的社会学著作.藏族格言文化从萌芽到成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最早可追溯到吐蕃松赞干布时期.雄奇苍茫的青藏高原是藏族格言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丰富多彩的藏族人文地理环境是藏族格言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源泉.青海民族学院李钟霖、星全成、李敏3位教授合著的《藏族格言文化鉴赏》(以下简称《格鉴》),描述了藏族格言文化千余年的发展史,堪称解读藏族格言文化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7.
《萨迦格言》是藏族文学名著之一,是藏族最早的一本哲理格言诗集,成书于十三世纪上半叶,至今已有七百余年。此书不仅在藏族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先后译成八思巴文、蒙古文、汉文和英文、印度文、法文、日文、捷克文、匈牙利文等多种文本,在国内和图外学术界引起了浓厚的研究兴趣。《萨迦格言》的正文,是用七言四句的整齐诗歌形式写成,共有457首,计1828句12796字,在藏文著述中是一本小书。但是内容十分广泛,论述的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全书分为九章:第一  相似文献   

8.
《萨迦格言》开创了藏族格言诗创作之先河,为藏族重要的文化典籍,流传广泛。《萨迦格言》最先被翻译成蒙古文,由此开启了向其他民族传播的译介之路。以译者为中心,考察《萨迦格言》蒙译本的流布情况、译介特征及影响,可以透视出《萨迦格言》蒙译之于其域外传播和蒙古族文学样式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藏族格言诗宗教思想三题星全成大凡各种宗教,在其传播发展过程中,往往与文学艺术缔结下不解之缘,主要表现为安教对文学艺术的渗透。因为宗教要在民众中深深扎下根来,必须将其深邃、玄奥、晦涩的教义通俗化、形象化,才能摄眼民众的心。否则,将难以得到传播,更无法发...  相似文献   

10.
藏族格言诗—“勒谐”〈legs bshad〉,是僧侣学者们向广大藏族僧侣人民灌输抽象的哲理所创造出的一种文字表现体式,这种体式既不能是滔滔讲道的长篇散文,也不能是枯燥说教的刻板偈语。短小生动的谐体民歌体式,紧密配合哲理为中心的内容,使“勒谐”这种文字体式得以广泛长久地流传于世。自公元十三世纪初《萨迦格言》问世之后,写作格言在藏族学者中蔚然成风。格言  相似文献   

11.
试论《萨迦格言》中的辩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迦格言》虽然是一部以宗教思想为准绳来劝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事的著作,可是作者非常成功地运用了文学的表现手段,其文学价值一向被认为是藏族诗歌创作的优秀典范和卓越的文学名作。人们曾从文学的角度,对此书进行过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我认为,《萨迦格言》这本书不仅具有文学方面的重要价值,而且也具有哲学方面的重要价值,因为在这本书里闪烁着不可磨灭的辩证思想的光辉,而这一点,目前尚未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萨迦格言》诗与哲学统一性问题的分析,我们能更为深刻地理解格言的相关内容及其艺术成就和哲学意蕴,同时也可清楚地认识到格言的作者不仅是一位宗教领袖、政治家,更是一位出色的哲学诗人。  相似文献   

13.
《五卷书》是印度统治论的一种,成书于6世纪前,它既是故事集又是格言集。《五卷书》对藏族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萨班借用《五卷书》里的故事,撰写了藏族格言之先河——《萨迦格言》。其后,西藏各大教派的文学人士仿效萨班创作了很多格言集。这些格言集中,也含有《五卷书》的故事基因。不止于此,在19世纪问世的《普贤上师言教》一书,亦援引了《五卷书》里的故事。可以说《五卷书》对藏族文学的影响不仅限于格言,对于其他创作亦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诗镜》原本是印度诗学著作,作者为檀丁。13世纪伊始,经藏族学者介绍并全文译成藏文。之后,作为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一直指导着藏族古典文学的审美创作,并成为具有浓厚的藏族民族特色的文学审美标准”。从现代美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审视和阐释,对了解藏族古代文艺美学思想,丰富中华民族和世界美学思想宝库,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知识—启迪智慧的明灯。无知识的人—不结果实的草木。凭普力只能战胜一人;凭知识可以击败千军。只要挖个不停,总能掘成水井。理想使人年轻;私虑使人伤身。望得见的山,终究不会远。一根瓜藤,绊不住骆驼前进的脚步。勤奋的朋友—最可贵的朋友。维吾尔族格言@王一之~~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民族,在祖国大家庭,是一个素以能歌善舞著称,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辉诗歌传统的民族。鄂尔浑时代的突厥碑铭,有不少学者认为无异于优美的抒情诗。苏联依·威·斯捷布列娃于1963年,在《亚非人民》杂志上发表过一篇论文:《鄂尔浑、叶尼赛突厥人的诗篇》,对这些碑铭的文字具体做了一番精心细致的排列,以极其雄辩的例子,证明它们原本即是协韵的诗。其中的四行诗,早有不同形制的韵律,被严格遵守着,只是作者并未意识到,也未能指出这类诗的渊源,来自汉语而已。著名翻译家杨宪益,1983年4月,在《文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析了五代时期诗人花蕊夫人所作游艺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花蕊夫人的《宫词》中有较多以游艺为主题的诗歌,描绘了宫廷女性参与游艺活动的具体场景和种种细节。其游艺诗具有其他诗人难以比拟的真实性,而且诗歌风格清新明丽、情感基调健康活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场景刻画细致入微,兼具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萨迦格言》的作者是萨班·贡嘎江村(1182—1251)。他从小跟随父兄受严格的释典、经学教育。以后漫游西藏和印度各地,拜名流为师,攻读梵文,研究佛经,著述极丰,成为西藏佛教萨迦派的著名大师,号称萨迦班智达。《萨迦格言》共九章:1.观感学者品,2.观察上等人品,3.观察愚者品,4.观察贤愚混杂品,5.观察恶行品,6.观察自行品,7.观察不当行为品,8.观察事物品,9.观察教法品。  相似文献   

19.
藏族当代文学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最近几年有两次全国性检阅。一次是国家民委和中国作家协会于1981年在北京联合举行了全国第一次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发奖大会,获奖的38个民族138名作者140篇作品中,藏族即有11名作者11篇作品名列金榜,说明藏族当代文学登上了与祖国兄弟民族文学并肩前进的新高度!另一次是1984年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省区联合举办的藏族文学创作评奖,结果62名藏文作者、41名汉文作者共103名藏族作者的43篇小说、16篇散文、44篇诗歌  相似文献   

20.
黄信 《西藏研究》2020,(1):79-86
译者是翻译实践的唯一主体,但又需要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表现出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即译者主体性。藏族典籍《萨迦格言》两个英译本(李正栓2013版和美国詹姆斯·薄森1969年版)在源文选择、源文解读、翻译方法以及表达方式等四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译者主体性差异,尤其显示了文学译者和语言学译者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的思维差异和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